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遇上干旱年,农村人的生活该怎么办?

帝都90228636

说起这个干旱年,今年东北农村就算遇到了,不知道后期雨水会不会增多,会不会直接给农作物造成减产甚至是绝产。其实现代社会,就算遇到干旱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社会发展了,国家也不会对农民不管不顾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个想起来小说中白鹿原的农民遇到的干旱年,剧中有一句话比较让人难忘,大旱之后必有大灾,也可以说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剧中出现的干旱年,所有的植物都死了,老百姓没有了粮食,直接饿死了很多人。很多人死后无法掩埋,最后发展成了大灾疫。

好在,现在东北地区没有那么严重,就算有如白鹿原一样的大旱,现代社会也不会出现粮食短缺而死人的现象。这也是经济的富足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可能是今年的干旱会对农作物的收成稍有影响,但不至于影响农村人的生活。稍微一点的损失,明年就会补回来。所以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毕竟当前农业的种植发展和天气仍有很大的关系。况且实在是干旱严重了,国家也会实行各种人工降雨、促雨手段,总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了。所以农民百姓可以完全放心。一切都会好的。


响水大米

农业、农村自古以来都会遭遇自然灾害,农民不都过来了吗?对付自然灾害农村人办法很多,生活上虽然有影响,但人这辈子谁没遇上灾难呢?关键要积极面对,努力克服,树立信心!

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都遭遇洪涝灾害,粮食产量低,一年要吃半年救急粮,当地基层组织每年报灾,上边就下拨救急粮款,另外,人们并没有被自然灾害吓倒,可能是每年都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人们抗击打的的能力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如今,太平日子过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心理脆弱了!


生活怎么过?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经历过人生在能精彩。眼下,改种夏玉米可能还来得及,利用当前降雨有利条件,适时补种夏季农作物,开展生产自救,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玉米、大豆、芝麻、绿豆都还可以种植。

年轻人有的是力气,凭自己的一双手,还会饿死吗?只要人勤劳,自信、自尊、自强不息,就能生活下去!如果存在“等、靠、要”的幻想,才能没法生活下去,我这辈子经历磨难太多太多了,每经历一次,心理就强大一次,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天,不会塌下来!


长江老农

现在就算遇上干旱,只要不是长时间连续干旱,农民的生活该怎样还怎样,不过就是种地收入少,种地赔本,生活负担大一点而已,还能怎么样呢?


前年玉米种植时期倒是遇上了干旱的天气,连续的干旱导致井里水少,不够灌溉,有些靠天种地的地方,玉米因为干旱少雨,大部分收成极少,我们村种植的玉米一水没浇过,有的地方也没法灌溉,一亩地才收成300-500斤,玉米价格才7毛多,一亩地才收成300来块,搭上种子,播种机,肥料,收割等还赔了不少钱!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吗?该咋样还咋样,不过就是负担大一点,压力再大一点。

倒是以前,我爷爷给我讲过,在1942和1960年,我们那里均发生过旱灾,农作物颗粒无收,旱灾之后又遇蝗灾,令农民痛苦不堪。那时候也靠着吃野菜,树皮,大雁屎不也熬过来了。

现在,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还是得靠着老天,如果遇到干旱也只能利用水井灌溉或者大渠放水。井里也没有水,估计农村人吃水都成问题了,还管农作物干嘛?不如出去打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饿是饿不到了,农民种地碰见干旱年,碰见就碰见了,再苦又能怎么样呢?


乡间一抹阳光

问题:农村人遇上干旱年,农村人的生活怎么办?

“能给人吃一个馍,不给人喝一口水”。看到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我们这里,遇到干旱年的时候,农民吃水困难的情景。



以前我们这里的打不出井水,人们吃水比较困难。平时吃的是收集在窖里的雨水,风调雨顺的时候还则罢了,如果遇上干旱年,常常就会没有水吃了,让人非常头疼。所以就有了宁愿给人吃一个馍,也不会给人喝一口水的说法。记得那时候经常要跑很远的路,到别的地方去拉水吃,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一个汽油桶,改成的水桶子用来拉水吃。



人吃的水是从别的地方拉的,给牲畜饮用的就是老池水了。老池就和一些地方的池塘差不多,是一个比较大的敞口水池,是妇女们经常涮洗衣物的地方,所以那个水不卫生。不知怎么传到其他一些地方人的耳朵里,说我们这里的人吃的是老池水,好长时间一些人就拿这个取笑我们。



当地政府为了解决我们这里人们吃水的问题,先后想了不少办法,多次叫来施工队打井都失败了。后来采取了三级抽水的办法,从漆水河引水上塬,前年终于成功打出了一眼深水井,彻底解决了我们这里人们吃水的难题,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以上是卫龙的回答,欢迎批评指正。

图片来之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