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從口碑看山東白酒,誰是好評派 分化派 地緣派

魯酒科普貼|從口碑看山東白酒,誰是好評派 分化派 地緣派

做品牌的最高境界:你再爛,人家也對你痴心一片。這就叫品牌文化。星爺劇照

魯酒令,關注魯酒運營之道,不拍馬。(邀您關注本號)

春天來了,靠著柴火垛曬太陽······吸袋煙,開扯······

2017年,想必大家感受到了,你看人家那些強勢品牌賺的那叫一個開心,咱們魯酒也在調整節奏,幾個靠前的品牌突然間發力,定目標、推新品、大品牌、新思路、強執行,動作是都做上去了,效果和庫存依然不太理想。當然了,總要有個調整時間嘛。

行內人說,這兩年的白酒復甦增長是結構性增長,什麼叫結構性增長呢,就是說,一二線強勢品牌越吃越飽,三四線區域品牌越活越挫,所以,市場表現和市場聲量,都聚焦到了一二線品牌身上,像魯酒這麼多區域品牌被擠壓到了很尷尬的境地。

好在,山東人講情面,講鄉情,喝酒的人對於魯酒品牌還是夠意思的,可惜,魯酒企業自己待山東父老卻太薄了。

說了十幾個常見魯酒品牌,拋磚引玉,很多朋友在評論中揮斥方遒,讓我覺得很有意思,這真是原生態的品牌口碑。看來,山東人還是給足了魯酒關注、關心和關懷。

今天,就來說說從朋友們口碑中看到的魯酒形象。大體來說分三類:好評派、分化派、地緣派。

先說好評派

從朋友們留言看,還真有那麼幾家是一致的好評,當然了,要辯證的看,這種好評,除了給個面子外,更多是相對於魯酒自己來說的,如果非得和茅五洋比較,就有點抬槓了。

綜合來看,一致口碑較好的品牌是:景芝、泰山、古貝春、趵突泉、花冠等。

說明下,這裡的品牌是僅在我們之前聊到的品牌中,也有很多還沒來得及聊的魯酒品牌,待日後補充。而且大家的品牌認知,是以品牌形象、營銷管理、酒體品質、創新引領等四方面為主的常識性印象。

從網友看法中,景芝,算是目前大家最沒有分歧的品牌,口碑比較好。而實際上,景芝的實力、品質和品牌形象,確實也對得起大家的口碑。其實,景芝也有咱喝不慣的酒,但是總體來看,景芝品牌形象還是給山東網友留下了比較好的基礎。好形象導致好口碑,簡單真理。

泰山,網友對於這個品牌的反應稍微平淡,但是目前也還算評價中肯。不錯的牌子,挺穩重,別要求太高,可以了。

古貝春,雖然這幾年要投入五糧液,近期又說五糧液20億以下的企業不收,到底是真是假,深究意思也不大,古貝春在魯西北中高檔接待酒中,還是很有口碑的,佔位較高。網友們看來都是重度消費者啊,對這個品牌,還是很認可。儘管2015年有負面出現,但是網友還是挺寬容,所以啊,這個品牌刻板印象一旦佔住位置,短期內挺難改變。

趵突泉,更多還是濟南區域的網友在聊,大家還是很認可其市酒的地位。單從區域品牌論,琅琊臺和趵突泉很像,但是總感覺琅琊臺的區域市場駕馭比不了趵突泉。琅琊臺對青島區域的操作,還是有提升空間的,而且近幾年,琅琊臺的創新引領弱了一點。

花冠,這個品牌,最讓我有感觸,自從我聊了花冠之後,一些朋友強勢的“指教”讓我印象深刻啊,想必是花冠的自己朋友吧,雖然,這個快速崛起的品牌,依然有些問題,但是網友們很買賬,這幾年花冠的品牌形象和渠道網絡也還是比較給力的,以品牌形象為例,高性價比、點滴品質感,尤其是產品形象時尚,再加上靠上“新時代白酒典範”這個定位,品牌新銳感強烈,這在魯酒中還是少見的。在渠道網絡上,花冠的產品滲透早就沿著山東幾條高速幹道下沉到了縣鄉層面。總之,在我這裡留言的網友中,還沒有說它不好的,當然了,這是原生態評價,公論如何,還需要市場檢驗。

