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這句話有道理嗎?

花開隴上

農村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這句話有道理嗎? “人搬三道窮”這句話在風水學上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實是越有錢的越會搬家。一般在一個城市買房了還不行,在另一個工作的城市還要再買房,但這些買房的人往往都是有錢人家。因此這句話在現在社會中的意義已經沒那麼深遠了。



1. 火搬三道息

農村過去燒飯都是用柴草煮飯的,通常會建幾個土灶,一個留著炒菜,一個留著做飯。而到了冬天的時候,往往受氣溫的影響,火很難才能點燃。往往引火時會將一個灶門裡的火柴拿到另一個灶門中。但由於空氣的氣溫比較低,在拿的過程中受到溫度和空氣的影響會熄滅掉。而在這個過程中,火一般移動幾次就會熄滅。當然這個三是量指,指次數過多火就會熄滅。


2.人搬三道窮

這句話在過去來講還是很靠譜的。從風水上來說,一個人的居家住宅受幾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就是住宅有磁場上的意義,而人自身也有著微弱的磁場。在一個地方時間久了,身上的磁場就會和住宅的磁場相吻合。而風水正是在人氣的影響下慢慢的生養出來,其次搬家講究的各種吉凶禍害。而搬家次數越多,風水越不好,這時候家中一般都會出世故。

但現在搬家已經成為了有錢的象徵,一般誰家搬家了還要弄上一大桌,擺上彩禮錢。而城市裡的房價動輒幾百萬,現在買房投資也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投資渠道。房子放在那不動一年都會漲好多錢,但這種新房子主人家還是不會住進去的。就算是搬家也不可能三天兩頭就搬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都是電磁爐、煤氣灶,就算再怎麼般也不會熄火。而有錢的人再怎麼搬家也還是比大多數人有錢。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的?


農業補貼

農村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這句話在以前是有道理的,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進步,這句話在現在就沒有道理了。



“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的意思是點著的柴火搬了三次後就會滅了,人搬了三次家後就變窮了。其中“三”是虛數,泛指三次或三次以上。


在70年代以前,生活還比較落後點,大家用的都是柴火燒水做飯菜的。家裡用的是柴火灶,泥土砌的灶臺,灶臺中間一個洞是用來放鍋的,灶臺下面一個洞是用來放柴燒火的。燒水煮飯菜時,下面的柴火要不斷的加柴,維持火旺才能煮東西。這時候要是挪灶,火勢立馬就小了,如此這般折騰幾次,火可能就滅了,要重新起火點柴燒,於是就有人總結出“火搬三道熄”的諺語,告誡後人不要總是搬點著了的柴火,免得滅了要重新起火費事。



改革開放前,大家都是擠在一間大祖屋裡面過日子,吃不飽穿不暖,有瓦遮風擋雨就不錯了,生活比較艱苦,出門靠腳走,交流靠寫信。大家過的是熟人社會,以宗族為親的人際關係,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共同生活,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抱團取暖,共同發展。


那時候的人們多數都是沒有什麼家底的,很多人家裡用的東西都是共用或者是借用別人的,因為大家都沒有錢。比如村裡有頭牛用來耕田種地的,這頭牛是好幾戶人家湊錢買的,共同擁有,互相照顧輪流放牛,共同使用這頭牛。如果搬家,有很多東西是帶不走的,像土地,共同使用的東西,大件的床,櫃子搬不走,搬家後這些東西就只能給別人了。


出門靠走路的年代,除了沒多少東西能帶,也帶不走太多東西。搬一次家就得重新置辦一次傢什,折騰的勞心傷財不說,還要重新融入別人的地盤生活,難免會被人欺生,如此這般折騰幾次,日子越過越艱難,

於是就有人總結出“人搬三次窮”的諺語,用來告誡後人安穩踏實過日子,別瞎折騰,免得越搬越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現在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大家都是煤氣化,電器化的生活方式了,煮飯用電飯煲,炒菜用煤氣,電磁爐,根本就不用燒柴火煮飯了,所謂的“火搬三道熄”已經不適應現今的生活了,被社會淘汰了,但是對燒柴火的人是有道理的。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都是搬新家住新房,國家還給貧困戶扶貧建房,努力讓大家都住上新房。有好多人都是從農村搬到城市,從小房子換到大房子,越搬生活越好,以前的“人搬三次窮”已經成為歷史了,不適應現在的社會了。


農村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不適應現在的社會了,以前的人總結的諺語存在時間歷史因素,在以前是有道理的,現在是沒有道理的。


感謝前人的付出鋪墊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有書共讀

農村俗語"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窮",這句話有道理嗎?

