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网络图片

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有一手“沙书”绝活,一把白沙握在手,转眼间“漏”出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令人叹为观止。

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网络图片

其实,过去走江湖的都有这一手,逢场赶集,他们找一块空地,先在地上用白沙画一个五米见方的框,行话叫“拉场子”,场子中央铺一块白布,上面放个木箱,走江湖的人一副侠客打扮,抓起白沙在场前“沙沙沙”写下八个大字:“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然后,或敲锣或吹口技吸引过往行人。待到围观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耍单刀、花枪之类的武功,随着四周喝彩声迭起,侠客便脱去上衣赤膊上阵,耍着耍着,突然从木箱内抽出一根一米多长、比大拇指还粗的铁条,“梆梆梆”对准自己腰部猛抽三记,铁条马上弯了,侠客脸上略显痛苦状,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看起来是中了内伤,而且伤得不轻。这时,搭档出场。此人让侠客坐下,声称自己有秘方可救侠客性命,说着从木箱内取出一帖狗皮膏药,用煤油灯将硬梆梆的膏药烘干,贴在侠客腰部,三五分钟后伤者双眉舒展,行走裕如。好家伙,真精!卖药人趁热打铁,宣称此膏药乃七代祖传秘方,主治跌打损伤、腰疼、老寒腿、全身筋骨痛,药到病除,永不复发。如此现身说法,围观者确信无疑,纷纷解囊购药,江湖人收入颇丰。

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网络图片

还有一种走江湖的,专门帮人挑翳。翳,就是生在眼球上影响视线的那层膜。江湖人打好场子做几套小魔术,然后从围观者之中请出几位有眼疾的患者,一字形排开,在每人双眼滴几滴所谓特制的眼药水。据行家称,那也就是普通眼药水加了点中药冰片,涂到眼睛上凉丝丝的,感觉很舒服。一分钟后,江湖人问患者眼睛舒服不舒服,当然个个喊舒服。江湖人宣称,这是祖传秘方配制的药水正在发挥效力,下面由我亲自为大家挑翳。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根骨簪,用药水棉花擦擦,来到第一位患者跟前挑翳,骨簪在眼眶上轻轻划过,便挑出了一团眼屎大小、白色带胶质状的东西。“诸位请看,这就是翳。如果现在不除,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双目失明。今天我是路过此地,所带药水不多,只有一百瓶,一毛钱一瓶,想要的举手。”看到举手的人不是很多,他马上使出一招:“前二十名,买一瓶送一瓶!”人群中顿时出现了骚动:“我要!我要!”一百瓶眼药水一抢而光,每个人都要买一送一。而那翳,其实就是事先藏在药水棉花中的肠衣。

旧时逢场赶集的一副侠客打扮走江湖的人

网络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荧光增白剂刚刚问世,走江湖的将它溶入香肥皂中重新包装兜售。经过如此“点化”,去污功能且不谈,关键是能洗旧如新。怕顾客不放心,走江湖的拿顾客衣服做试验。邻居一位小朋友出于好奇,拿出衣角给对方当场做试验,真的洗旧如新。回家后,他忙不迭地向母亲炫耀,却招来一顿臭骂,两个衣角一边旧一边新,简直成了大花脸。急得没法,去找走江湖的吵了一架,人家还算姿态高,按成本价卖出一块“洗旧如新皂”,还故意装出一副心疼的样子,骨子里他没少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