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很多网友一谈起国企,总认为国企靠垄断赚钱、国企效率低下、国企不重视研发,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企业具体分析。今天我们要谈的这家企业来头不小,这家企业是国内唯一覆盖电子信息全领域的大型科技集团;国内唯一在国家海洋、空间、网络三大战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军工集团;国内唯一能够同时为各军兵种全方位提供信息化装备的军工集团;国内唯一能够为我军各种型号的卫星、导弹、飞机、舰船、车辆提供各类关键元器件的企业集团;国内在公共安全和电子信息装备、仪器仪表的研制、生产和服务方面最具实力的国有中央企业。这家企业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英文简称CETC),像这样的企业说它是中国战略性科技企业一点也不过分。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中国电科

全球最大的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就是中国电科旗下上市公司。2017年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419.05亿元,同比增长31.22%;实现净利润94.11亿元,同比增长26.77%。截至2017年底,海康威视累计拥有专利1959件,拥有软件著作权769份。海康威视全球员工超26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13000人,海康威视是全球安防行业中拥有大规模研发团队的公司之一。 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7-8%,绝对数额占据业内前茅。海康威视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以杭州为中心,建立辐射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新疆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硅谷和英国利物浦的研发中心体系,并计划在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和石家庄建立新的研发基地。海康威视拥有视音频编解码、视频图像处理、视音频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前瞻技术,针对公安、交通、司法、文教卫、金融、能源和智能楼宇等众多行业提供专业的细分产品、IVM智能可视化管理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在视频监控行业之外,海康威视基于视频技术,将业务延伸到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等行业,为持续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海康威视

在首都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中,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7型装备首次分别组成空中方阵、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的三个独立方阵接受检阅。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中承担研制生产任务。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电科参与承担了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电源系统、地面终端系统以及检测认证服务等多项任务,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中国电科承建国家电子政务网、全国气象雷达网、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等一大批国家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公司已成功开发了LINUX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系统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公共支撑软件产品,其中Reworks实时操作系统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科技发明奖。

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国家“863”离子注入机重大专项攻关任务,相关设备已成功地应用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大生产线。集团公司在光刻机、薄膜生长、平坦化、材料加工和先进封装设备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载人航天

自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集团公司有25个研究所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设备分布于各基地、指控中心及船、箭、航天服等,参加工程研制的科技人员数量超过7700人,共为工程提供了35套系统、1871台(套)设备、15397只(套)配套元器件、大量应用软件和309公里长的线缆,利用在航天测控系统和元器件研制生产方面数十年积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系列芯片助力中国芯

近日,中国电科14所牵头研制的华睿2号DSP芯片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高端DSP研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华睿2号

本次通过验收的华睿2号DSP为全自主设计芯片,在研发过程中突破了多核异构架构、自主指令集、动态可重构、矢量化编译等10余项核心技术,取得发明专利、布图设计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40余项。

芯片工作主频为1GHz,每秒可完成4000亿次浮点运算,支持64位标准双精度。与华睿1号相比,华睿2号实现了工作主频提升1倍、运算能力提升6倍、从点到面的全国产化软件生态链等十大提升,芯片内集成了4个自主创新设计的可重构处理核,支持典型信号处理算法硬件加速,综合处理性能优于国际主流DSP芯片,可支持中国电科32所ReWorks操作系统和人大金仓嵌入式数据库,建立了从编译器到操作系统的全国产化软件生态链,极大提升了应用开发便捷性。

在四年芯片研制和两年应用验证中,华睿2号DSP形成了以芯片为核心,以整机设备为载体的完整产品线,能提供从芯片、软件、模块、平台到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面向不同性能需求的应用,还形成了华睿2号高端、中端等系列化产品,可广泛在安防监控、安全计算机等民用领域和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军用领域全面推广应用。

另外,中国电科太赫兹芯片与模块

突破了太赫兹成像核心芯片技术瓶颈,为国内首创。中国电科实现了太赫兹核心芯片的国产化、工程化和自主可控,推动太赫兹安检设备的发展及平安城市数字化进程;魂芯二号DSP是全自主、高性能的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际运算性能为市场最高,使软件无线电处理平台从理想走向现实;卫星移动通信核心芯片及终端产品提升了应急通信安全可控保障能力,打破了该领域系统和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移动通信新时代。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魂芯二号

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夯实“制造强国”

作为基础产业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业,是制造业的领先高端技术。中国电科肩扛“大国重器”使命责任,立足于在集成电路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全产业链能力,先后攻克了离子注入机、化学机械抛光设备(CMP)等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技术,解决了一批制约我国军工电子元器件制造装备自主可控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具备了从单点工艺设备、多种工艺融合局部成套、到智能化系统集成服务力量,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装备在内4大领域、17个子领域、78类产品的系列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了我国集成电路自主保障和军民融合发展。

中国电科集成电路核心装备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在中芯国际大生产线上稳定流片逾200万

立足自主可控,中国电科联合国内有关设备厂家,承担起整线装备国产化的重任。截至目前,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20余种微组装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了微组装关键工艺设备通用规范和行业标准108项,改变了我国雷达用T/R组件微组装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先后为众多军工科研生产骨干单位提供了多条生产线。同时,围绕5G通信、相控阵雷达、智能电网等军民应用领域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制造需求,中国电科已形成了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局部成套能力,并广泛应用。

国内最大、最早的光伏整线装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后制程设备供应商,国内最大的LED芯片关键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动力锂电池材料制造装备行业前三强……一系列身份印证中国电科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也记录了国产集成电路装备与工艺的逐步自主创新、迭代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国电科研制的各型装备已走进企业、走出海外,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5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建成了国内首个高效PERC光伏电池智能制造示范线、首个微电子陶瓷器件数字化车间,并双双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高效光伏电池智能生产线,可减少生产人员70%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0%,降低运营成本30%,降低产品不良品率30%,提高能源利用率15%,产线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微电子陶瓷器件数字化车间可提高生产效率30%,降低运营成本20%,降低产品不良品率20%,减少生产人员50%以上,产线设备国产率达95%以上……

谁说国企不行 这家企业就敢啃硬骨头:芯片、半导体装备一个不落

中国电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0mmCMP商用机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自主可控,强国之基。以芯片、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夯实“制造强国”,中国电科的努力和成就展示了央企在高科技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电科一直在为我国集成电路的未来做出默默的贡献,有中国电科这样努力实干的电子制造装备领域“国家队”带头示范,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的自主可控一定会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