七星老農認為前者"火搬三道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而後者"人搬三道窮"就不見得它完全有道理了,那為什麼呢?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所謂的"火搬三道息"

在過去,咱們農村農民家中一般用木柴煮飯,一家一戶都有三個灶空,一個煮飯吃,一個用來炒菜的,而另一個是用來專門煮豬粥的。

好了,如果首先用易點燃的茅草把第一個煮飯的灶空燒旺以後,再用它去點燃第二第三個灶裡的柴火時,不小心因為灶內木灰受到鍋上蒸氣水的潮溼,或者是柴火太溼了而點燃以後,一下子熄火了是吧。

如果你把第二個,第三個灶裡頭的柴重新拿到第一個灶裡去一起燒

的話,第一個灶空已經燒熱了,燒旺了,裡面說不定有剩下的火子了,你放進去是會越燒越旺,根本就不會熄火了是吧。

同樣的道理,如果到了冬天,你家中來客了,你卻在做飯,天氣又冷,你想把灶中的火挪到炭盆,火坑裡去燒,說不定你就會把它挪滅了。

所謂的"人搬三道窮"


七星老農對這句話有點不太認同,過去是因為農村人手中窮,不富裕,搬家要用費,可能會越搬越窮了是吧。

但到了新社會,特別是近代經濟社會,如果是政府工程建設,要你搬家有補償,有分配安置房,有社會保險,就算是開發商徵地建房,同樣的有安置費,有大量賠償折遷款,也有社會保險,甚至有些人拆遷一棟舊房,開發商賠償他們幾套,十幾套房子的,還有的賠償了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的賠償款,大家卻因為搬家卻成為了爆發戶了,大家說說看,象這種情況會越搬越窮嗎?

所以,七星老農認為,農村俗語"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窮",需要看情況,看時代而運用,不可一概而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咱們一起聊聊農村俗語的含義。

火搬三道息在現在依然有道理,但是人搬三道窮卻不一定了,孟母三遷後才有了孟子的偉大成就,人挪活,所以這個不敢苟同。


農村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在農耕時代是普遍傳誦的,其中這個“三”是一個虛數,並不單純是三個的意思。就像《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三一樣。是個虛數,代表很多的意思。

在農村做飯的時候都是燒木柴,我小時候見過父母蒸饅頭的時候,等一鍋滿頭蒸熟了,鍋底下還有很多燃燒的木柴。這個時候需要把木柴拿出來,避免把鍋燒乾,饅頭燒糊就不好吃了。然後會把木柴拿到空空的院子裡,來回的摔打,挪動好幾個地方,然後木柴的火就熄滅了。



這個來回的挪動幾個地方,就對應了火搬三道,然後搬三道就熄滅了。為什麼會熄滅了,還有一句俗語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意思是很多柴火在一起才能燃燒的更好,單獨的一根木柴是很難長久的燃燒的。所以多挪動幾個地方,火就很容易的熄滅了。


現在社會,大多數人脫離了農耕的時代,進入工業社會,科技社會。如果一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就會選擇離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可能搬個有資源優勢的地方,一次就飛黃騰達了,所以人搬三道窮失去了歷史意義。

對於俗語,我們要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只有適合歷史發展的才更有說服力,才能更久遠的傳承,你怎麼看待這句俗語呢?歡迎留言評論。


最三農

農村俗語常說“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可是俗語又說了“人挪活,樹挪死”,這俗語到底可信不可信啊。類似這種“撞車”的俗語還有很多,例如“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民間的俗語、老話、民諺都是人們的經驗總結,無論哪種說法都有它的隱喻所在。

“火搬三道息”很好理解,一堆火燃燒的正旺,周圍的柴火相互供應熱量,但是將一根柴火搬到另一處,周圍的熱量很低,如果沒有帶動周邊的燃燒物質燃燒起來,自己燃盡後很快就會熄滅,所以再搬一次熄滅的可能性會更大。

“人搬三道窮”更多的是考慮“搬”之後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適應環境要消耗一部分精力跟財力,如果還沒適應好再“搬”一次,就像那堆火一樣,會慢慢耗盡能量而“熄滅”。

而“人挪活”強調的是人要“活泛”,不能太固執,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尤其是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換一下思路,可能就會柳暗花明。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農村裡面很多俗語,告訴我們非常多的知識,是農民朋友多年的經驗總結,裡面蘊含著非常多的智慧,包羅萬象。我們來說說“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把燈火移來移去,熄滅的機會會越來越大,搬家不能太頻繁,人如果一直不能定居,一味地遷移,結果只會越來越窮。

其實這句話的主要是來說後半段的話,即是關於搬家的事,搬遷時,俗忌太歲。《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假令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因為面對太歲所在方位和背向太歲所在方位遷居皆兇,古話意思就是說為了穩妥起見,搬遷時必須避開太歲。

