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非洲友人的半世紀中國緣:曾為中國重返聯合國而“舞”

人物丨非洲友人的半世纪中国缘:曾为中国重返联合国而“舞”

坦桑利亞前總理、坦中友協主席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Salim Ahmed Salim) 新華網 資料圖

“我前後到過中國20次,每次來,我都能發現新的變化。過去我住在三里屯,去天安門廣場的路上身邊穿梭的是成百上千的自行車。現在情況當然大不一樣了。”

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在中國短暫居住的時光,76歲的薩利姆眼中的圖景依然清晰。21歲首次到訪中國、27歲出任駐華大使、29歲為中國重返聯合國而“起舞”……薩利姆見證著中國55年來的鉅變,同時,與中國的結緣也塑造著他在國際舞臺的外交生涯。

其間,在結束了中共一大會址的參訪行程後,薩利姆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獨家專訪,回溯其與中國的點滴往事,評述當下中坦、中非關係。

“五十多年來,我非常高興看到這個國家的發展,中國人給我一種信任的感覺。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重要力量的過程中,中國人民的身上從未失去謙遜、仁愛和質樸的美好品質。這一點非常觸動我。”薩利姆總結道。

初赴中國:經常能與周恩來總理私密交談

1942年出生於坦桑尼亞桑給巴爾一個多民族家庭的薩利姆,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在國際外交舞臺嶄露頭角。

1961年至1962年,薩利姆擔任桑給巴爾駐古巴哈瓦那辦事處代理首席代表,1964年至1970年間相繼出任了坦桑尼亞駐埃及、印度、中國大使。

“當時我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了關於中國的介紹,那非常吸引我,讓我能夠從不同立場角度來觀察中國。”

薩利姆猶記得,這個東方大國當時還面臨著種種困難。但中國社會面對當時所面臨的挑戰而體現出的團結和凝聚力,以及中國所擁有的潛力給年僅21歲的薩利姆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慮到中國的資源、人口等種種因素,當時的我非常確信中國將成為世界舞臺的重要力量。當然,如果你當時問我能否想象到中國可以發展成今天的模樣,我的期待會更謹慎一些。”薩利姆坦言。

在首次到訪中國僅6年之後,年僅27歲的薩利姆受命出任坦桑尼亞駐中國大使。

“我是在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那段時間來中國赴任的。”薩利姆介紹,在短短9個月的任期內,他曾短暫地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見過面,更多時候則是與周恩來總理打交道。

“他(周恩來總理)非常切實,給予了我很多幫助,總是讓人感覺他‘在那裡’。他還親自出席過幾次坦桑尼亞大使館舉辦的招待會。”

對於這位比自己年長44歲的中國總理,薩利姆在近半個世紀後,還留有非常親切的回憶。

“我經常能見到周恩來總理,有時去他的辦公室,有時他來我們大使館。我們的交談非常熱切,並且私密。沒有人在場記錄我們發生了什麼、討論了什麼,這些談話不會被見諸報端。當然我也不會去跟別人透露。”薩利姆提到,當時有某個國家的駐華大使來打聽,他與周恩來總理的探討是否包括中國與蘇聯關係的話題,他機智回應稱“我們有太多可以討論的話題,為什麼要去談中蘇關係呢?”

類似的“有趣時刻”豐富了薩利姆在北京短暫的9個月時光。1980年初,因時任坦桑尼亞駐聯合國大使突然去世,薩利姆受時任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之命趕赴紐約接任駐聯合國大使。

但是很快,身在萬里之外的薩利姆再度與中國產生了密切關聯。

在聯合國:“闢謠”到主席臺跳舞的報道

知道薩利姆的中國人,大多不會對這樣一個故事感到陌生——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第2758號決議進行表決,並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計票結束的語音剛落,一名來自坦桑尼亞的代表情不自禁歡慶起來。這名代表正是從北京到紐約赴任的薩利姆。

在這項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發起的提案被正式通過之前,聯合國大會上涉及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決議曾一次又一次被否決。

“如果一個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在聯合國沒有代表,那討論聯合國的普適性就成了一個笑話。中國的加入,對中國和聯合國雙方都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正義的體現。在此之後,國際上的孤立主義政策、中國和聯合國自身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薩利姆說,甚至有許多美國人也寫信給他,表達對“錯誤被糾正”感到滿意。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正義感”,薩利姆在聯合國的非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中有很高的“人氣”。在聯合國的10年間,薩利姆還承擔了聯合國24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1972-1980)、聯合國安理會南羅德西亞制裁委員會主席(1975)等職,以及聯合國大會第三十四屆會議(1979)、第六屆緊急特別會議(1980)、第七屆緊急特別會議(1980)、第十一屆特別會議(1980)主席。

