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裡的“白條”,真是寄生蟲嗎?

日常吸貓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我們常常能見到豬肉的身影,最近有不少超粉在選購豬肉時發現豬肉裡面有一些“白條”(長條的線狀物質),一度懷疑是寄生蟲,那超哥今天就來給大家闢辟謠。

答案搶先看:

豬肉當中的“白條”並不是寄生蟲,它們更可能是豬肉當中的血管、肌腱等其他結締組織。朋友們在選購豬肉時,儘量選擇通過正規屠宰場屠宰後檢驗合格的豬肉,這樣更能保證食用的安全。

【豬肉的結構】

豬肉與其他肉製品類似,其結構主要由肌肉組織、脂肪組織、結締組織、骨組織,四大部分構成。肌肉組織是肉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常常食用的部分。脂肪組織是由脂肪細胞組成,主要積聚在皮下,對於改善肉質、提高風味均有影響。結締組織是構成肌腱、筋膜、韌帶的主要成分,分佈於體內各部,起到支持、連接各器官組織和保護組織的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硬度,具有彈性。骨組織的基質是大量的固體無機鹽,因此它特別堅硬。豬肉當中的肌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的含量不算多,肌肉組織當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雪花狀的豬肉烹飪起來味道特別鮮美。

【豬肉中的“白條”是寄生蟲?】

豬中存在寄生蟲是很正常的,因為豬是寄生蟲的中間宿主。超哥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豬當中的寄生蟲主要有旋毛蟲、肉孢子蟲、弓形蟲等等,而人才是這些寄生蟲最終寄宿的地方。在肌肉組織當中存在的寄生蟲一般是豬肉絛蟲,這些絛蟲色白,帶狀[1],主要分佈在瘦肉,尤其是腿部、臀部肉當中,它們耐高溫,蟲卵必須要在沸水中煮沸七八分鐘才能殺死。

那這些白條,真的是絛蟲嗎?

事實上並不是!

帶有絛蟲及其蟲卵的豬肉,被我們俗稱為“米豬肉”,簡單來說,如果我們發現豬肉新鮮切口處,帶有米粒狀的白點,那就可能才是米豬肉。(如下圖)

其實,消費者也不必擔心,有動物科學學院的專家[2],就豬肉“白條”是否為寄生蟲,這個問題做過相關的實驗,專家從豬肉的脂肪、肌肉組織當中取出數條消費者眼裡所謂“寄生蟲”的白色線狀物質,與確認的寄生蟲蟲體進行對比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物質堅韌,呈管狀,中空,有彈性,更像是豬肉的血管,與寄生蟲的結構差別很大,因為一般的寄生蟲一拉就斷,而豬肉當中的結締組織往往具有較多的彈性纖維,所以不容易被拉斷。因為這些組織的形態酷似消費者眼中的寄生蟲,而且具有彈性,就常常會被消費者認為是“會動”的蟲子。

市面上所銷售的合格豬肉,在屠宰過程中需要經過許多檢疫關的,而豬肉當中常見的寄生蟲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之一。無論是寄生在腸道的蛔蟲還是上述所說的絛蟲、旋毛蟲,都會經過監管部門仔細地檢查,有問題的豬肉也早已被剔除,確定合格的豬肉也會有官方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才能進入市場。對豬肉寄生蟲這個問題,消費者也不必恐慌,在夠買豬肉時,超哥也十分建議大家去正規的市場中購買,在購買時也要注意看看肉檔中是否有當天豬肉的檢疫證明和品質合格證明,這樣才能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總結】

豬肉當中的“白條”並不是寄生蟲,它們更可能是豬肉當中的血管、肌腱等其他結締組織。朋友們在選購豬肉時,儘量選擇通過正規屠宰場屠宰後檢驗合格的豬肉,這樣更能保證食用的安全。

關注 “超哥話食”,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參考文獻

[1]蔣正揆,洪黎民.豬肉絛蟲[J].生物學教學,1984(03):4-5+16.

[2]代振江,劉釗,曾智勇,湯德元,梁海英,王偉丞.豬肉中寄生蟲與結締組織的區別鑑定[J].豬業科學,2015,32(04):138.


超哥話食

(文:暗號)在網絡上,時常會出現一些“購買豬肉發現有蟲”的傳聞,難免讓消費者們感到緊張。近日,也有傳聞稱,購買豬肉後發現其中能扯出一條條“白蟲”(一些地方將其描述為“鉤蟲”),甚至“水煮、油炸都不死”,其中還附上了“白蟲”的照片:

但是且慢,這些圖片中所拍到的白色條狀物,它們真的是蟲子嗎?