除了要避開太歲神之外,民間還有“臘月不搬家”的習俗。浙江一帶又忌正月、九月遷居,裕固族俗以為虎日、狗日、鼠日、蛇日為凶日,忌諱於是日搬遷。由此可見人們均視搬遷為大事,不能不慎重對待之。否則,或者會由此而遭受兇禍。

鄂西地區除了臘月不能搬遷以外,六月(指陰曆)也是不能搬家的,可見每個地方風俗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但遇有特殊情況,如洪澇災害,疫病死亡等情況就不能不遷居了。在這種情況下又認為“樹挪死,人挪活”,所以“輒捐棄舊宅,更造新居”。古還有孟母三遷,我認為這裡只是說了農民朋友的一些習慣文化。

在農村搬家也有講究

第一、要對新房進行清掃,然後再搬進去

古人在搬遷的時候講究“先清氣場後入住”,也就是說在搬遷之前要先將房間的角角落落進行徹底的大清掃,將各種垃圾及時的清理出房間,保持環境的整潔,衛生,同時還要在陽光充足的時間打開門窗讓房間通風換氣一段時間。在選擇好日子搬遷當前或前一天,燻上幾節艾草讓房間充滿清香,給人們一種舒心暢快的心情。

第二、搬遷不可忽視的物件要備齊

在古代,搬家過程是需要破煞,敬鬼神的,因此,必備上七寶和火盆是搬家的講究之一。在現代,其實同樣也是如此,我們雖不說是敬鬼神,但也是對新生活的一種嚮往。所謂的七寶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既然是搬遷就是要確定在新房子里長久的居住下去,沒有這些生活的必備品那也是不可能的了。搬家時門口放上火盆從上面跨過去,代表了人們對家庭以及家庭成員氣勢旺盛的一種期待。

第三、要養植上一些生機旺盛的綠植

綠植代表的是一種頑強的生命力,是一種蒸蒸日上的繁榮,因此在搬家的講究當中就有了“新房裡要擺植物”的說法。房主可以在花卉市場購買一株系紅綢的植物擺放在客廳,或者開紅花的盆栽放在客廳的桌上,這樣寓意著可以給家庭創造生機氣氛,也可以帶來繁榮與火熱。

第四、搬家首天,請親朋好友來吃首頓飯

搬家首天,也就是住進新家的第一天,開火做的第一頓飯,需請親朋好友來吃首頓飯,表示日子將來紅紅火火,人丁興旺。

以上就是本人銘蘿的回答,非常榮幸,感謝受邀!


銘蘿趣齋

過去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是很有道理的。

過去在農村生活條件很差,燒火做飯都用柴鍋土灶,冬天天氣很冷,經常用柴禾燒火炕用來取暖,每天做飯時都要用兩個土灶或兩個以上,一個用來做飯,一個用來燒水燒炕,而另一個用來炒菜,通長先把做飯的灶火引著,然後在分引其它灶火,冬天灶裡很涼又潮還有灶灰不容易引著,有時候為了引其它灶還把做飯的灶火給弄滅了,所以就有了火搬三道熄的說法。



過去農村人很少搬家,一是本身家裡就很窮,很少有象樣的東西,每搬一次家都得要制一些象樣的家當,比如炕蓆得買新的,最少也得買個牆櫃,箱子等,在加上請人吃飯都得花錢,搬一次還能撐的起,搬三次農村有句老話叫《敗家》,真的會窮上加窮。
可現在不一樣了,家越搬越大,越搬越富,有的農村人都搬到了城裡,住進了樓房,這句話應該改一改叫人搬三道富。


都俠廣場舞

農村俗語:火引三堆息,人搬三次窮。是什麼原因呢?火者見氧生化,無氧致死。火者又內藏磷質燃盡便滅。此意為:從爐中取出一火炭最多可引燃三堆柴火而自滅也。到第四堆時便不能引燃了。而家搬三次窮者。有三種關鍵要素要掌握:一是地磁學。二是陰陽風水學。三是搬家擇吉學。而地磁學者,主要是住宅地磁熱能的生髮與人的生物磁相融合,若地磁破壞,其宅不旺,而經常挵動搬家,使地磁能量達不到一定的熱能而溫宅。是以財難興丁難旺,又比如鐵路傍,鐵塔傍。變電器傍的住宅,地磁必會受到輻射,振動而被破壞,使宅中不吉。二是風水學,一般的住宅不可隨意變動,風水是修養出來的,任意搬家會使風水逆襲而凶多吉少,而一個好地理也不是好找的,龍脈虎山最怕擾亂不安,是以家宅不宜勤動,不是災難纏身,不可任意挵動也。而窮敗門,富敗墳是其理也。三是擇吉選時問題,隨意搬遷,不分黑黃道吉凶煞,不看二十八宿值日,不擇吉避兇,胡搬一氣,沾住兇星惡煞必災禍連天也,而一年四季中,無論吉凶,家絕不可挵動三次也。

