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好文力荐)

物医药产业是全球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我国在建设制造强国征程上需要重点突破的十大产业之一。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良好,2017年规模以上(制造部分)主营业务收入590.1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展望未来,随着全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提速,以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将更加完善,成都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新高地。

精准施策,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好文力荐)

瞄准生物制品,打造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生物制品发展迅速,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的“爆发点”。

德勤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制品销售将达到2900亿美元,在药品市场中的比重将达到27%。

由于生物制品可及性不足,全球尤其是新兴国家生物类似药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生物类似药的前沿。当前,上海、广州、苏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将生物制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精准施策,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好文力荐)

生物制品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的“爆发点”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涵盖了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等多个行业,但其细分领域在全球、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然不足。


强化源头创新,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强化源头创新,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迈向产业高端的关键举措。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源头创新。

因此,建议成都与世界一流高校院所加强合作,推动在蓉建立医药类学院和研究中心。

支持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在蓉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

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利用国家、省、市多种资源,采取市场化手段,构建覆盖新药研发上市、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建设人才梯队,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最核心的要素。

比如,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逆袭”的苏州,坚持把人才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

当前,园区已吸引了俞德超、王晓东、谢晓亮等62位生物医药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0%为创业型),汇集了生物医药从业人员4万余人。

四川大学、成都中医大等生物医药领域专业大学,每年能够为输送大量人才。

成都目前引进了诺奖、两院院士、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聚集高端人才近200人。

但与京沪等城市相比,对领军人才尤其是对拥有顶尖高校院所、顶级生物医药公司工作背景的海外领军人才吸引不足。

未来,成都应完善生物医药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医药研发、医疗服务等相关领域创新研发团队以及前沿领域紧缺的领军人才。加强与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顶级高校院所的合作,支持四川大学、成都中医大等在蓉院校打造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健康信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


构建与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相匹配的风险投资生态,促进新药研发

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等特点,这决定了新药研发与追求高回报的风险资本有较高的匹配度。从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看,新药研发实力较强的城市,往往聚集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风险资本。

精准施策,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好文力荐)

新药研发收益颇高,风险并存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成都本地风险投资对生物医药投资不足,加上引进的风险投资较少,不利于新药研发相关初创企业发展。

未来,成都应当立足生物医药产业特征,加快建立精准匹配、符合产业特点的风险投资生态。

☆支持设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整合“政金企”各方资源,重点支持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链资源整合等。

☆积极吸引国内外顶尖风投落户成都,加快完善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支持成都风投机构加强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建设,为投资决策提供权威性的专业意见和技术指导,增强本地生物医药风投机构的科学决策能力。


高标准建设专业园区,夯实生物医药产业载体根基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看,专业园区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相关城市产业的代名词。

比如,一说到北卡罗莱纳或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首先就会联想到北卡三角研究园区、张江药谷。近年来,部分城市积极探索符合产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的专业园区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精准施策,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好文力荐)

危废和医疗废物处理困难为产业发展一大痛点

目前,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两个主要载体——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成都医学城,在标准厂房、生活配套等园区建设领域或多或少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全市建设产业功能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成都可在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 科学谋划绘制产业发展蓝图,学习借鉴先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编制完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控规、产规、城市设计等规划,强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和指导。

创新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机制,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加速企业、项目、人才入驻。建立统一渠道,集中签约具备危废和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危废、医疗废物处理服务。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的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四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