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伴著魚花遊 廣西桂林臨桂會仙鎮“玻璃田”變聚寶盆

鯉魚伴著魚花遊 廣西桂林臨桂會仙鎮“玻璃田”變聚寶盆

美麗如畫的“玻璃田”

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有一片聞名遐邇的“玻璃田”,群山環繞的連片水田,村莊點綴其間,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攝影發燒友前來拍照。

連片的水田有近千畝,田裡常年有水,在陽光照射下,平靜的田塊猶如一面面玻璃,由此得名“玻璃田”。這片“玻璃田”由會仙鎮宦沐頭村、雙山村和印山村三個村莊的水田組成。在這近千畝的水田裡,村民世代耕種,養殖魚花(苗),其中養殖魚花的魚塘佔大半。

“我們這裡四面環山,又靠近兩個水庫,一年四季清水長流,大家就靠著這先天條件養殖魚花。”宦沐頭村的梁富生說,他的父輩都是靠養魚花為生。今年他養了十幾畝的魚花,有草魚、禾花魚、鯰魚、大頭魚、黃鱔骨等十幾個品種。“我們村最多的養了五六十畝魚花,我只能算是中等。”梁富生說。

會仙鎮“玻璃田”養殖魚花,有上百年的歷史,村民養殖的魚花暢銷桂林市及周邊地區。每年的清明前後,是魚花集中上市的時節,也是養殖魚花的村民們最忙碌、最辛苦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早上四五點鐘打著電筒去撈魚花。”梁富生說,因為清早的水溫比較低,魚花不活躍,這個時候撈魚花才能減少損傷,確保魚花的質量。

“玻璃田”都是連片的水田,要把魚花運出來只能靠肩挑手提。“現在運魚花就是靠一根扁擔,一擔有50多公斤。”梁富生挑著兩個裝滿魚花的不鏽鋼盆,從“玻璃田”裡一路出來,要走近千米遠才能到大路上。“之前大家用的是木質的大盆,裝滿了水和魚花比這個不鏽鋼盆重多了。”他說。

近幾年來,在會仙鎮政府的引導下,村民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單純的魚花養殖開始轉向商品魚養殖,收益有了大幅提升。梁富生算了一筆賬,以前單靠魚花養殖,一年收入十萬多元,現在魚花和商品魚並行養殖後,收益每年增加幾萬元。

近來,村民還把通往外面的道路進行擴寬,方便汽車通行。“生活越來越好,蓋了新房,私家車也有了,路也要跟上。”梁富生說,外人眼裡漂亮的“玻璃田”對村民來說是聚寶盆。村民們辛勤勞動,在這裡播撒下希望的種子,過上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