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越有深度會越覺得痛苦嗎?

賀良屯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思想越有深度我覺得和有痛苦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思想約有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個人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那麼思考的越多,或許就可能會更加的去想生活、生命的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會給人帶來痛苦的。

有些人從小就喜歡思考為什麼,而且這逐漸會成為他們的思維方式,這雷人的學習一直以來並不只是接受和模仿,而是對任何事都不斷地挖,不斷地想去貼近本質。然而不論怎樣挖,有些問題的本質根本無法被挖出來。不論思考任何問題,連續思考幾個為什麼之後,都會觸及到關於“意義”和“存在”,而不斷地思考關於存在和意義,不斷追尋著答案導致了一些人的極度的迷茫和痛苦。當然我也相信,除了對存在的思考和意義,這些人也會去對社會進行思考,甚至是國家。而當對社會和國家的思考越來越深刻,那麼這種痛苦感其實也是會不斷累積的。

但是我突然想到一個詞,叫“難得糊塗”,雖然思考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有深度,雖然思想的深度會讓我們更加睿智,但是有時候真的是難得糊塗。越是對終極意義的追求,越是對生活真諦的探尋,反而讓我們失去了生活得本真。無論是平平淡淡亦或者驚濤駭浪,那都是我們的感知,有時候思考本身沒有那麼難,但是一味地追牛角尖就會讓我們十分的疲憊。
總而言之,思考一定會讓人明智,思想的深度一定會體現一個人的層次。但是凡事皆有度,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的思考,不要陷入某種死循環,也不要把自己當成哲人一樣,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普通生活中的人,認真去感受就好了。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暖心理

其實思想本身是中性的,哪有痛苦不痛苦?真正造成痛苦的是看問題的心態

思想深的確更容易看到問題,發現各種罪惡和虛偽,但

處理得好就有好處,處理不好才有痛苦

比如越糾結、越負面、越偏激,就會越煩惱。

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所羅門

其實真聰明是給人幸福的,假聰明才是製造痛苦的

糾結帶來煩惱

有些人所謂的“愛思考”只不過是愛糾結、甚至是“分析強迫症”、死鑽牛角尖、“記仇狂”。

這樣能不煩惱嗎?很多事是糊塗才叫真聰明,越簡單越快樂

你去糾結死磕,也改變不了什麼,為什麼要浪費力氣,還惹人嫌呢?

負面思想的害處

有些人習慣性地看事情壞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所以常常陷入自憐、抱怨,自己不快樂,還把負面情緒傳染給別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壞事可以演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智慧就是全面、平衡地看問題,不製造不必要的煩惱。

偏激所以痛苦

有些人看起來很有想法,也讀了不少書,但想法太偏激,甚至走極端,看不慣很多事情,喜歡批評攻擊,當然很難有好情緒。

最後

心靈健康的人,能意識到和避免那些錯誤的心態;而不健康的人,則會陷入負面的情緒裡不知道怎麼脫離。

真智慧是給人幸福的,而不是消滅快樂的,要樂觀些!


本號關注心靈亞健康系列問題,歡迎進頭像關注


廬山心靈療愈

在許事情上,萬物之象認識不深,許多煩惱接踵而來。當一個人有不斷對事物進行鑽研之心,明白事物與人與社會之間的道理,內在聯繫。便能自我開解,認識事物之間內在聯繫越深,自我開解能力越強。不受事物羈絆越淺,煩惱越少。對事物間的問題理解越透,越不會鑽牛角尖。而且在不斷懂得過程中,會對慾望減少。如果有慾望,在瞭解事物變化中,知得失,知追求有成功失敗。調控慾望,在追求與追求不到中求得平衡。減少抱怨,用努力的實際行動是獲得擁有的絕妙法門。用不斷加深的對事物的認識使精神上對無法明白之結釋開,遣懷。

自古道出世,佛入世,就是在達到對事物深層認知通透的境界,來去自如。不受事物牽絆,慾望牽絆,達到雲出岫的境界。而這種不斷認知的識見便是思想。思想引領創新,使社會在新思想中進步,而個人一次次的從痛古苦中蛻變出來,輕盈如飛蝶,痛苦減少甚至沒有。佛語,心靈雞湯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喜歡,便是滿足個人思想上無法開解之煩惱,被別人的思想來開解。


圃香

思想越有深度,其實離痛苦越遠,看不懂看不透的人才會痛苦。

思想是什麼?