豬肉裡可能看到長條的“白蟲”嗎?

首先說,經常在網絡傳聞中出現的鉤蟲是寄生在動物腸道內的,在肌肉組織裡並不會發現它的身影。

而真正有可能出現在豬肉裡面、並且可以肉眼看到的寄生蟲,則是豬帶絛蟲的幼蟲形態——囊蟲。它們在豬肉裡是呈現米粒狀的白色顆粒,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米豬肉”、“豆豬肉”。這種幼蟲被人吃到才有機會在人的腸道內孵化為成蟲,豬隻是它們的“傳染跳板”,在豬肉當中,它們並不會呈現長長的線狀。豬旋毛蟲的情況也是類似的(更多閱讀:旋毛蟲風波,過橋米線還能吃嗎?)。

囊蟲病的表現。圖片來自:smallfarms.oregonstate.edu

其實,包括這三項在內的豬寄生蟲病在屠宰前後都會進行詳細的檢驗,因此,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在豬肉中遇到這些寄生蟲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奇怪的“白條”,很可能只是正常組織

網絡上傳播的很多“豬肉有蟲”圖片,其中的白色條狀物其實只是豬的肌腱(上面的圖也不例外),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白筋”。它們是正常的組織結構,和寄生蟲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你買到的部位是豬小腿、豬蹄或者豬尾巴,那麼在切割的斷面上看到這個東西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豬尾和豬蹄的動作比較複雜精密,需要控制的方向也多,因此這幾個部位肌肉和骨骼之間連接的肌腱也較為緻密、狹長而且獨立。它們會呈現一條條的筋索狀,和肌肉組織剝離開之後,看起來就會有點像是白色的“蟲子“。

如果拿人體作為類比的話,可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和腳背,所謂的“手筋腳筋”也就是這樣的肌腱組織。再摸摸自己腳後跟那條大筋,嗯,有沒有想起燉熟的牛蹄筋的味道?

另外,豬體內還有其他一些容易被誤判成寄生蟲或病態的結構:

  • 一些較為粗壯的神經纖維束。在傳統的表達中,神經纖維束有時候也會稱為“筋”。
  • 血管、淋巴管和乳腺管。不僅容易被認成寄生蟲,有時候擠一擠還會出血吶。
  • 乳頭及周圍的皮膚。好的豬皮當然是要光滑白淨,但是常買五花肉的同學肯定也見過豬肚皮呈現凹凸不平的現象,有時就像長了雞皮疙瘩一樣,令人心中起疑。其實,那是豬乳頭附近的皮膚毛囊。在標準化屠宰流程中,豬乳頭一般是會被去除的。
  • 味蕾。儘管豬舌頭是美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仔細觀察過它們。此起彼伏的味蕾有時也會被誤認為是長了什麼“怪東西”。

豬舌上的味蕾,圖片來自:wikimedia.org

豬肚疔:真正的危險來源

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總會密切關注寄生蟲問題,不過在經過檢驗檢疫之後,正規產品出現寄生蟲的風險其實已經很小了。事實上,在寄生蟲方面,最需要警惕的是反而是在一些地方被視為“藥膳”的豬肚疔。

在中國的一些地區,野豬肚被認為是“養胃”的神物,人們會專門找來野豬肚吃,企圖用它養生、治病。民間傳聞聲稱,有些野豬肚上長滿了“疔”,“疔”越多說明野豬生前吃過的毒蛇越多,這樣的豬肚也就越“養胃”。而事實上,這些“疔”都是消化道寄生蟲的標誌。

未經檢疫的野豬肚不應流入食品市場,但現在,這種生滿蟲的豬肚依然有人出售,在網上甚至被炒到數千元的高價。食用這種豬肚,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可想而知。此外,還有的產品是把這種寄生蟲取出來烘乾磨粉或者直接新鮮地放進膠囊送服,以前就有報道生吃野豬肚寄生蟲導致胃穿孔的事例[1]。

在網店中出售的野豬肚截圖。連店家自己都承認它“長滿寄生蟲”。

  1.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10/14/017909810.shtml
  2. 聯合國糧農組織:《肉類工業良好規範》,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0

果然知道

網上經常有人說自己買到的豬肉裡面有十多根長長的白條。而且“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特別嚇人,有的家庭已經一個星期不敢買豬肉了。這個白條真的是寄生蟲嗎?

