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一噴三防”是小麥生長髮育中後期管理的重要技術措施,是指在小麥生長中後期,通過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殺菌劑、殺蟲劑等混配液,通過一次施藥達到

防乾熱風、防病蟲、防早衰的目的,實現增粒增重的效果,確保小麥豐產增收。

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一噴三防”技術原理

1、高效利用,養根護葉。

高純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直接進行根外噴施,植株吸收快,養分損失少,肥料利用率高,健株效果好。可以快速高效起到養根護葉的作用。

2、改善條件,抗逆防衰。

噴施“一噴三防”混配液可以增加麥田株間的空氣溼度,改善田間小氣候,增加植株組織含水率,降低葉片蒸騰強度,提高植株保水能力,可以抵抗乾熱風危害,防止後期植株青枯早衰。

3、抗病防蟲,減輕危害。

葉面噴施殺菌劑,可以產生抑制性或抗性物質,阻止鏽病、白粉病、紋枯病、赤黴病等病原菌的侵入,抑制病害的發展蔓延,減少上述各種病害造成的損失。葉面噴施殺蟲劑,農藥迅速進入植株體內,可以通過蚜蟲、吸漿蟲等刺吸式害蟲吸食植株或籽粒中的汁液,毒死害蟲,有些農藥同時對害蟲有觸殺和燻蒸作用,通過噴藥直接殺死害蟲,從而降低蟲口密度或徹底消滅害蟲,以防止或減輕害蟲對小麥生產造成的損失。

4、延長灌漿,提高粒重。

噴施植物生長調劑後,可以延緩根系衰老,促進根系活力,保持小麥灌漿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減少葉片水分蒸發,避免乾熱風造成植株大量水分損失而形成青枯早衰。促使小麥葉片的葉綠素含量提高,延長葉片功能期,延緩植株衰老,促進葉片強光合作用,增強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和轉化,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增加產量。

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一噴三防”技術要點

關鍵技術點一:穗蚜防治。

防治時藥劑:吡蚜酮、啶蟲脒、10%吡蟲啉嚴重地塊,添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效果更佳。

吡蟲啉類具有很好的內吸性傳導性,持效期相對長,彌補了菊酯類農藥的這些缺陷,在觸殺性沒有菊酯類好,當蚜蟲密度過大,最好將兩者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隨著小麥拔節抽穗期的到來,蚜蟲也悄悄潛伏到小麥地裡。此時可能很多麥農還不以為然,其實蚜蟲已經來了。

麥蚜俗稱蜜蟲,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可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以及營養的吸收和傳導。小麥抽穗後集中在穗部危害,造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蚜蟲對小麥的危害不容小覷,每年這個時候是防治小麥蚜蟲的關鍵時期,但是不少農戶卻把握不好防治時機。

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要把握住防治小麥蚜蟲的時機,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才能精準打藥。如果麥農對天氣溫度把握不好,可以通過到地裡檢查小麥蚜蟲的基數來確定是否該打藥防治。原則上,每百株有蚜蟲100頭以上就需要打藥防治,千萬不能等到很多的時候再打,此時蚜蟲或多或少已經對小麥造成了危害,影響了產量。而針對防蚜藥劑的選擇,不能只依靠農戶的用藥習慣,要選擇內吸性強的,比如吡蟲啉等。

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關鍵技術點二:赤黴、鏽病防治。

防治小麥鏽病、白粉病的主要農藥: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環唑等等,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赤黴病的藥劑:氰烯菌酯、烯肟·多菌靈、戊唑醇、咪鮮胺、多菌靈、多·酮(多菌靈和三唑酮復配劑)等兌水均勻噴霧防治。最佳時期是小麥齊穗至盛花期。

麥蚜蟲襲來,抓住“一噴三防”防治時機很重要

關鍵技術點三:增重增產。

葉面肥建議使用磷酸二氫鉀,單次使用量100~200克,可多次使用,增產效果明顯,一般糧食作物畝增產8~13%左右,個別地塊18%以上。

小麥一噴三防注意事項:

(1)用藥量要準確。一定要按具體農藥品種使用說明操作,確保準確用藥,各計各量,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用藥量。

(2)嚴禁使用高毒有機磷農藥和高殘留農藥及其復配品種。要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和發生趨勢,選擇適用農藥,採取科學配方,進行均勻噴霧。

(3)配製可溼性粉劑農藥時,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開後再倒入施藥器械內攪拌均勻,以免藥液不勻導致藥害。

(4)小麥揚花期噴藥時,應避開授粉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以後進行噴灑,噴藥後6小時內遇雨應補噴。

(5)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操作規程,確保操作人員安全防護,防止中毒。

(6)購買農藥時一定要到三證齊全的正規門店選購,拒絕使用所謂改進型、複方類等不合格產品,以免影響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