總之,網友的這些留言口碑,首先是對酒企其實力和市場作為的直接反映,上述品牌都過了10億門檻,實力才是話語權。再者,上述品牌的品牌形象也是經歷多年曆史積澱和文化塑造,再加上創新上也較為大膽,所以,網友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特別強調,這些口碑認知,屬於常識性評價,籠統評價,不代表酒企的酒都好,也不代表酒都好喝。

再說分化派

大部分網友對魯酒中幾大品牌的口碑是明顯分化的,對一個品牌有不同聲音。比如:扳倒井、蘭陵、孔府家、雲門、琅琊臺等。

扳倒井,曾有網友留言說,沒法喝。我估計是之前經銷商買斷那會的酒吧,扳倒井還是有好酒的,不能一棍子悶死。但是,不止一個網友說扳倒井不好喝,也起碼說明一個問題:扳倒井的生產經營還有大提升空間。扳倒井從小區域酒企到大區域酒企,也有20年了,沒有徹底收服住山東人心,有點可惜。所以,它提出百億目標後,先把品牌形象當成頭一大事。

蘭陵,就不多說了,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哪個品牌可以代表魯酒中,500多人投票,有六成投給了蘭陵。這個牌子後勁太大,但是好牌沒打好,具體原因,大家自己去查。蘭陵肯定有好酒,但是為什麼現在是這樣一個口碑,下坡路真是一馬平川啊。

孔府家,跟蘭陵差不多,中國第一文化酒的定位,起點夠高了,我也不知為啥孔府家會最終投入外省懷抱,總之,網友對這個牌子很惋惜,有說好的,更多是一聲嘆息,輝煌不在的口吻。品牌認知一旦種到消費者心目中,恐怕再多廣告、再多公關也挽不回來。

雲門,其實大家對雲門基本還是認可的,但是,這個北派醬香總是讓人不自覺跟茅醬對比,這問題就來了,你把大家胃口吊起來,大家也就拿高眼光審視你,跟茅家軍拼醬味和性價比,就容易出現口碑分化。出路在於走出自己的鮮明風格,這一塊的消費者教育可是長線工程。

琅琊臺,本來的魯酒八大金剛,近年來市場反應也比較淡,也說不上哪裡有問題,就是個品牌勢能吧,有萎縮感。作為魯酒兩大高地之一——青島市酒,主要還是創新上亮點少點。要不然,大家還是對琅琊臺很期待的,大家都還記得:“膠南有好酒,七兩不上頭”的廣告!

最後說地緣派

山東大部分的酒企品牌屬於地緣派,網友對於這類縣級酒企品牌的口碑就多元了,而且網友明顯帶有地域偏護啊,如:溫和、景陽岡、康王、今緣春、滕公、範公酒簍、兵聖、四君子、孟嘗君、五蓮原漿、堯王、天地緣、百糧春、魯源、黃河龍、文登學、煙臺古釀、楊湖、祥酒、董郎、沂蒙老鄉等等,這類酒,往往屬於地緣情感攻勢,每個品牌裡面有那麼一兩支很經典的好酒,但是也摻雜了很多混亂開發的單品,所以,產品線比較混亂,市場管控和品質標準化都有待提升。

總之一句,好壞難控、尾隨前行、地緣捆綁。多少會存在的問題包括:吃品牌老本、吃地緣渠道、創新乏力、產品風格單一同質,缺人才,三心二意,但是這些企業往往真不缺錢。當然,這其中也有衝擊板塊市場王者的企業,佼佼者如溫和、今緣春、沂蒙老鄉等

但是,正因為是地緣品牌,所以當地消費者還是比較認可的,往往會出現酒賊難喝,但賣的賊好,甚至不乏5億左右的企業。不過,這也從反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只要這個品牌征服了消費者心理,那麼你再爛,人家也對你痴心一片。江小白的案例,足夠說明了消費者有多麼忍性和脆弱。

說到底,在消費層面上,白酒比拼的是啥,從酒質來講,拿出每個品牌的經典款,都是好酒,所以沒法拼酒質,只能拼文化引領、時尚創新和歷史故事,最終只能拼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