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说到夏天,总会想到烈日炎炎,烈日当空,燥热难耐。在水浒传里,劫掠生辰纲的时候,白日鼠白胜唱到: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又将热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也为水浒传后文里她们买酒解暑埋下铺垫。

今天我们不谈水浒传,我们继续谈夏天。那么,古人写夏天的诗句有呢些呢?一起来看。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1、【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是一首清新的小品诗。泉眼无声的流淌着,树荫倒映在水里,晴天的风温柔的吹着,嫩嫩的荷叶见见漏出了尖尖的角,一只蜻蜓就趁虚而入,趴在了那个角上。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盛夏,所写的是杭州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湖面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在了一起,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阳光的映照下,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林子方与杨万里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到福州任职。林子方很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但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就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杨万里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仲夏,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这一首就是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

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季夏。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所作。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5、【喜晴】——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盛夏之后,也就是季夏,诗人看到梅子所作。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6、【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盛夏采莲。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就作了这首采莲曲。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7、【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这一首跟上一首差不多,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写的是盛夏,江南采莲。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8、【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因为石榴花开,是初夏才开的。这首诗是苏舜钦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当时苏舜钦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这首诗写的是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9、【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与家人团聚的生活场景。当时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于是写下这首诗。

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用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日江村最寻常而又最富于特色的景象,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10、【采莲曲】——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盛夏,跟王昌龄那一首相似。写的是,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空见那一份景色,却使人凄怆断肠。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但这首诗里却蕴含着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愁思。

夏天到了,这些描写夏天的诗,你读过几首

以上这些诗词,你读过几首?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点击下面这个,是毛泽东语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