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评价历史人物,很难客观。但是,不管是如何评价,理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中去看待,不能从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

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表层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利,所以洋务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使其和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人物。

因此说,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他的人生旅途,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根植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揉,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那李鸿章一生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1. 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这点来说,作为政府人员,镇压叛军也是理所应当。更别说,太平天国这个政权,虽然反对清朝腐败统治,但是,初有战果之后便快速堕落,腐败不堪。统治者并没有真正做到为农民做主,帮农民翻身这样的事情。被快速镇压下去,也是必然。而且,天平天国政权内讧不断,杀戮不止,不被灭也没什么希望统一全国,两个政权陷入长期对峙,对于普通百姓也不是好事。太平天国早期对清朝的打击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政权建立以后快速腐化。因此,失去了内部支持,也给了李鸿章等人镇压他们的机会。这件事情,从李鸿章所处的历史和阵营来说,他做的没错。从事后回顾,他的做法也没太大问题。毕竟太平天国到后期,早就质变了。如果太平天国能一直坚持农民起义的纲要,坚持人人平等,被镇压的话,是挺可惜的。但是,李鸿章等人镇压的不过是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建立的又一个封建独裁政权而已。就我个人认为,不管从李鸿章个人的立场还是历史的影响来说,都算是可以给李鸿章加分的。清朝不好,但是,不代表反清的就是好东西。赶走一只狼,请来一只虎就得不偿失了。

2. 洋务运动核心人物之一,创建北洋水师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洋务运动,自然没什么好说,肯定是给李鸿章加分的。

3. 签订了一系列被认为丧权辱国的条约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李鸿章作为当时的实权派,作为政府代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此,背负了不少骂名。对此,有人认为李鸿章已经尽力了,不该被过分指责。另外一些人就认为李鸿章简直是卖国贼。

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是当时中国少数具有正常外交观念的官员之一,也是当时少数对世界有所了解并推动了国家改革的官员。但是,位高权重的他,并没有像俾斯麦一样把中国带上强国之路。只能说是在风雨飘摇中,勉力维持。尝试过一些努力,但是,效果没有特别显著。

除此之外,在新疆事务上,不管是态度还是预判和实际做法,比起另外一个晚清名臣——左宗棠逊色不少。这一点,让李鸿章的个人能力受到质疑。

让我们来看看李鸿章是如何评判自己的一生的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因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骂为卖国贼,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李,中国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就会被瓜分。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李在当时的中国,只能说是他的悲剧,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当时来说,他能撑下来实属不易。

先说中日之战,洋务舰队根本没有实力一战,所以李主和,而皇帝和慈禧主战,一战而败顿时国势颓废(别听什么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扯蛋)。在日签订条约时遇刺,日减一亿两白银,李说如果一颗子弹一亿两,那不如多给我几枪好了。伊藤博文笑而不答。他说他与寡妇幼儿共事,其中无奈可见一般。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八国攻陷北京,他展示极高外交手段,纵横捭阖,把慈禧的宣战说成协助镇压义和团,应该给军晌但割地免谈,迎合英美的门户开放政策,保住国家统一,其功不可抹杀。

死的时候俄国大使还在床前逼其签密约,他死也没签。

伊藤博文对他的评价,与其在欧洲旅游时受到的拥戴都证明,李其实是清末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决策受到国内外各种压力才最终导致现在的结果,但就在其位而言,他已经做到极致,不是一个卖国贼的标签所能掩盖的。

综上来看,我们对他做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李鸿章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民主时代的过渡时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在历史上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受限于时代背景和个人能力,没有能够像俾斯麦之于德意志,成为改变国运之人。

李鸿章到底有功有过,让我们客观地评价他的一生!

他虽然位极人臣,但是,那毕竟还是王朝时代。而且慈禧太后这个人工于心计,精于权术。李鸿章并不能为所欲为,虽然在有些事情上,他是自己没做好,反野有些事情,慈禧太后等人也是需要背锅的,不能让李鸿章一个人背锅。尤其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只是一个代表而已,能谈成什么样,并不完全由他决定。不过涉嫌对外受贿一事,是应该被强烈鄙视的,这是出卖国家中饱私囊。

而谈到个人能力,李鸿章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从他在新疆问题的处理,以及洋务运动的成果来看,并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俾斯麦式的人物。毕竟在一个封建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跟同时期的先进国家中最优秀的人物相比,李鸿章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至于最难评价的爱国者还是卖国贼这个问题。在下认为李鸿章不是一个卖国贼,但也谈不上大公无私。比起卖国贼,他是有底线的,而且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绝非秦桧之流。但要说他大公无私,爱国至深,也看不太出来,毕竟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没有做过损害国家利益的事。算不上是诸葛亮一类高风亮节的名相。可以说,是有点自私的爱国者吧。是末代宰相,总理雏形。

作为清朝的臣子,他肯定是优秀的。

作为百姓的官员,他应该是合格的。

但是作为历史风云人物,他大概算不上伟大吧。

有人说,如果给他一个更好的时代,他可以成为伟大的爱国者,改革家。可是,历史不容假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