淺論: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這句話沒毛病,凡事凡物都是有生命週期的,都需要一口氣提著,把這一口氣浪費到沒有用的地方,便是對生命最大的漠視。

不管是人還是火,為什麼會搬,首先肯定是出於對原來環境的不滿意,一次不滿意可以理解,兩次也能說得過去,但凡事不過三,三次還要不滿意,那就得從根本上考慮你自己的取捨問題了,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變得很嚴重了,更嚴重的是,如果你將這種搬來搬去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那麼你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很難估量了。

這不得不從頭講起...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從更多層面上得益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包括對於事情的看法,道理的認知,而且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每個人能夠生存下來都有自己的信念作為支撐的,就好比如說有的人天生覺得自己有一定的使命感,必須要做出一定的成績;可有的人覺得人生一輩子只要安安穩穩就好,不必求圖太大的發展;有的人覺得我只有對人友善才能得到友好的回報;可有的人又覺得作為一個人只能先對自己好,對自己好了才能夠有精力去照顧和關愛其他人;就這些許許多多的觀點而言,你可能會有頭有據覺得他們那些說的確實有道理,那些說白了根本就是在胡扯;但從更大的角度來看,你的評頭論足又何嘗不是這許許多多中的一種?

但是,有些觀念是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這一點,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就說說這個“堅定”二字,你可以理解成守舊,又或者是老頑固,但我覺得這恰恰是人性當中最值得被讚美的地方,要做到堅定可不容易,因為我從來不信一個對於社會懵懂無知的人會堅定,因為這往往對於你對事情認識的深刻度有關的,而我們都知道,是非經歷不知難,可真正的難,往往是那些孤獨無助的感覺,甚至是令你失望沮喪的低落。有的人是真害怕這些東西,害怕這些噩夢一般的事實,所以就會不由地想到逃避,遠離它們,總覺得逃離了他們就可以重新獲得舒適和歡愉,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選擇逃避,選擇脫離,殊不知在這一次次的逃避和脫離當中也已經消耗了你過多的代價,而你的內心也漸漸地習以為常了你的逃避,漸漸地把這一次次逃避當成了理所當然,所以事實上在你不知不覺當中,你的抗壓力,對於事情的處理能力已經在逐步的下滑了。

所以結果就是“火搬三道滅,人搬三道窮”了。

有些時候,我們不僅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更重要的是也要承認自己選擇和判斷的缺陷和侷限,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人生在世,本來好多事情如果你想十分滿意的話必須是:擇事四分,謀事五分,另留一分與天意了。


夜雪聽封

“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說到底是對於搬家的一種說法。


古時候,人們的生活很落後,沒有電,也沒有汽車。一般人家裡,都是用土塊,泥巴盤了灶臺,然後燒柴火做飯。


在一個灶臺裡面燒的很旺的火,如果轉移到另一個不曾著火的灶臺,火候就會大減,幾次撥弄之後,火就熄滅了。


這就是所謂的“火搬三道息”,這裡的三道並不是實數三,而是一個虛數,形容次數多。

搬家就如同搬火,一個很興旺的家,搬到另一個地方。


在搬的過程中,有些傢俱就損壞了,也有的東西防不住弄丟了,經過幾次折騰,家裡原有的東西就破敗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人搬三道窮”。


很顯然,在現代社會“火搬三道息”的說法應該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對於“人搬三道窮”的說法,卻被很多活生生的現實推翻了!


作家張愛玲曾經從內地搬往香港,又從香港搬往美國,她短短的一生大約搬家200多次,可以說創下了威尼斯世界紀錄。


也正是她一生這樣不斷地輾轉,才為今天的中國文壇留下了諸如《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可貴的文學作品。


日本的川端康成也是一位搬家名人,幼年時他不斷搬家是因為命運的捉弄,自從進入大學以後的搬家卻是他主動而為。

他因為不斷地搬家,經歷了許多別人不曾有的經歷,積累了很多生活素材,最終成文壇新人。


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在特定的環境中,思想就會變的狹隘,腦袋就會生鏽。


這時候如果多出去走走,多見識見識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人的做事方式、思想,開拓視野,頭腦就會靈活起來,對待生活的方式也會變得多樣有效。


所以現在的人更崇尚“人挪活,樹挪死”的說法,樹要紮根,一挪動樹根就會斷。


所以就容易死,而人當然完全不同了。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既便是農村出生的人也有很多脫離了土地,依靠自己的手藝或學識就可以創出一片天地。


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發生在身邊及自身的事情,不能侷限在前輩人遺留的舊思想中。


搬家也一樣,當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或工作,需要我們搬家時,我們當然不能受舊思想的束縛而畏縮不前。


我們要相信人挪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