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心就涌上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爱。

作为母亲,我们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而接纳,才能给予我们和孩子合适的成长机会。探索亲子关系的奥妙,在于接纳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在得知自己“荣升”为母亲的一瞬间,我们都会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努力做一位好妈妈,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但是,现实总难如愿,当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N轮碰撞之后,才会发觉这个目标的难度系数超高,于是心生焦虑。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做一名“好”妈妈,就像作者所阐述的,“儿童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需要通过‘坏’妈妈来打破幻想,让她接触现实,看到他人的需要。”读到这句话时,我沉思良久,虽然它颠覆了自己对妈妈角色定位的“初体验”,却饱含哲理。或许,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也会有情绪,让他们看到妈妈具有“两面性”,学习如何更好地整合“好”与“坏”的概念,才能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做一名“好”妈妈


  • 过度焦虑的妈妈,会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 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拒绝焦虑,做真实完整的妈妈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温暖健康的独立状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很多孩子小时候的信条,也是妈妈口中经久不衰的真理。一直以来,我也没有质疑过这句话,阅读这本书后,不仅了解了一些心理学词汇和专业解读,而且颠覆了初为人母的育儿认知,或许就是那些曾经固有的、扎根头脑深处的观念焦灼着我们的育儿心理,对于总所周知的道理,我们都会很少怀疑吧。细想一下,独立确实是珍贵的,父母期待孩子独立自主,无非是期望他们成人后,即便挣脱父母的怀抱,依然可以张开双臂自由翱翔;但我们不能将独立绝对化,如果过分强调独立的概念,可能使它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枷锁,他们过度地向内寻求安全感,便阻止了他们向外获得满足感。父母需要教会孩子:求助并不代表不独立,这恰恰是跟周围人群建立亲密关系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 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 父母期待孩子独立自主

  • 学会做一位“坏”妈妈,没有什么了不起

    作者的比喻恰如其分:拥有阳光的心灵不是指心灵容不得黑暗,真正阳光的心灵是能够容纳黑暗,并能够与黑暗共处的。同样地,“坏”妈妈更是如此,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坏妈妈,而指能够让孩子经历挫折、接纳他人、感受外界的“坏”妈妈。有一点拗口,但是经得起仔细推敲,让人收获一种思考的美好。我的宝宝六个多月,现在正处于扮演“绝对好”妈妈的角色中,这时候的母爱需要全身心投入,我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对未知世界的安全感。刚好读到了这本书,它告诉我,孩子一岁之后,我就需要转变形象了,必须为母爱注入点儿“坏”的因子,不能什么都有求必应,而且内心还要杜绝过度焦虑。这种跳跃,确实需要耐心修炼。总之,育儿路漫漫,我与孩子共同成长。接受不完美,学做“坏”妈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育儿。

    我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欣喜头脑中充盈着清新的力量,这本书刷新了我对对已知教育心理学的第一印象。翻开书页,静静品读,用心地体悟着作者把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家庭教育经验融为一体的奇妙体验,为我已然开启的育儿之路带来了汩汩清泉。如果你也有幸翻阅它,希望你也学着做一位“坏”妈妈,因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 拒绝焦虑,关注成长——“坏”妈妈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