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你有沒有發現,不知什麼時候知識開始付費了。也許是羅胖(《羅輯思維》創始人)那句 “學知識就應該付報酬” 感染了群眾?讓大家覺得:你買書還得花錢,何況聽書呢?所以心甘情願掏腰包買下那些9.9元,99元,199元,399元甚至上千上萬元的課程,並堅信一定會有收穫。

這種感覺有沒有像當年郭德綱說他要讓國人開始聽相聲要付費的時代。以前老藝人說相聲不要錢,可沒什麼人聽,藝人們養家餬口都難,所以這一行漸漸沒人願意進也漸漸沒落了。他說他不一樣,就是要收費,要讓觀眾和聽眾知道,相聲這門藝術是有門檻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聽到的。結果他真的火了。壓過了東北二人轉,徒弟遍佈大江南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大家感覺聽他的相聲就是一種境界一種享受一種逼格。。。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如今,免費的沒人聽,付費的一票難求。

扭頭看知識付費,不是一樣?

前些年,知識產業那叫一個慘淡啊,互聯網發達,紙質書買的人越來越少,書店蕭條;被娛樂業衝擊,總體讀書的人也越來越少。公交地鐵火車站飛機站,這些你能看到的公共場所,人們大多低頭划著手機,可當中有幾個是在看書呢?而這少的可憐的幾個人當中,誰又敢說他不是看那些氾濫的充斥在各個網站的電子小說呢(那個內容質量,真不敢誇)?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如此慘淡的國內知識市場,一些人垮掉,一些人尋求改變:

在注意力和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的時代,這些敏感的機構和個人彷彿嗅到了春風,爭先拎著知識迎風而起。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隨著喜馬拉雅、得到、唯庫、有書等等數不清的軟件崛起,晨讀、陪你聽書、為你讀書、乾貨筆記、培養精英belabela這些內容層出不窮。

有統計顯示,目前中國願為知識付費的用戶達1.88億人。移動支付的便利、付費觀念的普及、用戶的個性需求等,都成為知識付費大行其道的關鍵因素。

也許懂了點經濟學原理,也許知道股票要怎麼入怎麼出,也許真的記住了人際關係的幾點秘訣,也許學了幾招職場衣服的穿搭,也許瞭解一點男女交往的心得,也許及時解決了某個心中的困惑。。。這些確實讓我們感覺 “賺” 到了,因為以前不知道更沒人教。這樣的收穫,不論你出了多少錢,至少值了。

而另一些,從開頭到結尾,你興奮無比卻又懵懵懂懂的聽了一整套成功學、泡學、社會學、人生價值學。。。當他們雞血/雞湯的聲音繞樑結束,四周一片安靜,你開始思考。。。可腦中盡是混沌或空白,你問自己:聽了這麼多道理,明天我該怎樣做呢?答案呢?

可能你會聽到內心萬馬奔騰,TM大道理誰不會講?還我錢來!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走到現在,不禁要問:

知識是不是商品?為什麼要付費?如果要付費,你說它應該值多少錢?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它說這個課程原價199.9元,清晨從1元起開始賣(應該是0.9元吧),每賣一萬人,漲5元,一直漲到199.9為止,之後再買價格就是199.9不變了。

你看,雪球越滾越大,人們根本不在乎課程內容,只去體會瘋搶的快感,彷彿買到就是賺到。這感覺,比那些天天喊著 “不定期漲價” 的妖豔jian貨們強太多了。

雖然它是不是真的賣出了那麼多萬,但是單從廣告營銷來講,有種類似當年全網搶小米手機的場面。不過,好景不長,針對這一事件有新聞報道:“最近XXX掀起的知識付費領域風波,終以課程暫停購買、多名用戶成功退款告一段落。”網評:購買和分享課程,其初衷究竟是分享知識,還是類似傳銷?有律師表示,實際上這種多級分銷的方式已經符合法律上對於“傳銷”的構成要件,會對市場競爭造成不公平的影響

深思這件事,現在人是不是在用知識包裝網絡營銷?

另一方面,有的人課程標價過萬,明確暗示買家可以加入他們的小群,裡面全是業內大佬。也就說你花高價買到了人脈,值吧?

你說高端人士交流都要有門檻,這門檻簡單來說就是錢,要交的錢越多買的人就越少,門檻就越高。這我承認。如果幾個企業家通過這種手段互相認識結交,得到了彼此需要的利益,我覺得這是好事。可問題是,你讓普通人高價買了,你會給他什麼呢?大佬公司的優渥工作?還是和大佬坐一起喝茶聊天?要是前者我絕對支持買,一萬多買一個月入幾萬的工作,超級無敵值啊,等等我也要買必須買!要是後者,我想大佬應該忙的沒時間和群裡一堆不知名的人喝茶吧。

人脈這東西,總得各取所需,才能互相幫助。

就如你們宣傳的,能有和大佬見面的機會。我想,如果我自身沒有他看中的實力,如果我和他的層次差距太大,如果他不能從我這裡得到有價值的消息,他為什麼會見我?他是有多閒才會見我?

你又憑什麼讓我掏超出我收入好幾倍的錢給你?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還有人說:學生上學還要交學費呢,你學了知識為啥不交錢?

我們說的學費,按要求是書本費和學雜費。就是給你學習用的書本要錢,你坐的教室要錢,你使用的學校硬件設備和水電費等等,這些都要錢。如果你非要說知識也要錢。那我想問,為啥你給一個省級優秀教師的數學老師和一個師範剛畢業的語文老師交的錢一樣呢(還嫌貴)?你不應該按級別、按講課質量、按升學率高低、按講出知識的多少等等因素給他們不一樣的費用麼?或者另外付給他們錢?

知識,你說它該值多錢!

我認可知識是有價值的,我也買了不少知識付費產品。可畢竟知識不是蘋果不是手機,如何定價?由誰定價?有沒有質檢總局監管?又如何判斷我付的費是否值那個價呢?

所以回到最初:知識為什麼要付費?

如果付費,你說它該值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