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上兴趣班了”,身为家长的你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吗?

关于报兴趣班这件事,现在的宝爸宝妈普遍都“尊重”孩子的意愿,会根据孩子的喜好报相应的兴趣班,本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认真学习了,但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才刚学了几天,孩子就表现出有点不耐烦了,和家长说:“我不想学了。”那么此时,身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是该继续做一个”开明“的父母,还是要让孩子继续坚持呢?笔者认为,我会优先选择后者。

当孩子说“不想上兴趣班了”,身为家长的你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吗?

不要打着“尊重”孩子的旗号,而让他学会放纵

上兴趣班的前提是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方向,征求完孩子的意见之后而做的决定。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

孩子毕竟还小,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当他深入接触之后可能会因为学习过程的枯燥而选择逃避。而我们要让他知道,许多事情的过程就是会经历枯燥,要学会接受枯燥的过程,坚持下去。坚持过后将有所获。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坏习惯。

当孩子说“不想上兴趣班了”,身为家长的你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吗?

该如何劝说孩子继续学习呢?

“逼迫式”的学习,虽然能在表面上奏效。但只要孩子的内心没有完全接受,那么内在的潜力是不可能完全呈现出来的。所以需要我们的“循循善诱”,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这个例子: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学钢琴,七岁时获得了“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八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当时,他太太以为家里就要出一个钢琴家了,于是开始给女儿加量。本来是每星期学习一个半小时钢琴,增加到每星期五个小时。

这使女儿一下热情骤减,就在她要放弃的时候,俞敏洪对女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宝贝,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

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如果能有钢琴、音乐陪伴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

要不要继续,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

听完这番话后,她女儿不但没有放弃钢琴,反而更加自觉地练起了钢琴。后来,她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流畅,而且也开始对其他乐器产生了兴趣。

当孩子说“不想上兴趣班了”,身为家长的你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吗?

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孩子的付出,还要家长的陪伴

虽然说上兴趣班是孩子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帮孩子缴完费用之后就当甩手掌柜。孩子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的陪伴。在途中有想要放弃的念头是正常的,孩子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关注。具体可表现在当孩子画完一幅画之后,我们的真诚点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在一旁静坐陪伴。相信这些小举动会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在陪伴中,教会孩子学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

蔡康永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当孩子说“不想上兴趣班了”,身为家长的你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吗?

综上,笔者认为有一些重要决定还是得我们帮助孩子下定决心,各位宝爸宝妈有何意见呢?欢迎留言评论与我们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