部分網友看到的“豬肉帶蟲”的圖片,正規市場上賣的豬肉裡的“白條”,白色條狀物多是豬肌腱或豬身上的其他組織,是正常的組織結構,並不是所謂的寄生蟲。一般我們在市場上如果買到的是豬尾巴、豬蹄、豬小腿,我們就會在切割的斷面上看到這個白色的東西,它在和肌肉組織剝離開以後,我們可以看到是一條條的筋索狀,它的形狀看起來只是有點像是白色的“寄生蟲”的樣子,如果豬肉裡面真的存在並且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寄生蟲,應該是豬肉絛蟲的幼蟲形態,稱之為囊蟲。豬肉中的寄生蟲主要有兩種:囊蟲和旋毛蟲。囊蟲肉眼可見,只有黃豆那麼大,是一個個囊泡,也就是常說的“米豬肉”,一般只有北方地區的豬才會有,而旋毛蟲肉眼根本無法看見。其實真正帶有寄生蟲的“米豬肉”並不會流入正規的豬肉市場,如果我們是在正規渠道購買的豬肉,質檢人員都會在屠宰前後,進行相關的檢驗檢疫,只要購買正規檢疫的豬肉基本上都是是安全的、衛生的,煮熟之後可以放心食用,這樣購買的豬肉中寄生蟲基本不會存在,不用過度恐慌。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畜禽養殖技術:豬肉中有一種肉叫“米豬肉”,那是感染絛蟲的豬肉!


1.豬蛔蟲病

豬蛔蟲是一種大型線蟲,新鮮蟲體呈粉紅稍帶黃白色,形似蚯蚓。患病豬不愛吃食、精神萎糜、瘦弱、貧血等,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加快、體溫升高、咳嗽、腹瀉等症狀。成年豬抵抗力較強,3~6月齡的仔豬發病最為嚴重,蛔蟲病是目前對養豬業危害最大的寄生蟲病。

看見在哪裡了嗎?

防:春秋兩季各驅蟲1次,仔豬在斷奶和5月齡時各驅蟲1次,母豬懷孕分娩前驅蟲1次。夏季每週用3%~5%熱鹼水或新鮮石灰消毒,其餘季節每隔一週消毒1次。豬糞和墊草要運到距豬圈較遠的場所堆肥發酵或挖坑漚肥,以殺滅蟲卵和幼蟲。儘量不引進暴發豬蛔蟲病的豬場的豬,對引入的豬要隔離飼養、檢查糞便蟲卵。改善飼養設施設備,避免豬糞汙染飲水和飼料。提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飼料。

2.豬細頸囊尾蚴病

細頸囊尾蚴是泡狀帶絛蟲的幼蟲,可以引起豬、黃牛、綿羊、山羊等多種家畜被染病。仔豬感染細頸囊尾蚴則症狀表現為虛弱、消瘦、黃疸等,生長髮育受阻,甚至成為僵豬,感染特別嚴重的仔豬可突然倒地死亡。成年豬表現被毛乾枯、無光澤 、體弱 、消瘦。

防:可以借鑑蛔蟲病管理,保證水、飼料、豬舍環境、人員、料槽、車輛等乾淨衛生,定期消毒,嚴禁外來人員和貓狗等隨意進出養殖場。由於該寄生蟲對人的危害不小,在屠宰環節需要嚴格檢疫。

3.豬肺線蟲病

豬肺線蟲病又名豬後圓線蟲病,病因是豬後圓線蟲寄生在豬肺支氣管和小支氣管內,引起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的一種內寄生蟲病,呈地方性流行,蚯蚓是該蟲的中間宿主。病豬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無光,嚴重者呼吸困難,似拉風箱喘氣,常成僵豬。

防:防止小豬吃進蚯蚓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用30%草木灰水淋溼豬運動場,即能殺滅蟲卵,又能促使蚯蚓爬出予以消滅,及時清除糞便,進行堆積發酵處理,以便消滅糞中的蟲卵及動蟲。定期驅蟲,小豬每月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

治:發現病豬要及時驅蟲,藥物可選擇左旋咪唑,一次口服劑量為8~10克/千克,或一次肌肉注射5~7毫克/千克,也可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劑量為300微克/千克。在驅蟲的同時,連用青黴素、鏈黴素3天,以改善和恢復肺部炎症狀況。

