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帝朱允炆御臨鄰水

明建文帝朱允炆御臨鄰水

鄰水御鄰水河。

據史書記載,為躲避明成祖朱棣的追殺,明朝建文帝曾到鄰水避難。因此,鄰水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建文帝的故事,它們記載著建文帝在鄰水的悲歡喜怒。

1402年,應天府(今南京)發生“金川門之變”,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率軍攻入京城。建文帝化裝成和尚逃出皇宮後,乘船前往四川鄰水縣找老臣杜景賢。經過長途跋涉和無數的風餐露宿之後,他們一行來到了鄰水縣西河邊。建文帝高聲呼喊杜景賢,見久無迴音,急得冒火。這時對面小山丘突然冒出火花,周圍農民紛紛去觀看,杜景賢從家裡出來聽有人說:剛才河邊船上有人在叫杜景賢。杜景賢去河邊一看是建文帝,急忙迎他到家中,杜景賢見建文帝儀容已非往日,不禁老淚縱橫,於是抱著建文帝哭道:

聖主蒙塵至草堂,

暫將此地拜君王,

雖然不在金階上,

咫尺不違樂對陽。

同行者見狀,盡皆痛哭不已。於是,皇帝來了的消息不脛而走。傳說那小山丘冒出的火,是因皇帝蹲腳所致,至今人們仍管這個小山叫“冒火山”。

建文帝時常同他的忠臣杜景賢、葉希賢等泛舟於“小鄰水”,觀賞小三峽水色山光,後人紀其事,便將“小鄰水”更名為御臨河。他們在這裡時而舉杯暢飲,即興賦詩,時而誦讀《離騷》,蒼涼悲切;時而舍舟登岸,尋幽探勝,時而閒步阡陌,飽覽田園秀色。有一次,好客的山民以當地特產皺皮柑相贈,葉希賢觸景生情賦詩云:

拋卻春光獨愛秋,至今不改皺眉頭。

主人若把金刀割,點點酸心對客流!

詩中的“皺眉”和“酸心”,觸到建文傷心處,建文聽罷,潸然淚下。

建文帝避難鄰水數年,也做過些好事。相傳某年大旱,田地開裂,禾稼枯萎。建文帝這天來到清風亭,突見他取下寶劍沿石壁插下去說道:“此地可井。”待寶劍抽出時,只見一股清泉噴湧而出。建文帝高興之餘,欣然作《題清風亭及劍井》一詩:

靖難旌旗下石頭,鼎湖龍起去悠悠。

江山敞屐空遺恨,蜀道有安悵遠遊。

寶劍泉中埋萬古,清風亭畔泣千秋。

羈魂應逐東流水,遍灑吳門哭首丘。

一天,建文帝遊覽黑天池,見一少女頭生疥瘡,其醜無比,頓起憐憫之心,於是用手捧水為其沐頭。說也奇怪,沒幾天這姑娘的疥瘡盡脫落,還長出了黑油油的秀髮來。待她還願之時,建文帝竟然認不出來了,此事一傳開,當地人都到那裡取水沭浴.據說還真出了不少美女,為此人們在水潭邊上燒香拜佛,並將此水譽為“神水”。明成祖朱棣死後,又過了好幾個皇帝,建文帝才以96歲之高齡回到京城,憲宗皇帝知道後,下令建文帝所在的寺廟不納田賦,當地人民為感謝其恩德,於是將這座寺廟改稱“無糧寺”,並在正殿刻一聯:

御筆飛封山有號,天皇作賜寺無糧。

那奇醜無比,頭生疥瘡的少女,經過建文帝的捧水沐頭,不但長出了黑油油的秀髮,而且長得奇美無比,後被建文帝封為蘭妃,帶回了京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