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屁屁那點事

擦屁屁,又稱擦屁股。這等小事,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

擦屁屁那點事

若是有人問會擦屁股嗎?恐怕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覺得這人可笑,而是認為問者精神有毛病!

擦屁屁這事,話題隱私,也不高雅,但挺實際,也很重要。因為,不好好擦屁股,或是擦不乾淨,還真會影響健康。所以,就想聊一聊。

從古至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事雖然變化很大,但沒變的情況也不少,如在偏僻的山村,或是農田裡勞作的農民,一般是隨便找個藏身之處即可方便。至於擦屁屁之物,多是信手拈來,什麼莊稼葉子土坷垃、瓦片、石塊、木棍棍、樹枝枝、麻葉、菜葉、苞米葉、秫秸、蘆葦等,都能解決問題。再不行,尋個地方,圪蹭圪蹭了事。

農村的嬰幼兒拉完屎,喚一聲自家的狗,很快就把屁股舔乾淨,到目前這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擦屁屁那點事

紙張問世之前,古代中外富貴人家入廁,擦屁屁的方法雖然花樣繁多,但“廁籌”不能不說。廁籌亦稱“廁簡”。籌為木或竹削製成的小片。用畢後以水洗淨,放於盛籌的器皿,以備再用。據說,那時候能用綢緞或棉布擦屁屁的貴族也是少之又少。

文獻記載,從廁所的屋頂上吊下一根粗麻繩,便後隨手取用。當然麻繩的用法不一,多數不是一次性,有的甚至常年不換……古羅馬則是用一端裹著棉布的棍子,用後稍加處理,下次再用。

而印度的馬桶旁則會備有一個水槽,大便後觸手可及,用左手弄點水去擦便便。據說在印度,之所以不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原因就在於此!而吃飯或是一些重要的場合則都會用右手。

用報紙書刊擦屁股,不是好習慣,印刷書報使用的油墨含鉛,不僅紙張很不衛生,經常使用也有被少量吸收之嫌。再就是用劣質手紙擦屁股,“一擦滿腚紙”。不僅屁屁沒擦乾淨,菊花(肛門)周圍還粘了不少紙屑,後續事宜像似“西瓜皮擦腚---沒完沒了”!煩人不煩人?

擦屁屁那點事

英國貝斯羅姆皇家學院肛腸科佩普教授“擦屁股”的研究顯示,他對2000多名英國人進行長達3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大便後,把廁紙摺疊兩次(即四層)的人與摺疊一次(即兩層)的人相比,患痔瘡的幾率降低了17.53%。佩普認為,廁紙額外的厚度對於肛門周圍的微血管來說,相當於一個柔軟的“床”。對肛門周圍的血管能起到按摩作用,可促進微循環,能將痔瘡扼殺在搖籃中。總結的“一蘸二擦三轉”擦屁屁原則:“一蘸”就是衛生紙疊成若干層後垂直輕壓到肛門上。“二擦”是指擦屁股的時候最好是單向擦,即從前向後擦,這點對女性尤其重要。“三轉”是由於肛門周圍是褶皺,所以要想把皺褶裡的便便擦乾淨,通常要轉兩個半圈才能擦淨。

至於智能馬桶蓋的溫水洗淨、暖風乾燥等功能,關鍵是保障了屁屁的乾淨。因條件所限,尚未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