4.豬胃線蟲病

豬胃線蟲病是由螺咽胃蟲、六翼泡線蟲等寄生豬胃內引起的疾病,也是呈現地方流行,仔豬較育肥豬易感染。患病豬中,尤其幼豬,多數寄生時,胃黏膜發炎,食慾減少,渴欲增加,腹疼,嘔吐,消瘦,貧血,有急、慢性胃炎症狀。患豬精神不振,營養障礙,發育生長受阻,排糞發黑或混有血色。

表面看起來像蚯蚓的東西

防:管理同蛔蟲病,另外,豬舍及放豬地附近不要種植白楊,以免金龜子採食樹葉時落下被豬吞食,或豬拱地吞食金龜子的幼蟲蠐螬而發病,不讓豬到有劍水蚤、甲蟲等中間宿主的地方,以免感染。

治:敵百蟲,每千克體重0.1克拌料喂。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3毫克皮下注射。氟化鈉,按1%比例混於飼料中喂服。鹽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每千克體重7.5毫克/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或磷酸左旋咪唑片,每千克體重8毫克/次,混飲或口服,經2~4星期再給藥1次。

5.豬毛尾線蟲病

該病是豬毛尾線蟲寄生在豬盲腸所引起的寄生蟲病,小豬、中豬發病後主要表現出間歇性腹瀉或者頑固性腹瀉症狀,且有條狀黏液或者血液混雜在糞便中,食慾不振,被毛髒亂,體質消瘦如果大面積蔓延後,大群表現出厭食、體溫略有升高、腹瀉以及咳嗽等症狀。

防:豬群定期進行驅蟲,可在每年春、秋季適時進行預防性驅蟲。一般小豬容易發生感染,且母豬是導致小豬發生感染的主要傳染源,因此必須加強對小豬和母豬的防治。豬群可按每千克體重使用5~20毫克丙硫苯咪唑或者按每千克體重口服5~20毫克芬苯噠唑。此外,豬群按每千克體重內服15~20毫克左旋咪唑。

6.豬棘頭蟲病

豬棘頭蟲病是由寄生在豬小腸內的蛭形巨吻棘頭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輕度病豬表現為生長髮育受阻,生長緩慢,甚至成為僵豬,重度病豬可引起腸炎、長潰瘍,甚至蟲體穿腸而過,引起死亡等。該病普遍發生於我國,呈地方流行性。

防:管理工作同蛔蟲病,此外,預防本病主要是消滅中間宿主金龜子類甲蟲。尤其是在金龜子大量繁殖出現的5-7月份,要做好豬場及其周邊環境的消毒、殺蟲工作,以減少豬舍周圍環境中的中間宿主數量。

7.豬薑片吸蟲病

薑片吸蟲具有強大有力的口吸盤和腹吸盤,能夠進入小腸後在腸黏膜上牢牢吸住,奪取大量的營養成分。病豬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消 化不良,幼豬還會發生腹瀉,並導致生長抑制,症狀嚴重時,會發生腹痛、腹脹、下痢或者劇烈腹瀉,偶有交替發生腹瀉和便秘的現象,發病後期發生嚴重的營養不良現象,如嚴重脫水、貧血、體質明顯消瘦等,偶有腹下等部位出現局部水腫。

防:管理工作同蛔蟲病,在每年6、7、8月份,溫度較高能到27~32°C,此時容易感染蟲體,且在體內經過2個月左右開始逐漸發育變為成蟲,並大量產卵。因此,必須分別在每年春、秋季節進行1次有針對性的全群驅蟲。

8.豬旋毛蟲病

旋毛形線蟲是引起該病的病原,主要寄生在宿主的肌肉中,該蟲生命力頑強,最長能夠在宿主體內生存11年。通常情況下,感染旋毛蟲病的豬表現症狀並不明顯,常導致豬群發生腸炎。因為幼蟲位於豬的肌肉中,會使豬出現四肢僵硬、肌肉疼痛、體溫升高等現象。

防:管理工作同蛔蟲病,病豬及豬場糞汙採取嚴格處理。病豬感染旋毛蟲後,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採取無害化處理或者銷燬。豬場產生的汙染物,最好經過生物發酵處理,才能作為肥料使用。


畜牧碩士吳青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2562010724478501434, "vname": "19 \\u732a\\u8089\\u626f\\u51fa\\u767d\\u7ebf.mp4\

解偉成

1. 豬肉裡可能看到長條的“白蟲”嗎?