1981年,卸任坦桑尼亞駐聯合國大使的薩利姆參選聯合國秘書長,他的對手是尋求連任的奧地利人庫爾特·瓦爾德海姆。薩利姆受到了非洲統一組織(OAU)和不結盟運動國家的大力支持。然而當時的美國里根政府則將他視為激進的反美分子,蘇聯也因其親華立場而反對。

從當年的10月27日至11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共進行了16輪提名投票,中國為支持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薩利姆,對同樣關係友好的瓦爾德海姆連續16次使用了否決權。但薩利姆也因另一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而無法當選。

患難之情:中國推遲建自己的鐵路幫助非洲

競選聯合國秘書長失利的薩利姆回到坦桑尼亞政壇,先後擔任外交部長、政府總理等職。在1989年至2001年間,薩利姆三次連任非洲統一組織(如今非洲聯盟的前身)秘書長,卸任後作為非盟達爾富爾衝突特使繼續斡旋地區問題。

2014年,已72歲的薩利姆當選坦桑尼亞-中國友好協會會長,為中坦、中非友誼發揮餘熱。

“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確保中坦多年來持久穩固的友誼將持續下去。同時,兩國人民需要了解兩國的歷史,瞭解(坦贊鐵路)這個特殊工程的歷史。”薩利姆指出。

1964年非洲內陸國家贊比亞獨立時,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羅德西亞(Rhodesia)切斷了南線通道,阻斷了贊比亞的交通要道和向海外運輸銅礦的經濟命脈。

“我們無法自由移動,需要穿越‘敵方領土’。”薩利姆稱,因此,坦贊鐵路不僅對於坦桑尼亞、贊比亞,對於許多非洲國家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它提供了一條通向外界的道路,一條支持我們解放鬥爭的道路”。

彼時,坦贊兩國首先尋求了西方國家和世界銀行的幫助,但都遭拒絕。“當時中國也確實面臨許多經濟上、政治上的困難,但許許多多中國人卻為這個項目而努力付出,中國推遲了自己的(鐵路)項目,但沒有放棄曾許下的承諾,這是一段非常令人心碎(heart-breaking)的歷史。”

“坦贊鐵路是中坦友誼的重要象徵和中坦合作的重要成果。”2013年3月,中國新一任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首次出訪前往俄羅斯、非洲四國,“全天候朋友”坦桑尼亞是此行非洲部分的第一站。

而在坦贊鐵路建造完成四十餘年後的今天,不僅是中坦雙邊,中國與整個非洲大陸的經貿合作頻繁度和成熟度都已今非昔比。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致辭中,習近平提議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併為此做強和夯實“五大支柱”、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並承諾中方將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然而,中國與非洲日益密切的合作也引發了西方部分媒體對所謂“中國資源掠奪論”、“新殖民主義”等話題的炒作。

“那些說中非‘新殖民主義’的人,對真正的‘新殖民主義’毫無所知。中國一貫支持非洲國家,我們的關係是基於相互尊重的五項基本原則,並不存在這些問題。”薩利姆進而補充說,“當然,任何關係都不會是完全完美的。我們需要做的是,確保我們為人民提供了支持,讓民眾明確知曉這是一條怎樣的道路。”

在薩利姆看來,許多年輕人對那些發生在他們尚未出生前的歷史並不知曉,甚至對當下的關係產生了疑惑。“這也是坦中友協的任務之一,我們希望所有中國人和坦桑尼亞人都能明白,中坦關係的本質是什麼,它如何產生、正處於什麼位置、又將走向何方。”

回顧半個多世紀的外交官生涯,從1960年代初登國際舞臺、1970年代在聯合國仗義執言、1980年代迴歸坦桑尼亞政壇出任總理、1990年代在非洲統一組織為聚力協作的非洲貢獻能量,薩利姆說,他最大的遺憾是,如今的非洲大陸上,如蘇丹、索馬里等地區,依然存在著大量衝突。

“非洲是一個正在上升的大陸,自然資源豐富、人民渴求發展,非洲也是一個年輕的大陸,我們的勞動力有著巨大的潛力,龐大的年輕一代富有想法,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改變。重要的是,與非洲的兄弟們要從非洲這個整體來考慮,而不是從某一個國家考慮,我們要與腐敗、內戰、衝突作鬥爭,非洲大陸將具有不可思議的能量。”

這位2014年被非洲聯盟授予“非洲之子”榮譽的老人相信,屬於這片大陸的“非洲世紀”正在到來,而他也將為此繼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