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徒步旅游的人要滚一个轮胎?

行走的糖果

哈哈,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其实最早滚轮胎是一部电影,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这部公路电影当时非常的火爆,喜欢的朋友可以再去看一看。

这件事的背后也有商业价值,天使投资不也是花了50万,来包装这件事吗,让这个滚轮胎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能不说是成功的炒作了西藏情怀,这些人花了三个月时间,从昆明滚着轮胎,走过滇藏线,进入川藏线,最后到达拉萨,后来又去了很多地方,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才这么坚强和坚持,看到那个轮胎,总想到赵本山的搞笑电影。


其实去西藏玩,最主要的还是注意安全,推着这个大轮胎,外一出现什么安全隐患就不好了,毕竟路上车太多,轮胎出手了咋办,会碰到其它车辆,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出行到任何地方,还是安全最主要,不能为了一时的热门,把安全不顾,再好的营销和圈粉,都不应该拿安全说事,您说对吗?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一起来聊聊你怎么看这件事情,还有你出门遇到哪些奇葩的事和人。


旅行者的季忆

这大概是2017年在各大平台掀起最火热事件之一了,还成功赚得赞助费以及众多网友的关注,可谓名利双收。他们一路推着轮胎徒步进藏,这份坚持实在可贵。其实去西藏的这条路上,不论川藏线还是滇藏线或者青藏线,每年都有徒步旅游搭车旅游自驾游等等,有人选择骑车,也有人穿溜冰鞋等,其实网上一搜,不难发现有各种行为的举动前往西藏。但最火的莫过于去年的这“轮胎哥”的徒步推轮胎。



不论他们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最后又演变了怎样的我心理变化,最终对方引起大家关注,很多人在佩服质疑的同时,也好奇最终的结果或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虽然质疑的声音很多,认为他们这是在表演,是一种秀,其实不乏表演成分(但这里的表演属于中性词),但一定不是纯粹的表演。先不说推轮胎,就自驾游藏地就已经很熬人了。那么选择徒步推轮胎,一开始的初衷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后来火了,还拿到了赞助,这种行为肯定不再纯粹,因为所有人在关注着。

当然,不论别人怎么质疑,嘲讽他们是在炒作等,他们成功了。而且一路推着轮胎,就算是炒作,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不乏有些声音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当然了,不论他们是不是炒作,就在当下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火了最重要。过程和开始的最初似乎没有人多少关心,几乎大家都喜欢看结果。


苏丹卿

回答问题之前,先帮大家说下这个事,

故事发生在今年4月16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的两个小伙苏宇和张磊踏上了去拉萨的旅程。与众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徒步的方式,并滚着一个重77公斤的轮胎去拉萨。被网友们称为“轮胎哥”。

他们的徒步线路是:滇藏茶马古道线,全程2500公里。

小伙们以“用我们的毅力告诉别人,你做不了的事,别人不一定就做不了!”的实际行动,让当初质疑他们的人纷纷闭嘴,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赞助。

一位刘姓老板表示如果他们真能徒步到拉萨,愿意捐赠100万元给他们。

故事到这,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啦,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个事情的情怀。我身边有件事,和这一哥们很相似,故事是哥们不久前失恋啦,在家很颓废。朋友们一合计,要不你出去转转吧。

没想到,哥们想通啦,一直想去西藏,没时间没心情,这不正好吗,说干就干,在网上一发,我要去西藏,好多朋友都发信息,说我们也想去,可是去不了,要不你去,我们支持你,

发起募集,短短一个星期,1万多快。朋友也说啦,我不白拿大家的钱,我会一路走着去西藏,有什么想拍照的地方,我给大家拍好,发给大家。去了西藏,大家有什么需要的,我也可以帮大家代办。说这个故事,我就想说,这只是一种情怀,我们办不了,让能办道的给我们办了,我们也开心。我的感觉挺好。

可今天这事,我不看好啦,这是拿我们的情怀炒作啊。先说第一点,个人去西藏,都很辛苦。普通人就不行,受不了,还要加一个150多斤的大轮胎。这就有看点啦,还不好模仿,没那实力。

第二点,两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推着一150斤大轮胎,走2500公里。这要,怎么样的毅力和动机才能做到?只是一种情怀?那是远远不够的,你们吃什么,生活来源呢?

我知道西藏有种经轮,拿在手里转能祈福。我也希望,你们的轮胎也是一种经轮,为了美好的明天祈福。正能量的事情,是好的。可是颇眼球的事,还是少做。



小学作业学习帮

去西藏的人,有各种方式,也有各种表演,在2017年有单臂少年骑行了西藏,一路上呼啸风驰,也有退伍兵滚着轮胎去了西藏,还有之前开法拉利的,各种方式,暂时理解为表演,这里说一下,这里说的表演,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

这跟几个哥们,最近火了,上了头条,上了热搜,还拿到了天使投资,后来跟走的人也很多,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在这次滚轮胎的徒步中,确实展现了,作为一个军人的作风;

他们花了三个月时间,从昆明滚着轮胎,走过滇藏线,进入川藏线,最后到达拉萨,后来又去了很多地方,只有军人的意志品质,才这么坚强和坚持,那个轮胎,我看到就想笑,为什么呢?