首先分兩種,一種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肉體感知世界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味覺、觸覺等一切感覺得到,學習總結出的對外部事物的連貫性思維模式,簡稱“肉體世界觀思維模式”。

另一種是,突然某一天,我們的一些個體發現,我們的肉體中實際還存在著另一種純淨的靈魂的時候,我們發現原來我們並不是靠肉體來感知世界的,通過更加有計劃有步驟的探索總結出來的知識告訴了我們一個不可規避的事實,那就是靈魂的存在。

肉體世界觀思維模式,主要以一切眼耳鼻喉身手等一切肉體器官所感知的思維世界架構而成。它是以一切所能感知的一切決定我們的思維走向和模式,由於是肉體世界觀思維模式,所以我們的思想限制在肉體的世界觀中。

靈魂世界觀思維模式,主要是以向內探索為主要思維模式。原則上它區別於肉體世界觀思維模式並且否定一切肉體感知世界的思維模式,但是又不得不在肉體感知世界的基礎上,無時無刻從不間斷的在否定肉體世界觀與認可肉體世界觀中徘徊,探索靈魂世界觀的時候,這個過程是異常痛苦的。

思想的痛苦來源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痛苦,它其實只是我們的一個生命感受和體驗的一個過程,並不是我們的思想理解或者想象就能得到什麼,而是我們想要尋找的答案的這個過程,決定了我們需要想什麼,需要忘記什麼……。

所以,

我們用肉體感知的世界感知到的一切得到的答案就是,肉體的一切慾望很容易通過金錢名利等滿足,剩下的就是無盡的迷茫和痛苦。

我們用靈魂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思想到達的深度越深,你會發現我們的靈魂越純潔,離我們人生的答案就更加接近,就更加明白相對於肉體感知的世界得到的短暫的滿足,我們內心的世界其實更加寬廣無垠,反而更加的沒有沒有痛苦。

結語:用肉體感知世界的人,終會隨著肉體的衰亡而衰亡。用靈魂感知世界的人,會隨著生命無限昇華。


—冬至—

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與痛苦與否並無關聯。歷史上有許多思想深廣的人,比如諸子百家,孔子,孟子,韓非子,還有兵家之孫子,他們都是大思想家,言天地,說人物,論事非,講成敗。教化世人,警戒當權者。思想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廣,他們都是積極樂觀的,洞達瞭然。儘管今人對他的諸多非議,但至少他們的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既使是時至今日也有許多可取之處。

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深憂國家前途,卻信心滿懷,毅然棄醫從文。鬥志皍揚地以筆從戎,喚醒麻木的靈魂。“橫眉冷對幹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生活,他不放棄,不氣餒。面對黑暗和陰冷他不妥協,真正的鬥士。現實是冷酷的,心態是積極的,一絲也未曾消極沉淪。

而深受億萬人民敬愛的,也受世界人民所景仰的偉人毛澤東。更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還是一位亙古奇才的偉大詩詞家。他一生為革命為人民,為國家和人民解放事業犧性六位至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永福,試問古往今來誰能做到!戰爭是殘酷的,革命精神是堅定而樂觀的。他始終以樂觀的心態,領導革命軍隊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最後建立新中國。偉人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樂觀的一生,是豁達開朗的一生。他寫的詩《七律.七徵》,氣勢磅礴,豪情滿懷。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豪情激盪,氣度不凡。“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乾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鳥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幹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看來愈是思想深遂的人,卻是能站的高,看的遠。心態越發積極樂觀!



江山多嬌21392

謝誠邀

思想有深度的人,深到什麼樣的程度?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思想已達到超脫世俗、博大深邃的智者。另一種是思想比常人高但還沒有到達無為境界的人。

思想有深度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腦筋靈活,敏銳的觀察力,知識、閱歷豐富,思考的深遠、複雜,見解獨特,正所謂的,思想有多深,就能看多高、行多遠。

智者已經透過事物的表象看透了事物的本質,他們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驚不擾、寬容大度。他們是個人,也有煩惱和痛苦,不過,一切的煩惱與痛苦都可以擺開,化解於無形之中,不抱怨、不脆弱,內心足夠強大,懂得承受,知道快樂的方法,是真正能放下的人。

介於智者與常人之間的人,雖然思想有深度,但還沒有達到一種至高的境界,不能完全超脫人生。你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能理解別人,願意和別人溝通,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願意和你溝通,因為你的思想比較超前,特別。思想越有深度越難被別人理解,內心很容易有孤獨感,這種孤獨感帶來的壓抑與隔閡,會讓你產生痛苦的。


其實,真正沒有痛苦的人,是那種無思想,無慾望所求的人~傻子,而不是思想有深度的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苦世界。


春雨蔚林

思想越深刻,不會帶來更多的痛苦,相反如果思想真的足夠深刻的話,那大概率上講痛苦是消除的。

先說人生為什麼會痛苦,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織盛,這八中囊括了人生所有的苦的來源。老子也說,吾之大患,在有吾身,古聖先賢對人的認識總是深刻而又獨到的,所以弄明瞭痛苦的根源,我們才能進一步討論如何消除痛苦的問題。

