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如果說六年前配了一臺主流臺式機,使用的CPU是i5 3470之流,8G內存,可以說到現在都能夠流暢使用,而且即使是玩2018年的一些大型遊戲換個好顯卡的話也完全不會有問題;但是手機就算你用的是六年前最牛的SOC,那麼頂多用三年手機就開始吃力了,流暢度也會下降很多,更別說用到2018年是什麼情況了。

其實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隨著系統和軟件的更新發展,一款CPU的性能遲早都是要落伍的,只是個淘汰快慢的問題。

PC處理器這幾年的使用壽命長有以下幾點原因:

1、PC市場這幾年早已非常飽和,需求太低,出貨量每個季度都在下滑,智能手機普及之後加速了PC市場發展的停滯。

2、源於第一點,市場增長慢,PC處理器的老大英特爾自然無心發展,因為缺乏足夠的競爭,靠吃老本、“擠牙膏”來獲得相對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潤。

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2011年的i7 3770K的性能拿到現在也不落伍

3、還是與第一點有關,PC處理器的性能提升離不開先進製程工藝的支持,而製程到了14nm以後難度越來越大,研發費用也水漲船高,摩爾定律近幾年近乎失效,廠商沒有動力大刀闊斧的更新換代,英特爾更是把14nm工藝縫縫補補沿用了三四代。

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4、在製程無法快速迭代的情況下,PC處理器的頻率提高放緩,增加過多的核心絕大部分用戶用不到,而且這麼多年針對四核以上優化的軟件和遊戲並不多,系統和軟件的更新速度比手機慢得多,導致3-4Ghz主頻、2-4核的CPU佔據主流市場多年。

相對於PC來說,手機市場就不一樣了:

1、智能手機普及以來每年增長量都不小,除了國內,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潛力巨大,資本自然就會往這方面投入。高通、蘋果、三星,華為每年爭相提升旗下手機芯片性能,下游的手機廠商為了產品競爭力也不甘落後,爭相採購最新的手機處理器,從上游到下游火熱的競爭態勢自然會導致手機處理器性能必須每一代都要有一個大幅度的進步。

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手機流行的跑分,是不是很像以前PC跑分盛行的時候?

2、手機處理器發展歷史相比PC處理器短的多,加上本身架構相對簡單,性能的提升潛力更大,這就有點像一個人考試從10分到60分的難度比從95分到99分的難度要小的多。

3、手機芯片體積小,晶體管數量少,能更快的用上最新的製程工藝,產量大的優勢抵消了新工藝的成本,新制程還給手機處理器帶來了更高的頻率和更多的核心,自然會吸引下游廠商購買,形成了良性循環。

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精簡指令集架構的arm處理器提升潛力仍然很大

4、手機屏幕分辨率近幾年大幅度提升,1440p甚至更高的分辨率對手機處理器性能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而手機系統和APP隨著功能的增加也在不斷提升配置要求,至於手遊的畫面相比PC遊戲來說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從配套硬件到軟件,手機用了幾年時間就追上了主流PC的應用環境,所以說手機對處理器性能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一臺電腦動不動就再戰三年,而手機用三年就淘汰?

移動設備目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遠大於電腦

嘟嘟說:硬件推進軟件,軟件倒逼硬件,一款手機處理器用三年就開始力不從心,其實PC市場以前也是這麼過來的。利益和資本影響著一個行業的發展,在消費者都在想著用更好性能的手機,而不是更換新的電腦時,手機處理器的發展速度註定會遠遠超過PC處理器的,再說對於PC用戶來講,如果性能不夠還可以升級配件,而手機性能不夠用的話就只能換手機了。

手機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從2G到4G網絡,從現金支付到手機支付,手機如今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是相較於電腦更需要的產品,並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追求流行的時尚品。廠商們不斷推出新概念,新功能,生怕落後於他人,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自然不是現在的PC電腦行業能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