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理?

隔了多少年

其實,換個思路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或者對其他人不可見?再來思考,就知道為什麼這些人不發朋友圈了。


我之前認識有一個朋友就是不發朋友圈。從來到單位之後,就沒有發過朋友圈。而且他還設置了所有人不可見。也就是你看不到他的朋友圈。後來經過長時間接觸,才知道,他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在忙自己的事業,所以朋友圈可能耽誤自己的時間,第二可能被公司的人發現,於是就關掉了。這是保護自己的一個例子。

還有一種說法是針對之前qq簽名的,說一個成熟的人,簽名應該很多年沒有變過了,這才算看透了世間事。這個對於某些人來說,確實適用。有的人確實覺得把什麼分享到朋友圈就是沒啥意思,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心態告訴別人,為什麼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呢?所以他們從來不發。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回去看別人的動態,這就比較奇怪了。


我以前一天發好多條動態,有的是轉發別人的,有的是自己心情的抒發,覺得比較有意思。但是對比一下,現在就發的少了,確實是覺得很多都知道了也不用轉發了。



老王偵查記

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要麼是比較忙,沒有時間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互動,要麼就是性格內向之人,當他們失落的時候,不會從別人那裡獲得反饋。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兩類人:

第一類人生性活潑,身體彷彿有用不完的能量,他們喜歡參加各種聚會,喜歡模仿別人的一舉一動,當他們覺得失落或者遭遇失敗的時候,會主動和朋友進行傾述,平時有什麼事情,也會方面和朋友講出來,不會兜兜轉轉。

第二類人則不同,比起熱鬧喧囂,他們更喜歡安安靜靜,最好是可以讓他們一人自己待著;比起快言快語,他們更喜歡能夠兜兜轉轉,不喜歡直話直說;比起隨意向他人報告自己的日常,他們更喜歡自己記錄自己的心情,而不是選擇是別人傾述。

第一類人在心理學家眼裡,具有的是外向型人格,而第二類人具有的是內向型人格。

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體現在需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獲得能量。

而內向型人格的人,他們的能量更多是來自於自己,他們不會去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他們只會過好自己的生活,所以發不發朋友圈,他們是不會去在乎的。

你歸屬於哪一人格類型呢?歡迎留言討論!


曾少賢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所以看待問題的時候,常常會想,一個行為可能反映這個人內心裡怎樣的願望呢?

從發動態、發朋友圈這樣一個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怎樣的願望、需求和動機呢?

從本質上看,發朋友圈這個行為,或多或少在反映【人們希望得到關注/被他人理解/獲得欣賞、讚揚】的願望和需要。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看,這屬於歸屬與愛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這是人類比較高級的精神需求。

我們將【發動態】這個行為的外延擴展得更大,人們在【公眾場合表達自我】都是在去追求這樣一個目標【影響他人/找到同類/獲得理解/獲得關注】。表達者的願望無非都是這些。

那從反面去理解【不發動態】的人的需要或心態,似乎就有答案了:

1,這種人不缺乏關注/理解/欣賞和讚揚

我身邊有些朋友從來不發朋友圈,可是他們性格外向,人緣好,朋友眾多,待人熱情,非常好相處。他們似乎不需要朋友圈的額外讚揚和關注,現實生活中的關注和欣賞已經足夠多,也更令人滿足,所以面對自己歸屬與愛和尊重的需求,他們更希望通過現實世界的與人接觸去滿足,而不是通過線上的虛擬溝通。

2,擔心不被關注,或擔心被負面評價/貶低/侮辱等

另一些人不發動態,不是不需要被關注和欣賞,也不是在現實生活裡被充分滿足了,而是他們迴避另一種感受——被他人負面評價、貶低或侮辱。

這些人有過【公眾場合表達自我】糟糕的經歷和體驗,可能是一次失敗的演講、一次公眾的出醜,這些經歷令人無法接納自己某些羞恥的感受。所以發動態意味著,把自己置於被他人評價、討論和貶低的風險中。儘管我很需要被他人積極地關注和欣賞,可是被貶低和嘲諷的風險很大。那麼,我還是不要發好了。


曾旻

作為HR ,我也來回答這個問題,職場上這樣的情況比較多,也人力資源研究的心理行為的內容。

【1】從來不發動態,有三種人:第一種是職場上的領導,第二種是有城府自保的人,第三種曾經發過受過傷害再也不發了;第四種不願意被朋友推銷、保險、微商所打擾;第五是不被人情所累,乾脆圖清淨。這些心,都各有自己的心理。

【2】第一種,從來不發動態是領導,尤其是國企領導。一種是保持神秘感,不願意在別人知道自己的動態。二種是身居高位,不發這些小兒科。三種是不願意被下屬和同級知道自己的動態。四種以免不小心洩露自己的心思,被對手拿住。

【3】第二種,從來不發動態的是有城府的人。這類人,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總來不讓別人,尤其是職場上的同事知道自己的情況,不留任何信息,工作就是工作。還有一種可能是,比較自卑,也沒有什麼好炫耀的,所以乾脆不發。但是有喜歡窺視別人的隱私,於是自己不發,只看別人的,看別人的吧 ,從來不動聲色。

