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起初,接触了李悦儿和芭学园是因为一场关于主题为孩子自信心培养的一场微课。声音甜美,逻辑清晰,微课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讲解过后省略掉了答题解疑环节。我之前听过的微课,一般都会包含这个环节,而这次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而后,百人共读活动和盘托出,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才真正接触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在群里,很多人都称赞她为大李老师,不惜自己掏腰包跟随共读,参与讨论互动,这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也在猜想,这究竟是怎样一位作者呢?《懂得,是最好的爱》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带着问题读书或许才能给自己最好的解答吧。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封面上的小女孩和萌宠小狗映入了我的眼帘,好温馨,而且有种扑面而来的自然味道。或许这像极了芭学园,但原谅我孤陋寡闻,当时并不了解这样的育所,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总归会存在一些脚步的差异,本土化的教育理念拥有强烈的生命力。

每天都领读就像晨读一般,带领我们开启了阅读之旅。这完全是充满跳跃性的音符,没有按部就班地从头至尾,而是完全依照笔者的节奏在舞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适应幼儿园那一章,从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到注意问题以及培园的注意事项,阐述地全面而具体,为孩子即将入园的父母上了一堂生动的导读适应课。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手把手教育当然是最好的方式,重头学起,胜过于接受一些不够专业的指导印象,改正总是要先经历不完美的前半段,但记忆中总会封存有短暂的失败经历,这恐怕会对接受新鲜信息带来困难。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关于心理准备的问题,我能想到的就是要处理好孩子的情绪,解决好孩子的心理准备问题。书中谈到了三方面的心理准备:父母的心理准备、孩子的心理准备和祖辈的心理准备。而且,父母的心理准备首当其冲,主要就是解决父母的心理准备。确实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不焦虑,就可以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解决自身的恐惧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到位,意味着我们通过专业的解读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育儿路上少一些摸索,有益的经验总是带来一扇明亮的窗户。

案例自不必说,确实很富有感染力。也有一些类似的新提法,就像外表画得精美的妆容一样,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主动在脑海里编织读后感。“孩子的成长特征:吸引力”就在强调孩子的天性和他们的成长密码,父母要接受他们玩耍和嬉戏,他们就是具有成人无法理解的感知力。教育理念都是层层推新的,但是一些定义往往晦涩难懂,比如质性研究,概念本身就很绕,在理解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绕了进去,这对进一步强化记忆就造成了一定困扰。教育应该多出精品,多问世一些本土化的“结晶”,结合实践,易于被受教育的人理解,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抽象的,而是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感觉这可能会是教育丰盈的成果。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表达我们的爱,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世界。他们刚出生时,我们会爱抚他,经常抱抱他、亲亲他、拍拍他,等到他们长大了一些后,我们会跟他对话、教他识字、和他聊天,让他透过语言和文字感知世界。再过几年,我们会给他们买很多玩具,很多书,带他们去游乐场、动物园、博物馆,我们或许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我们的爱,却忘记了停下脚步,问问孩子:“这种爱是你需要的爱吗?这种打开方式对不对呢?”孩子如果到了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年龄段,我们还是应该听他们自己来说,听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把话语权和自主权还给他们。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我们常说,要懂得倾听,那么,就不能替孩子做过多的决定,包办代替总是代替不了他们的成长。好的老师,是了解和感悟学生的老师,他们在用心教学,懂得孩子的情感,胜过关注他们的态度、知识与技能。父母呢,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然标准是如此的相似,那我们也要衡量下自己能否懂得孩子,懂得他们的情感和体验,懂得他们的个性和理想,懂得他们的小情绪,懂得他们的大方向。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寻找正确的打开方式,总是在路上。包容的爱无尽头,无边无界,总有一种最适合的方式跃然眼前,带给你和孩子轻松自然的亲子链接。懂得,或许强调的更多是一种心灵相通,或许会有更加与时俱进的替代词在远方等着它,但我想说:“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够找到,付诸行动,看看你究竟收获了什么?如果时间太长,那就耐心地等一等也没有关系,因为正确总是聊胜于无。”

懂得,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