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句话:“我奋斗了二十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一起喝咖啡。”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席卷很多人的朋友圈,红得发紫。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身家数亿,一样有喝不到的【咖啡】

“身家数亿,一样还是有喝不起的【咖啡】。”

某名企的老板Y先生喝了一口咖啡,感慨万分地说了这句话,这句话之前,他刚刚给我讲述了他的家族故事,言语间对自己的两位兄长充满敬意。他的这句话,指的也是那两位让他引以为傲的兄长,特别是年纪较长的那位。

这跟他的家族观念有关。在他的家乡,特别是他所在的大家族里,人们普遍重政轻商,他的两位哥哥,特别是那位大哥,充分继承了祖辈的衣钵,仕途走得如日中天,而Y先生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无法走上仕途,只能从商。

虽然整个家族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因为Y先生而不断提升,可大家的尊重一直都毫不吝啬、不加遮掩的给了两位走仕途的哥哥,Y的父亲甚至当着Y先生的面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嫌弃,觉得他只是一个商人给家族丢了脸。

Y先生激情有余,少了一份隐忍和内敛,灼灼逼人的个性特征显然不适合【仕途】需求。

Y先生非常需要约会【她】,让自己学会藏起锋芒、圆融应对。但那时,我还没有遇到【她】,没办法给Y先生介绍【她】让他们相遇相识。

正如Y先生所说,有些【咖啡】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

你想登山,需要有登山的技能和工具;你想入海,需要有深潜的技能和工具;拿着登山的工具去潜水,背着潜水的工具去登山,结局如何一目了然,不能怪【造化弄人】。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不许哭!”

“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看看人家!”…………

从小到大,你听过多少这样的句子?

就在昨天,我还听到一个做金融的80后女生对我说,她还是不想让别人看到她也有脆弱的时刻,她还是希望自己看起来一直都是坚强、独立、能力超群的杰出女性的样子。

这句话之前,她才刚刚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地对我说,她周围有很多人都跟她一样,看起来非常好,但心里有很多的焦虑。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心理学出身的妈妈。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3月份我去南京大学讲课,高铁上遇到一个非常顽皮的小男孩,典型的高强度,这类孩子属于典型的【鼓励型】,我们常开玩笑说,这类孩子就是冠军苗子,你越鼓励TA、给TA加油,TA就真的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

但是如果换作低强度的孩子,这种鼓励就会成为巨大的压力,会让孩子产生无限量的挫败感。

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如我在高铁上看到的,那个孩子的家长一直在斥责他太顽皮,试图让他安静下来,而【安静】恰恰是低强度的孩子的突出特征,但往往在体育活动种,这些低强度的孩子总是被父母不断加油鼓劲希望他们能够像高强度的孩子一样勇往直前。

很多时候,那个高强度的孩子为了让父母满意、少受一点批评而勉强自己安静下来,那个低强度的孩子则会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为了取悦父母而强迫自己勉强继续。他们的心里都会被这些【勉为其难】的经历留下无数的挫败感,对自己失去信心。

这些【勉为其难】就是无意识的改变,是为了迎合他人而不得不为难自己,除了失望就是伤害,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里都很常见。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有意识的改变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景。

有意识的改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类别特性,在尊重、接纳自己的特有特征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拓展训练,让自己更加完整、圆满,应对事务更加得力、游刃有余。

因此,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区别只是一念之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无意识的改变是伤害,有意识的改变是成长

你的身体知道答案

我是什么类型的人?我有哪些先天特征?我最适合从事怎样的工作?我在情感关系的处理上有哪些行为特点?

我会在人际关系互动上容易有那些误区、如何规避?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人群中长袖善舞成为焦点?

怎样把自己的软肋变成强项、让自己成为无敌女神or男神?…………

欧美现代心理学在近年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新的学科流派,叫具身认知,他们认为,改变心理最快速的通道是改变身体姿态。

你的身体姿态是你的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改变身体姿态,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理,让内心世界发生改变。

这个改变,是有意识的,是你刻意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让自己脱胎换骨风采迷人。

例如,一个很容易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的人,可以通过保持流的动作训练,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意志力,让自己在某些需要坚守的事情上做到一往情深。

一个死板、固执、无趣的人,可以通过游戏节奏的动作练习,让自己变得风情万种灵活多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