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好好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沟通?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和不同的人交流,但有时候我们的沟通却是低效的,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以自我为中心,并未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 比如,你和朋友或同事在谈论一个事情,你明明觉得自己已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都讲得一清二楚了,但对方还是一脸懵逼,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一开始你以为都是对方的问题,殊不知沟通是双向的信息交换,你以为的合理正确的事情,在对方那边可不一定。

  • 另一种情况,就是对方就是公认难搞的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你又不得不和对方协商事情,由于你没什么妥善的方法,最终也是不欢而散。

沟通听起来每个人都会,但当我们试图和别人交流时,常常会发生双方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误解、挫折和冲突便接踵而至,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

如果你想改善与家人、老板或同事的交流,加深与他人的联系,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就需要懂得有效的沟通。

那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以我的理解,有效的沟通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说出恰当的话,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交换信息,还在于了解信息背后的情感和意图。因此,在沟通时,除了能够清楚地传达信息,你还需要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获取谈话内容的全部含义,让对方感到被倾听和被理解。

如果缺乏有效沟通,会形成对对方想法或感受的假设,而假设往往是错误的。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沟通?

(1)压力与情绪失控

当你感到压力或情绪崩溃时,更容易误解别人,发出混乱的或非语言的信号,进入到不理智的条件反射自我保护模式。

(2)缺乏注意力

当你同时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时,你无法进行有效交流。比如,你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和别人说话,肯定容易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

(3)矛盾的身体语言

有的朋友在沟通时,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截然相反,嘴上说的是一种意思,身体上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比如,一边摇头,一边说「是啊,是呀」,就容易让对方产生「你不诚实」的感觉。

非语言类的交流,应该加强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起到反效果。

(4)直白地否定对方

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大可以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完全不顾及对方面子进行否定,让对方下不来台。人人都有自尊心,如果对方感觉自尊受损,只会奋起反击你的观点,而不会和你好好说话。

沟通中的冲突,只有10%是因为观点不同,剩下的90%是因为表达方式、语音和语调所引起的。

好好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你出现过哪些沟通错误

在沟通时,人们常常容易出现以下8个方面的错误:

(1)消极的肢体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55%的信息传递是肢体语言的非言语交流。如果你的肢体语言向对方发送消极信号,交际过程中就可能会崩溃。

比如,很多人在和别人交流时,喜欢双臂交叉,眼神飘忽,身体摇晃,表情严肃,就容易给人一种应付敷衍的感觉。你可能会说,「这只是我的小习惯,并不是故意要给对方拒绝的姿态」,但是对方可不一定这样想哦。

(2)贸然打断别人的话

没有人喜欢在讲话时被突然打断,因为这会妨碍思考过程,导致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急性子,每次和别人谈话,他都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说个不停,即使是轮到别人发表看法,也不顾及场合、时机,就直接打断,然后又哒哒哒地说了一大堆,最后导致对方都没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不得不打断别人讲话,最好在恰当的时间,温和地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打断他一下,并表示抱歉,然后快速简洁地说出自己的话,以便对方可以接回自己的话。

(3)不懂三思而后行

有些朋友性格比较冲动,说话时从不考虑后果,脑子一抽,就蹦出伤及对方自尊或不合时宜的话,让沟通气氛变得非常尴尬,直接把天聊死。

在沟通时,应该先想一想你说的话,是否会影响到对方,如果说出来对实际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那就不要说,或者点到为止。

(4)不懂得倾听

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

有一次,卡耐基在晚宴上遇到一位知名学者,从始至终他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说着各种实验和理论。结果在宴会结束后,这位学者极力称赞他是这场晚宴中「最能鼓舞人」的一个人,更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

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如果你能很好地聆听对方,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对方表达的真实需求,并以积极的态度作出反应。

(5)过度的防御或攻击

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时,不必过分激动地防御或反击。保持中立和透明,反而更容易保持谈话的平衡,让进行讨论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在一次聚会上,有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年轻人,每当别人询问他的一些个人情况(工作、学校、家乡、兴趣爱好等)时,他都如临大敌似的拒不回答,这反而加剧了他沟通社交能力的降低,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反馈。

(6)习惯性偏离话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最好能始终围绕讨论的话题展开,少谈些与话题完全无关的东西,否则既浪费人们的时间,又容易让整个对话失去意义。

比如,如果一个人说话常常胡侃瞎侃,很容易就把话题带偏了,让大家听着云里雾里、一脸懵逼,大家自然就不喜欢和他聊天,因为太费劲。

(7)缺乏表达想法的信心

还是前面那个内向的朋友,由于成长经历的关系,他的性格比较孤僻,虽然他有交友的需求,但碍于自己的沟通能力比较弱,又很少总结经验教训和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导致他在面对人际交往时,都是一副很不自信的状态。

当一个人的状态不够自信时,即使是说一些很重要的事,别人都很少会在意。

(8)不习惯反馈

曾经一个同事,就是典型的不喜欢反馈的人,每次发一些重要的邮件或收到邮件,都不回复,事后沟通时也不提,导致很多项目进度延期。有人善意提醒他,他也无动于衷,结果他在被领导骂过几次后,一气之下竟然辞职了。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能够恰当地给予和接受反馈,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你需要接受,甚至鼓励别人的反馈。在沟通中,如果你有不确定的问题,就要及时多问几句,才能让双方保持在同一个频率上。

写在后面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沟通对象,能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我们要想有效沟通,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能做到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效沟通就像两个人一起划船,即使你们各自划得再卖力,你和对方划桨的方式不一样,只会让船在原点打转,无法前行,如果不改变沟通方式,那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所谓有效沟通,不过就是用别人愿意倾听的方式来沟通、用别人愿意和你沟通的方式来倾听而已。

好好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