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每当我看到苹果、向日葵、虾、马、牛、驴就会想起那些艺坛巨人们。赛尚(Paul Cezanne)苹果,梵高(Van Gogh Vincent’s)向日葵,齐白石虾,徐悲鸿马,李可染牛,黄胄驴。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人说,齐白石60岁以后的虾画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一次次质的飞跃。第一个阶段是65岁以前,因受年轻时代的影响,他重视虾画的写实,看上去逼真有趣,力求虾体形态的面面俱到。第二个阶段大约是65岁到70岁之间,他的虾画有了强烈的质感,他放弃了形似追求,删繁就简,追求神态,譬如虾的后腿由原来的10只减少为8只,弓曲的虾体,鳞节之间若断若连,虚实相济,有了生命的力度。第三个阶段是70岁以后,他画虾的境界已然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了。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他将记忆中的河塘之虾变成了文人的虾,虾眼以横代点,虾头与胸于淡墨中添加浓墨,令躯体更加显得透明,简直是一汪清水中的精灵直往读者心灵里钻。90岁后,他的画虾连须也省略了,若细细地品味,却有禅意袅然于胸,恰如他自己所言:“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启功在回忆齐白石的文章中写道:“他善于画虾,没见他亲笔画之前,我不知他那神采飞扬的虾须是怎么画的,及至亲眼所见,才知道他不是转动手,而是转动纸,把纸转向不同的方向,而手总朝着一个方向画,这样更容易掌握手的力量和感觉,这就是窍门,这就是经验。”读至此,我亦仿佛置身于白石老人的画案旁,听见宣纸上的虾在歌唱,这些来自乡村最原始的歌唱。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的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奔腾不羁的骏马已成为徐悲鸿的人格象征。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徐悲鸿的马意气风发、激越动人,重以线条勾勒,讲求中国画笔墨,但他的马又是写生而来,汲取西画的焦点透视,故亦注重体积块面造型、光影明暗。大胆落笔,结构精准,但不是全部勾实轮廓,而只在马背、马肚、马腿、马脖处粗笔重点勾勒,笔不周而意周。同时结合书法之笔入画,在其他部分诸如马鬃、马尾处运用书法飞白,而倍增飘逸飞动之灵性。故徐悲鸿的马笔墨松灵,意到笔随,少用渴笔、焦墨而多用湿墨,甚至大笔泼墨写出块面,浓淡相适而气韵生动,极富笔墨韵味。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画的牛不计其数,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李可染先生晚年斋名曰“师牛堂”,对牛给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少、只知奉献不讲回报的精神极力推崇,以此寄寓民族对坚毅勇敢、奋发图强精神的追求。在描摹也为后人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田园之歌。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曾有人这样评价李可染的牧牛图: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和豪放的,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最放松的。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可染先生曾说:“天下学问唯老实而勤奋强毅力者得之,机巧不能得也。”这正是李可染一生为人为艺的真实写照。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黄胄擅长人物画与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黄胄在画坛被戏称为“驴贩子”,他的笔下的毛驴可与齐白石笔下的虾相媲美。黄胄在新疆下乡时,画了大量的毛驴速写。文革期间,黄胄被关进“牛棚”,放了三年的驴。长时间观驴、放驴、与驴接触、与驴为伍、以驴为友、和驴对话,使他与驴结下了不解情缘。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黄胄对画驴高度熟练,笔法奔放,墨色丰富,笔意简练而形象准确。驴这不显眼的动物,在他在他的笔下,竟是如此惟妙惟肖,可谓画出了驴的精、气、神。黄胄认为,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驴比人好”,所以,他画驴的作品就是对这种最朴实、最忠诚动物的最高礼赞。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专业送拍,目前国内业务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海外业务有送拍澳门中信,香港皇室贵族,中国艺海,台湾中正,香港劳伦斯,新加坡金沙,美国大联盟,阿联酋迪拜拍卖等,承诺送不进去全额退款,根据各拍卖行历史成交记录为您选择您藏品适合的拍卖行合作上拍。

黄胄画驴得功,悲鸿画马成名,白石画虾为技,可染画牛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