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进京赶考误入乱葬岗,遇老叟指路,说是来报多年前的恩情

文/全民幻想
故事:进京赶考误入乱葬岗,遇老叟指路,说是来报多年前的恩情

话说旧时候,大王村村里有一个姓王的地主,为人乐善好施,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好地主。王老爷有一个儿子,饱读诗书,写的一手好文章。

这一年王公子要进京赶考。于是他带着盘缠和书童就上路了。他们白天行路,晚上住宿休息,一路上倒也顺利。行程过半,眼看快到京城了,王公子和书童颇为欣喜。

这一天他们走到山中的一处荒地,突降大雾,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前行的路。天色将晚,王公子开始捉急,派书童前去探路,书童惊慌跑回来说:“公子,前面有个乱葬岗子,而且有三条岔路,通往不同方向。”

王公子一听,更不知如何是好,不走吧,山中夜晚风急,恐有不测,走吧,可是走哪一条呢,如果走错,可能耽误了科考。
故事:进京赶考误入乱葬岗,遇老叟指路,说是来报多年前的恩情

就在王公子一筹莫展之时,远处响起了脚步声,近了一看,是一个老叟,只见他白发、白眉、白胡须,白衣、白裤、白靴子。吓的王公子和书童惊叫一声,瘫坐在地。

老叟赶紧上前,弯腰伸手,扶起王公子: “公子莫怕,公子莫怕。老夫恰巧经过,见公子在此地,想必定是迷路了。”

王公子缓了缓神说:“是啊,老人家,我要进京赶考,走到这里天降大雾,前面有个乱葬岗,又有三岔路,小生实在不知该走哪一条路啊。”

“公子莫怕,跟着老夫走就是了,我认得去京城的路。”

王公子和书童大喜,跟着老叟身后走。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天色彻底黑了,前面突现一个亮灯的客栈。老叟停住了脚步: “公子,前面不远处就是京城了,今天天色已晚,就在客栈住一宿吧,老夫就送公子到此。”
故事:进京赶考误入乱葬岗,遇老叟指路,说是来报多年前的恩情

王公子赶忙鞠躬感谢:“老人家 ,请留下贵府地址和大名,他日我定将上门感谢老人家的指路之恩。”

“老夫与公子同住一村啊,就住村东头第一家 ,老夫姓田。令尊大人认得我,回家问令尊便是了。”

王公子一惊,心想:村里没有姓田的人家啊。又转念一想:定是我多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连同村人都不识。想着不禁有些惭愧。

王公子正想再次感谢,只见老叟快步走进雾中,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王公子和书童早早的上路了,几天后顺利到达京城。科考时,王公子文思如泉涌,文章写的异常顺利,高中了举人。

王公子骑着高头大马,荣耀的回乡了。见到父亲,连忙询问姓田老叟的事。 王地主也大吃一惊:“咱们村庄无田姓人家啊。”
故事:进京赶考误入乱葬岗,遇老叟指路,说是来报多年前的恩情


突然,王地主大拍脑门,惊呼:“我知道了,是咱们村的土地佬啊,村东头第一家是土地庙,土地佬正是姓田啊!”

原来在几年前,土地庙被一场大雨冲夸了院墙,是王地主进行了修缮。土地佬为了感谢王地主的善行,才有这次的救王公子出迷途之事。

第二天,王地主就敲罗打鼓给土地庙送去了牌匾。上联是:幸开脚路离途未远,下联是:不尚好修成美非需,横批是:土地指路。 据说这副牌匾一直挂在土地庙前,直到后来闹运动,才扒了土地庙。

虽然土地庙没有了,但是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一直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

(故事完)图片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听故事,讲故事,每天都有好故事,更多精彩,请关注全民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