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it CTO陈少为:如何以技术驱动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一入技术门,终生技术人。技术出身的人员专业性和专注度毋庸置疑,但似乎并不太灵的市场嗅觉让很多创业的技术团队都未能获得成功。但技术出身的团队,真的就无法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市场扩张吗?技术人的特质要在怎样的场景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呢?为此笔者采访了 SHAREit(茄子快传)创始人之一、CTO陈少为,听他讲讲技术出身的团队如何把企业迅速扩张到影响 15亿用户的规模。

重创新:技术底蕴变现奇思妙想

据介绍,SHAREit目前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 15亿之多,但是他们只是一个刚刚成立不到 4年的企业,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大批量的用户,创新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创新力源于技术的积累。据陈少为所说,他们的团队在 2012年的时候依然是以技术人为主,在一次团队聚在一起拍照时,如何把照片快速共享给其他人成为了几个人争议的焦点。技术团队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直接开发了一款产品来解决争议点。这款产品利用了每个人声纹的各自不同,通过声纹识别技术完成迅速的建群,群成员就可以直接将要分享的内容传到他们“喊”出的群里。

SHAREit CTO陈少为:如何以技术驱动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这种产品的奇思妙想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于是乎团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最终决定直接利用手机间的热点连接完成离线的文件传输,不仅快而且稳定;唯一的缺点是热点信号衰减较快,但在线下聚会的使用场景中,这一问题大可忽略,而这也就是 SHAREit(茄子快传)的雏形。

SHAREit能够获得成功,是在大量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完成的。不过并不是每个创新都能带来价值,一些创新产品虽然有新意和应用场景,但使用频率也会是存亡的关键,比如帮新旧手机实现一键换机的 CLONEit就因低频使用的特点导致发展的路途就要曲折很多。技术团队沉稳的风格会让他们的创新更加务实,不会只是去创造一些天马行空的概念产品却不考虑市场接受程度。他们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用户需求层级,就像 SHAREit那样从场景需求中找产品设计。

仅有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产品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维护保持生命力。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产品,技术上需要不断的改进,底层架构进行精简优化,针对跨平台问题提高产品适应性和兼容性,针对高并发选择优质云服务资源,每次针对性的技术改进都会增加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

重体验:新兴市场成就遍地开花

如果说技术团队天生就适合于技术创新的话,那么市场开拓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尤其是海外的市场,生活常识在新环境里完全不适用,这就需要深入到海外进行市场的了解。

海外市场与国内相比有着很大区别,全球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市场环境。而这其中,新兴市场有着人口多、规模大、潜力大等特点,从这些市场入手是出海企业的优质选择。但是这些市场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较差,而且对于印度等一些潜力市场中,当地文化氛围浓重,生活、工作、社交和接入网络的方式习惯等与国内千差万别。

那么怎样才能打开这些市场呢?SHAREit的团队深入到了当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了几个问题,印度虽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能够接触到英语的只有一些上层用户,而底层用户由于教育不足,甚至连一些基础的沟通都十分困难。

那么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从产品功能上进行优化帮助,基础功能直击痛点问题,删除掉一些无用的功能,在 UI主界面明显的放置两个按钮,接收文件和传输文件,简单的单词配合大图标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其次,产品能够自动适配全球 39种不同的语言,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而通过这些细节上的优化建立用户信任之后,靠当地的口碑传播然后进行粉丝运营,团队会和用户进行互动,找到用户对产品的疑虑点和改进点,然后找到解决方案快速给出答复迭代产品。

那么他们究竟能够做到多细呢?举个例子,印度的手机市场远谈不上成熟,与我国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类似,手机品牌多而杂,而且不少当地品牌技术并不成熟,系统兼容性很差。因此 SHAREit团队会大量购买当地品牌的一些手机进行兼容性测试和优化,在一些用户的稀有手机无法兼容时,团队甚至会从用户手中购买手机进行测试,直到能够完成全面的适配。