再說什麼是思想有深度,所謂有深度,應該是想的比較透徹,對問題看的比較深,能分析出問題的本質。有人說的那種胡思亂想,患得患失這種不叫深刻,這種只是膚淺的表面,根本談不上深刻。

所謂深刻,應該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通過繁雜的事物,看到背後運行的規律,這才是看問題比較深刻。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笑了,思考是人類最終的武器,戰勝了人類所有的敵人,野獸,自然,愚昧等等。

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不是你想的深刻,恰恰相反,那明顯是你想的不夠深刻的原因。


昭烈名臣

也許思想越有深度,越會有痛苦,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表達,是對痛苦的承受力更多了。

記得白巖松的書《痛並快樂著》有這樣一番話: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的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追求未來,生命這樣就好。不管正經歷著怎樣的掙扎與挑戰,或許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雖然痛苦,卻依然要快樂,並相信未來。

我們會隨著思想的深度增加而更理解痛苦的本質,記得馬東在接受許致遠訪談的時候說“我的人生底色是悲涼的。”那麼就算是悲涼,也可以很好地活。

去了解痛苦,去面對痛苦,生命會更少的輕浮,更多的沉澱。

而且往往隨著思想的深度增加,對幸福的體驗也會更敏銳,生活中一些細微的東西都會使得我們快樂,會察覺別人發現不到的美好。

我們不再去過著信馬由韁的生活,我們會內心很篤定的生活,就像電影《瘋狂原始人》描述的那樣:朝向著太陽,朝向著光明前進。

往往我們經歷過痛苦,對痛苦的反思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說我們不能有痛苦,而是我們要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避免哲學式空洞的討論,要結合實際,去把控生活。想想過去那些時代,人們往往過得很苦,在那些戰亂年代,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精神健康,那時候只有活著,只有不餓死,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我們現在有多少人紙醉金迷呢?對活著的意義沒有了探尋,會有的人衣食無憂,但內心空虛。近幾年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提出了“空心病”這個概念,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忽視了對人個性的培養和心靈的建設,感覺總是在按部就班,給趕著、被推著去生活。真正到了自己要主宰生活時,會手足無措。

很多人就像這個大社會機器的螺絲釘,努力著貢獻著自己的生命與能量,我們去問他們活著的意義,他們會感到很茫然。

因為一切都是被安排的,他只需要去執行就好。我們還會看到軍人在執行命令時很果斷,可是當退伍以後,要自謀出路時,又會陷入迷茫。

那麼這就需要有頭腦,需要有深思想啊,我們看到了目前的困擾,要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在痛苦當中打轉。

我認為有深思想會有深度的快樂,淺思想有簡單的快樂,這是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了。人因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而能力又不是很足,所以會有痛苦,那麼就需要調整一下目標,讓目標和能力相匹配,這才能更好的實現。

思想越有深度,越覺得痛苦嗎?顯然不是,相反思想越有深度,越會讓自己更好地活。


心靈之音的空間

痛苦的根源在於慾望,與思想無關。人的慾望無窮做人做事的專注度就會下降,容易心煩氣躁。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軌跡和接觸的人的思想都會對我們的人生軌跡和思想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生命中的痛苦、苦難,不一定都是不好。智慧的人會把它視為磨鍊自己的機會,痛苦只會讓智者保持警醒。

你的思想深度也是分正反兩面的。正面的積極向上深度思維只會讓你擺脫困境,相反你的胡思亂想悲觀的思想心態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痛苦。擺脫痛苦和困苦的根源在於你要學會取捨(捨得),放下心中無盡的慾念。擺正心態直面當下,用積極誠懇的態度來處理你現在面對的問題不要逃避。

我們人類是天生的社會動物,我們的一生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你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來解決問題。送你幾句讀書偶得吧!希望對你有幫助:放下一點自私的執著,就會減輕一點痛苦;而放下了全部執著,就會獲得最自在的快樂。因為,自私自利的執著,總是與痛苦綁在一起,不離不棄。💪💪💪


迷糊米糊123

不是思想越有深度會覺得痛苦,而是現在的人思想不健康的事情才會覺得痛苦。現在的人為了自己的私慾和貪婪,去思想如何去獲得財富和利益最大化,還有現在的人思想自己在人生中自己的苦、累、煩惱、憂傷等不好的事情,思想裡面有壓力和思想包袱。這樣的思想是會人處於痛苦之中,長久以往有的人會患上心理疾病。

思想要思維健康的事情,要思維開心、樂觀、愉快,快樂的事。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有很多不幸和憂愁的事情,只要你能把他看開了、想開了、放得下,忘記了就行了,思想裡面不要覺得有壓力,不應有思想包袱,也就是說思想裡面不應該有不健康和壞的事情,想開了覺得人生還是美好的。

也就是思想裡面思維好的和健康的就是好的結果,思想裡面思維壞的和不健康的就是壞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