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小時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外地人為了看大橋才來到漢陽門,漢陽門的輪渡可以坐船去漢口,漢陽門的花園,屬於我們這些住家的人",聽過《漢陽門花園》的人,都會被歌中描繪的那個寧靜的武漢所感動。

歌中提到的"漢陽門"是武漢的九座城門之一,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武漢人,能夠對武漢老城門的故事娓娓道來。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漢陽門

武漢三鎮,鼎足而立,夾峙長江、漢江,最容易受到兩江洪水的威脅,三鎮城牆修築的時代不同,但均有防洪作用。武昌城西北臨江一帶,城門特別少,就是出於防洪上的考慮。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翻閱歷史典籍,武昌城——這座武漢三鎮中建城歷史最為悠久、歷經1700多年滄桑的古城,其往事躍然紙上。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昌城牆始築於明代,全長約10公里。全城原設九座城門,分別是北面的武勝門,西面的漢陽門、平湖門、文昌門,南面的望山門、保安門、中和門,以及東面的賓陽門、忠孝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遠望湖廣高又高,九門俱用銅鐵包。 窩風避浪文昌門,升斗量米平湖門。 迎賓接駕漢陽門,挑魚賣菜武勝門

中和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中和門是武昌城東南面的一座城門,門內東面是清末新軍的楚望臺軍械庫。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城內起義軍攻佔了楚望臺軍械庫,並打開了中和門,迎接城外南湖炮隊由此進城,並在城樓上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成為武昌首義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勝利,中和門改名為起義門。也因此成為老武昌城門中唯一一座得以留存的城門。城樓解放前已傾廢。1981年,城樓在原址修復。

賓陽門

(大東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賓陽門是武昌城東面最重要的一座城門,俗稱"大東門"。由於大東門是武昌城向東出城的最主要通道,是迎接日出的城門,因此得名"賓陽"。

賓陽門向北,城牆爬上蛇山,在蛇山東端建有一座敵臺,與城門共同構成一處險要的軍事要塞,成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1926年北伐軍攻打武昌時,即在賓陽門外發生了慘烈的激戰,死傷無數。攻佔武昌後,賓陽門外曾建有攻城陣亡將士墓。

此外,清末張之洞在武昌城內設立的銅幣局,曾建有從積玉橋江邊連接至城內的運礦窄軌鐵道,這條鐵路也是經過賓陽門進入城內的,該門也成為火車最早開進武昌城的入口。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替換高清大圖

老武昌城的大東門(賓陽門),就在如今的大東門立交橋附近。

漢陽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漢陽門是距離黃鶴樓最近的一座城門,位於黃鶴樓北側的山腳下,緊鄰長江江岸,也是武昌城距離長江最近的一座城門。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由長江水路進出武昌城的交通要津。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1871年英國旅行家約翰·湯姆遜拍攝下的武昌黃鶴樓照片,正是在漢陽門附近的城牆上拍攝的。可以看到漢陽門甕城牆和城樓的一角,這也是武昌最早進入攝影鏡頭的城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忠孝門

(小東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忠孝門,忠孝門也就是後來的小東門,是武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武昌城垣東部,居大東門左側。

由武昌小東門十字路口沿民主路西行百餘米,其右側有一條忠孝門街。小街長約四百米,車少人稀,略顯僻靜,但它卻是小東門的"祖根"。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攻取武昌後,武昌的城牆城區逐個拆除,城門內外就成了一條街,除"文革"時曾改名"立新街"外,小街就一直叫忠孝門街至今。

平湖門 望山門 文昌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平湖門、文昌門和望山門是武昌城西南部的三座城門。這三座門外的沿江地帶,曾經是清末張之洞湖北新政時期武昌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如平湖門外的制麻局,文昌門外的紡紗局和織布局,以及望山門外的繅絲局,是武漢近代官辦紡織業著名的"四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望山門外稍遠處還有白沙洲造紙廠、耀華玻璃廠、粵漢鐵路總工廠等近代企業。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昌歷史上殘存的最後一段古城牆

武勝門

(北面)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昌城北的得勝橋就是這麼一條原汁原味的明清老街。當年周德興拓建武昌城時,見城北有螃蟹岬、鳳凰山二嶺橫亙。

山外又是蒿草叢生的浩淼沙湖,形成得天獨厚的天然屏障,於是在城北僅闢一門,得名"草埠門"。嘉靖年間取"都武而昌,得地之勝"之意更名為"武勝門"。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勝門外鑿有城濠,濠上架一橋,因與江湖相通,橋下常有鯽魚匯聚,故得名"鯽魚橋"。附近廚子就地取材,弄出了道武昌城的名菜,"武勝門鯽魚"。

"鯽魚橋"名雖朗朗上口,但實為不雅,文人們後取其諧音,易名"積玉橋"。如今城濠已填,築滿了屋舍。

通湘門

(賓陽門以南城牆東南段)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清末粵漢鐵路開始籌劃修建,湖廣總督張之洞於是在賓陽門以南城牆東南段增開了一座"通湘門",為日後在門外修築粵漢鐵路火車站預先準備,成為武昌城第十座城門。通湘門則僅為城牆上增開的一個門洞,沒有甕城和城樓。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在歷史的長河中,目前武昌火車站經歷了數次"遷家"。始建於1916年,始稱通湘門車站,位於現在車站南端道口附近,就是武昌火車站的前身。

保安門

(南面)

保安門,在今解放路南段與復興路之間的保安街上。其中的一段原名保安門正街。

1926年北伐軍進攻武昌,守城的吳佩孚軍依託堅固的城牆,據守孤城四十餘天,城內百姓苦不堪言。10月10日,吳佩孚守軍河南第3師李俊卿師長率部投降,並打開保安門,率先迎接北伐軍第4軍入城。

武漢9座古城門的故事,連老武漢都未必知道!

武昌克服後,應城內市民強烈要求,國民黨方面決定拆除武昌城牆,隨後不久,存在500多年的武昌明城牆,便基本消失了,僅留下了起義門(中和門)城臺以資紀念。

古城垣的拆除,至今仍令無數"老武漢"惋惜

老武漢一磚一瓦,一寺一院,一街一巷

這些歷經歷史風雨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

棲息著老武漢歷史的靈魂

也傳承著大武漢的血脈和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