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人生乐,最是老来欢”——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的养生经

文/王明洪


“方知人生乐,最是老来欢”——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的养生经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秦老高寿的主要原因。

秦老认为:人生有不同的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在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 晚年就成为观众了,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早在2004年,秦老就开始打退休报告,他曾对同事说:“人总是会老的。当我感到做不过年轻的时候了,我就不做了;当我感到做不过现在的年轻同志了,我也不做了。”2005 年,中央军委(秦伯益军衔少将)特批了他的退休报告,72岁的秦老也就成了全国两院院士中惟一获准退休的人。秦老坚持退休, “只是为了在人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可以自由地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到处走走看看,不枉此生。”

秦老的健康和他爱好旅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65岁时,秦老从科研第一线退下,连续10年的“壮游”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刚开始一年中有两个月是“人在旅途”;70岁后上自由班,每年出游的时间有三四个月,及至72岁正式退休后,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外旅游。2003年冬天,71岁的秦老冒着零下33摄氏度的严寒,只身从齐齐哈尔坐火车到加格达奇,再转车到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冬季的漠河白天只有五六个小时,为了探访严寒中的黑龙江,秦老包了一辆出租车,在积雪中来回奔波了近60公里;为了瞻仰红军长征中腊子口战役胜利纪念碑,他再次包下一辆出租车,来回竟用了11个小时…… 多年的自费旅游,让秦老花费甚巨,以至家中的日常开销都靠老伴的工资, “我的工资基本上都花在旅游上了,所以没有夫人的支持, 我的独游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秦老还给老伴写了一首打油诗:“踏雪嘉峪关,逐浪亚龙湾。大漠大海间,千里独往还。别看古稀年,童心犹痴顽。方知人生乐,最是老来欢。”曾有人说:最好的养生方法莫过于旅游, 因为旅游不仅能活动人们的身体,还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秦老的健康高寿,不能说与他这一“爱好”无关。

“方知人生乐,最是老来欢”——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的养生经

写作是秦老的静养。

如果说,秦老热衷于旅游是一种“动养”,那么,在书房中伏案撰写则是他的“静养”。秦老的书房是他人文修养及精神世界的最好展示:书房的一面挂着程天民先生赠送的书法,联句由秦老按安徽滁州琅琊山上的名联改就:“花间坐消无事福,灯下补写未完书。”上下七层、里外两排、方便实用的大型书架由他自己亲手设计,书架承载着上万册藏书,政治、历史、文化、哲学……分门别类,充分显示了他的阅读视野。秦老喜欢在书房里把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撰写成文,目前除了他的专业著作外,还出版了《美兮九州景——秦伯益游记》及姐妹篇《壮哉中华魂——秦伯益游记》。在《美兮九州景——秦伯益游记》中,秦老始终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眼中胜景,心底波澜,以其独特的心境与笔触,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推出了一幅幅奇伟瑰丽的祖国山河画卷。全书共收录散文40篇,彩照2568张,图文并茂,耐看耐读;《壮哉中华魂——秦伯益游记》则侧重于全国的人文景观,书中既有游记的浪漫,散文的优美, 亦具议论文的锐利与独到。东坡有诗云:“无事此静坐(读书写字),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岁,便是百四十。”说明读书写作有益于增寿,而现代养生学亦认为写作既是劳,也是逸。只要安排得当,就是很好的“动静结合”“脑体结合”。秦老的一动一静,可谓相得益彰。

秦老认为:老年生活的质量,贵在心态。

“我们这一代人在长期的革命历炼中,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过于自苦。我们常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也有一些老年人常常留恋自己已经过去的辉煌,叹惜眼下门庭冷落,认为“人一走,茶就凉”,甚至还抱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听起来似乎有说不完的苦恼,对于这一点,秦老的看法是“大可不必”,“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当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能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只有这样,才是生活中的强者。”1998年,《东方之子》采访秦老时,秦老曾说了这样一段话:“新老交替是正常现象。只有蜀中无大将时,才不得不再请老将廖化作先锋。佘太君百岁挂帅,那是一个悲剧,不应该这样的。国家命运不能总依靠在一两个老人身上。”节目播出以后,“社会反应还是认同的。过去很多革命口号,其实是很功利的,应该科学地审视。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

“方知人生乐,最是老来欢”——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的养生经

秦老对死亡的看法极为洒脱。

关注Wechat:baojianyiyuan,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欢迎转发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