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24岁大学生陈洋回乡创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黄冈新闻网(通讯员毛红平 方红云)27日,在红安县铁山村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00余亩蔬菜大棚里,24岁大学生陈洋正在和农户采摘草莓,2017年他种植的草莓收益12万元。他还带领10 多户贫困户在此务工,解决了脱贫增收的难题。

“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近年来,在共青团红安县委“青年创新创业”的号召下,一大批红安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城关镇铁山村24岁大学生陈洋就是其中一位,他通过创办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和指导当地农民共同脱贫致富。

陈洋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上班,收入还不错,可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觉得乏味,年轻人渴望成功,更渴望挑战。爱好钻研学习的陈洋看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红安县能人回乡创业的好政策,心中暗暗下决心回家乡创业。

“大学毕业后,因为我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担任电气工程师,当时月工资8000元,同事都很羡慕,看到家乡变化十分快,就想回到家乡承包荒山荒地,发展绿色产业,带领乡亲增加他们的收益,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7日,陈洋高兴地说。

2017年2月份,陈洋放弃了大城市的就业机会,陈洋毅然回乡,创办红安县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之初,他白手起家,一路走来,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他建起蔬菜大棚100余亩,搞起了特色种植,当年草莓收益12万元。许多贫困户在此务工,解决了脱贫增收的难题。

城关镇铁山村贫困户宋凤英说:“我们今年在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全靠陈洋带一把,感谢他!”

陈洋看中了小龙虾养殖的广阔市场前景,利用大学假期时间,前往湖北潜江和鄂州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回到铁山村后建起了3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改变了当地农民稻田不种虾的传统。

陈洋介绍说:“小龙虾养殖,最开始我也不懂技术,就到潜江、湖北农科院去学习,把小龙虾技术带回红安,用红安本地的饼肥和豆渣进行养殖,没有污染、纯生态、品质好,一天销售量达到700斤,目前已是供不应求。”

陈洋创办的合作社还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红安野菊花进行市场包装,通过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每月能收入5000元。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承包荒山300余亩,大棚蔬菜20余亩,电商线上销售农产品8万多元,总收入58万元。

建设银行红安支行驻铁山村扶贫工作队长袁继发说:“大学生陈洋回乡创业不到两年,发展比较快,已有贫困户38户入社,还有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也有4000多元,外加3000元分红,对铁山村的贫困户起到了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

陈洋凭借坚毅和拼搏的精神,做到了同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铁山村委会主任阙成中高兴说:“陈洋是我们铁山村五组的优秀青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乡创业,他特别爱钻研,爱学习,肯吃苦,办的这个合作社有声有色,带领一方乡亲发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