这么做的问题在于人力成本颇高,在初期时团队全民皆兵上阵才解决了人手短缺的问题,但优点在于收效也很高,能够帮助产品迅速优化以适应当地市场。而在平稳渡过了这段时期后,团队就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调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

重变革:潮流技术与竞争力保持

这种进化不只是简单的团队成员任务改变,从战略、技术、市场等多个层面都需要随着环境的变革而保持变化。

一个明显的问题,新兴市场虽然网络基础较差,但发展迅速。因此随着产品的用户增加,网络环境的优化,用户的要求也在变化。那么既然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为了用户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壁垒关系,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分发,加强内容合作。

想要实现平台转化,新技术的引入是必备的。云计算崛起,SHAREit及时的找到全球云服务的龙头老大 AWS进行合作,成功解决了高并发等挑战;大数据崛起,自己组建了大数据团队,借助自身庞大的数据流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AI崛起,又让平台进行机器学习实现智能内容分发,让用户体验得到优化。

新技术的引入并非盲目进行,例如区块链眼下虽火,可是技术并不成熟,实用性不高,市场充斥着巨大的泡沫,还有可能面对政策风险,SHAREit对待此类技术的态度就是可以先进行技术层的接触,但不深入研发或者应用,这样既可以保持技术的灵活性也能够避免误入歧途。

保持变革的目的之一是保持竞争力。对于海外市场,竞争自然在所难免,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也是竞争的焦点。相比之下,一些当地的小企业虽然具有本土优势,但技术并不成熟,市场策略也容易导致难以做大;而一些大企业来说,他们经常在做的是广撒网,并不会在某一款重点产品中做精。而且即便真正构成了挑战,SHAREit已经构建起来的产品优势形成了粉丝经济,将现有的产品做到极致,保持用户满意度,就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不落下风。

重人才:海纳百川与进贤任能

市场竞争的本质依然是人才竞争,技术团队出身并不代表可以永远拥有技术优势,一样需要技术人才的补充来完成企业规模和业务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外部吸收人才和内部挖掘人才。

那么要靠什么来吸引外部人才呢?目前,SHAREit已经完成了 B轮融资,而且产品覆盖了 15亿用户,已经可以完成自我造血,这就使得其资金流相对充裕;而且大量的用户意味着大平台、大数据和海量的海外数据,这样的平台能够提供给人才广阔的技术提升空间和实践机会;而技术出身的管理层也是一大亮点,和谐的技术氛围有利于实现平等创新;此外企业依然处于上升期,潜力巨大,便于技术人追求技术价值和得到一些可靠的回报。

这些现有因素帮助企业迅速在海外和国内进行人才招募。目前 SHAREit总部在北京,在印度设有子公司,办公室分别设在新德里和“亚洲硅谷”班加罗尔,帮助完成当地市场的维护、运营和扩展。而且,在业务规模扩大并向平台化转型后,收购一些其他 OTT公司也可以丰富产品业务线,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和技术储备。

在内部人才的发掘方面,管理层均有技术背景的企业,很容易看到员工广阔的上升空间,给予每一个有才华的员工晋升领导层的机会。而在团队中,日常的沟通非常重要,企业内部的培训和交流分享可以帮助新人迅速融入业务并获得提升。

技术人务实的性格在 SHAREit CTO陈少为的身上打下了烙印,他认为技术的学习应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很多人在学习理论的方面有着大量的研究,但是缺乏实践结合点,导致其偏重于理论而难以发挥出来,唯有从细节开始,将理论结合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在这个时代,每每企业谈及成功的原因时,他们会谈梦想,会谈希望,谈远大宏图,但很少会有人真正告诉你怎么做。而这些出身技术的团队,面对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才是最常采用的方案,遭遇挑战那就用优化、创新、发展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提高,“在意用户的满意度,功能做扎实,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 SHAREit(茄子快传)做大做强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