首先要說明的是,經常在網絡傳聞中出現的鉤蟲是寄生在動物腸道內的,在肌肉組織裡並不會發現它的身影。而真正有可能出現在豬肉裡、並且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則是豬肉絛蟲的幼蟲形態——囊蟲。它們在豬肉裡是呈現米粒狀的白色顆粒,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米豬肉”和“豆豬肉”。這種幼蟲被人吃到肚子裡才有機會在人的腸道內孵化為成蟲,豬隻是它們的“傳染跳板”,在豬肉當中,它們並不會呈現長長的線狀。豬旋毛蟲的情況也是類似的。其實,在屠宰前後,工作人員都會進行詳細的檢驗,確定豬肉中是否存在各類寄生蟲。因此,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在豬肉中遇到這些寄生蟲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2. 奇怪的“白條”,很可能只是正常組織網絡上傳播的很多“豬肉帶蟲”的圖片,其中的白色條狀物其實只是豬的肌腱,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白筋”。它們是正常的組織結構,和寄生蟲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你買到的部位是豬小腿、豬蹄或者豬尾巴,那麼在切割的斷面上看到這個東西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豬尾巴和豬蹄的動作比較複雜精密,需要控制方向,因此這些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之間連接的肌腱也較為緻密、狹長而且獨立。它們會呈現一條條的筋索狀,和肌肉組織剝離開之後,看起來就會有點像是白色的“蟲子”。如果拿人體作為類比的話,可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和腳背,所謂的“手筋腳筋”也就是這樣的肌腱組織。再摸摸自己腳後跟那條大筋,嗯,有沒有想起燉熟的牛蹄筋的味道?3. 豬肚疔:真正的危險來源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總會密切關注寄生蟲問題,不過在經過檢驗檢疫之後,正規產品出現寄生蟲的風險其實已經很小了。事實上,在寄生蟲方面,最需要警惕的反而是在一些地方被視為“藥膳”的豬肚疔。在中國的一些地區,野豬肚被認為是“養胃”的神物,人們會專門找來野豬肚吃,企圖用它養生、治病。民間傳聞稱,有些野豬肚上長滿了“疔”,“疔”越多說明野豬生前吃過的毒蛇越多,這樣的豬肚也就越“養胃”。而事實上,這些“疔”都是消化道寄生蟲的標誌。未經檢疫的野豬肚不應流入食品市場。但現在,這種生滿蟲的豬肚依然在售,在網上甚至被炒到數千元的高價。食用這種豬肚,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可想而知。此外,還有的產品是把這種寄生蟲取出來烘乾磨粉或者直接新鮮地放進膠囊送服,以前就有報道生吃野豬肚寄生蟲導致胃穿孔的事例。其實真正帶有寄生蟲的“米豬肉”並不會流入正規的豬肉市場,無需過度恐慌。正規市場上賣的豬肉裡的“白條”,多是豬肌腱或豬身上的其他組織,並非寄生蟲。而一些網店上賣的民間養胃神物“豬肚疔”,卻是有實實在在的寄生蟲啊,一定不要盲目聽信而食用。


不點愛生活

豬肉裡有沒有寄生蟲,肯定是有,但是我家不吃生肉和半生肉,就不探討這個了,但是我親眼看到過另外一個事情,真的很嚇人,我去隔壁農村買粽子,那家人買回來做粽子的花肉就一大盆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去的時候我看著老闆娘剛回來倒在盆裡,因為比較熟,就和老闆抽著水煙聊天,期間我看著老闆娘拿竹鞭子趕了幾次趴肉上的蒼蠅,很大的綠頭蒼蠅。下午四五點我拿了粽子準備走,突然發現那些肉上有幾小堆白色的小米粒一樣的東西,我很驚訝就問老闆,老闆猶豫了一下,說這是剛才蒼蠅下的卵,然後就拿個竹籤颳走了那些東西,看著真的很噁心,回家路上那個粽子我扔掉了,跟家人說沒買到,我知道也許我小題大做了,但是你看到那幾小堆東西肯定不會吃那粽子,隔一段時間,慢慢淡忘了還是會買來吃的,不過我再沒買過,我問我媽,你要什麼我買什麼,你自己做,沒想到做的那麼好吃,就是有時候懶得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