【4】第三種,曾經受過傷害。比如戀人曾經在動態裡火熱,後來被打臉。比如原來因為動態消息,被同事拿住,導致職場失利。比如洩露隱私被壞人利用。等等。受過傷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不發了。

【5】第四種,不堪朋友道義綁架,比如微商、保險、推銷等等,不願意被朋友綁架,打擾自己的生活,乾脆不發動態,自己消失了。這也是一種逃避煩惱的好辦法,這個動態到底有什麼用,發這個玩意有多少意義呢。所以,成熟的人,不會在乎這個東西。


職場火鍋

有人說,不愛發動態的人,往往是比較成熟的人。他們覺得生活中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曬出來的,就像你摔了一跤啊,或者是你玩了一個遊戲,感覺這種小事沒有必要曬出來分享,他們的生活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些無聊,只是覺得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生活曬的那麼全面。

網友看點:

1、我基本不發動態。如果發也只是發一些內心深處東西,大部分人的看不懂的。我不討厭發朋友圈,也不討厭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我不喜歡發朋友圈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吧,不喜歡自拍,不想和別人過多的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害怕別人說你啥啥的。

2、為什麼只刷朋友圈不發朋友圈,原因很簡單,沒什麼可以曬的,也沒什麼他認為值得去曬的!朋友圈都是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提升逼格用的!也沒那麼多原因就是不想發動態!

3、為什麼想發說說,發動態?是不是因為自己感覺很幸福想秀一秀?是不是自己感覺有點孤獨?是不是自己又故作堅強?是不是早已經喜歡什麼都要曬一曬?是不是想要引起自己在乎的人關注呢?是不是自己這樣的生活狀態很少,想要紀念記錄呢?性格內向且功利心現實人,圈內沒有什麼事兒或者人值得自己去浪費時間去讓他們知道,因為本身我並不想從他們當中得到什麼。

元芳,你怎麼看?


寂寞地眼淚


愛探險的搗蛋鬼

不是說很討厭發朋友圈或是怎樣。高中也開過微博,那時候覺得大家都在刷微博嘛我就也想刷,但後來....就放棄了,因為我發現我根本不喜歡從微博上看一些消息這種習慣。所以後來之前的微博號也找不到了。

感覺就是徹底放棄社交軟件了吧……

很多人都會問我啊,為什麼看不到你的朋友圈(意思就是你加了我為什麼要屏蔽我)我就連忙解釋說不是故意要屏蔽你是我沒有發朋友圈的習慣,然後他們就會問啊為什麼不發呢之類的

然後我就會很語塞,因為說實在雖然我有我不發的理由,可是要解釋起來卻也很麻煩。

後來我就會說:“啊因為沒有發朋友圈的習慣”

我確實沒有發朋友圈的習慣。但老實說,我也不想養成這樣的習慣。

其實我不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也有幾個很交心的朋友,平時雖然和陌生人交往有點尷尬症,但也算放得開。

但內心其實很敏感。

不太喜歡社交,很多時候更願意自己吃飯逛街幹事情。因為覺得人與人交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發朋友圈是為了什麼呢,最直接的是為了告訴大家,那些關心你的人,你的近況吧。

不過我想了很久,這樣好,但也不好。雖然很方便,一條朋友圈,通知千萬家。但我好像更願意把這件事情一一告訴我想告訴的人。


雖然不知道自己講了些啥...

還是講講幾個發動態的弊端吧。不發動態的人,肯定有考慮到這些麻煩的事情才選擇不發吧。

1.朋友圈下面的評論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發了朋友圈不算啥,一一回複評論有時候卻挺麻煩的,而且總會有些自來熟的人留言讓你不知道怎麼回..

2.現在這個社會發個動態你不配點圖怎麼好呢……

配圖不配自拍怎麼好呢……

3.發動態雖然能讓那些熟悉的人瞭解你的近況,卻也能讓那些和你不怎麼熟悉的人瞭解一個平面的片面的你。


最後

配個圖我就溜了


TT棕色大熊貓

作為一個不愛發動態的人,我覺得我很理解一個從不發動態的人。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要發動態,發動態這個事情,之所以有人特別熱衷,其實有他們的原因的:


清新娛樂匯

60秒懂車回來,這個非汽車問題。

有人不喜歡發朋友圈,我覺得這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有兩種情況。


但是兩種情況的起因是一樣的,不希望被關注,不希望被評論。

第一種人呢他是相對簡單可能有些自卑,他不,容易發,朋友圈,而不想展示自己的內心,不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和議論,否則議論後不知怎麼回答。

第二種人是極度內心成熟的人。常見於領導,和有威望的人。

她不想表達自己,那是內心真實的想法,也不想讓別人瞭解自己的行蹤,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你怎麼看


60秒懂車

就我看到的,從不發朋友圈有這麼幾類人:

1.生活無趣且偏自卑:這類人其實很想發朋友圈但的確沒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也沒有幾個朋友,想發但實在找不到有意思的事情。

2.完美主義:這類人偏向完美主義,完美到連發個朋友圈都會認真審核評估。心裡想發但不會隨便發。

4.穩重老實之人:平常穩重實在習慣了,不會隨意發朋友圈。(穩重和成熟不是一回事啊)

5.現實主義:一般見於工作狂,看重實際看重現實,對虛擬社交不屑一顧。

6.以上幾類組合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