这源于赵本山演的那个电影,落叶归根,曾经把我笑的跌倒好几次,于是看到这个轮胎,我就会心的笑了,这个轮胎是一个比较滑稽的事情,我不知这几个哥们,是不是受到这部电影的影响?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徒步,他们的汗水没白流,获得了更多,更多?

一是获得了无数粉丝,都知道粉丝是这个时代的摇钱树,谁得粉丝,谁就有了摇钱树,对吧?

对他们的崇拜,不仅仅是滚着一个轮胎,背后是对退伍军人的一种鼓舞,他们中间一个特种兵,一个武警,还有一个什么来着,对吧,很多女孩本身就有绿色情节,这次可以好好关注;

二是他们获得了天使投资,据说获得了50万的第一笔钱,背后的老板是谁,就不说了,是不是老板一手策划的,也不要紧,关键是这个事,他们获得了这样一笔资金,也算是一个鼓励;

三是一次成功的表演,这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的事情,还是有什么,我们很期待,是吧?

为什么期待,就是因为他们干了我们干不了的事情,所以我们关注他们,他们成为了我们的眼睛,希望轮胎哥,接下来用另一种方式,带我们观世界,期待中,等待?


川藏自驾游

这是一个别事件吧,又可能大多数徒步的人都滚着个轮胎去。我看过这个新闻,说有两个小伙,滚着一个70多公斤的大轮胎,一路滚去西藏。结果这两个小伙还在网络上火了,被称之为轮胎哥。据说这两个小伙,还是两个退伍军人,因为他们的这一行为,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的讨论,有羡慕嫉妒恨的,也有赞美的一塌糊涂的,当然,人怕出名猪怕壮,他们出名了,自然引来的,更多是质疑,很多人直言他们这是一种表演,是赤裸裸的炒作。

其实,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各有各的追求,就简单的说去西藏这件事嘛,也是各有各的去法。以前有听说过骑行去西藏的,也有开着大奔法拉利去西藏的,也有带个宠物去西藏的,有一路搭车去的……那人家两个退伍军人,一身的力气,推着一个70公斤的轮胎去,也是正常的嘛,毕竟我们不是他们,我们也没法理解别人的想法,再说了。这两个人即使是作秀又怎么了,能推着70公斤的轮胎,行走这么长的时间,能坚持走到西藏,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是他们坚持的精神,毅力的体现,你试试,你能推得动吗?如果换你做,你能成功吗?


千帆远澋

我想是跟滚铁环一个道理。我小时候上学要走两三公里,走路要45分钟,很累,后来父亲给我弄了个铁环,跟其它同学一样滚铁环上学,只需25分钟到校,而且还不累。是这个道理吧?六零后的朋友们。


老范163107494

工作之余,假期旅游,身心轻松一下,是很好的事。也有的人别出心裁,为吸人眼球,搞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只要无损他人,便也无可厚非。只是但心你推着轮胎,万一失手偏离方向,会给交通带来事故,到时后悔已晚,与人与己都不利。奉劝旅友们还是轻装旅游,即无负担,又心情娱悦,一路走来,把人文景观尽收眼底,牢记于心,增长知识,淘冶情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何乐而不为!何况,一个笑话讲三遍,狗也不喜见。老重复一个事,也没意思。


青林223646642

没有为什么,人家就是想“与众不同”,有问题吗?

中国人总是特别喜欢在一些超出寻常的人和事身上问“为什么”,好像只有你按部就班,只有你跟别人都一样,只有你的行为让大众都能理解,那才叫作“正常”,否则就必须得问你“为什么”。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人家不伤天不害理,不违法不乱纪,不吃你家饭不睡你家床,人家就滚个轮胎去西藏,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犯不着多管这闲事,你觉得这行为好,就去替人捧个场,你觉得这行为不好,难道你不知道关页面,或者换个频道吗?

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使得大多数人都生活得循规蹈矩,不温不火。

既然会选择徒步去西藏的人,想必就不是这种“中庸”的人,所以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张扬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性格啊。

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他们也不会做徒步去西藏这件事。所以,会问出“为什么”的人跟这些爬着、跑着、滚着、飘着都要去西藏的人,完全就是两类人,根本没必要互相理解,大家又不是要一起过日子。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世界已经如此多元,何必还要庸人自扰呢?简而言之,就是,关你屁事啊!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推动轮胎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也可打发无聊,几个人你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光走,一个也无聊,二个对人的体质只会越来越越消耗,有了轮胎,效果就不一样了,既然强壮体能又能打发烦闷的心情。


姜阿哥

转移注意力!减少疲劳感!当你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空间自身融为一体!就像失去记忆一样!空明状态!我活到现在就有一次!小时候赶会坐在门市门口无聊看作文书!从吃完饭一点看到三点!被我哥叫醒后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俩小时!但是想不起后面自己看的内容!这两个小时什么记忆都没有!你们可能说我是不是睡着了?绝对没有!我问我哥他说我翻页了!我醒了发现也把书快看完了都!但是就是这段时间开始还看的挺投入后面啥也记不得了!没有记忆!对天发誓是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