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这9件事,至少跟孩子一起做1件!|特别关注

五一小长假,这9件事,至少跟孩子一起做1件!|特别关注

老师家长,五一小长假,你和家人有什么计划?

简单地讲,假期计划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下面这9件事,不妨试着做几件,让自己和孩子都有收获!

外出玩耍派:不出去玩简直辜负大好时光!

1.短途旅行,全家彼此亲近的好机会

3天小长假,可能不大适合规划远途旅行,短途旅行成了很多家庭的选择。跟孩子一起选择向往的目的地、规划路线、整理行囊,在路上跟孩子聊天漫谈,带上相机保留下全家人欢喜的笑脸……这样让全家人彼此亲近的回忆,在孩子长大后回头再想,没有人会后悔。

2. 踏青放风筝,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也许只是近郊的一片草地,却能伴着暖洋洋的风吹散孩子心头成长的烦恼;也许只是薄薄一片绿油油的小草,却能点亮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睛;也许只是一只轻巧的风筝,却能放飞孩子彩色的梦想。开学两个月了,在紧张的一学期当中,就这样给孩子撑开一道时空的“缝隙”,效果或许真的出乎意料……

3.采摘,享受丰收的快乐

樱桃是怎么来的?草莓长在哪里?原来香蕉树长成这样!别看孩子平时对水果不感冒,如果是用他们自己小手一颗一颗、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的,味道就大不一样了!全家人一起感受丰收的快乐,或许数年之后,这种快乐再降临时,正是孩子金榜题名的时候啦!

逛馆刷经验派:各种馆,走一趟!

小长假当然也可以是让孩子借机提升的机会。这种“提升”可不是单纯分数上的,也可能是一种感受、经验、见闻——

@奋发图强:计划好了啊。孩子自己提出来去图书馆呆两天,然后去新华书店。


@王世朋少先大队辅导员:到图书馆看书学习。

4.长“姿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还有很多家长老师在制定小长假计划时,目光都瞄在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之上。比如,因为4月23日是国际图书日,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之后的整个月看作是“读书月”,图书馆自然而然成为很多人“逛馆行”的首选。当然,去博物馆感受泱泱中华千年不断的文脉,去科技馆了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在孩子成长路上,哪个不是不可或缺的“路标”呢?

5.强身健体:把体育馆当一次“加油站”

健康是一切的本钱,在很多家长的计划中,小长假的第一要事是让平时忙于学业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去体育馆游泳、打羽毛球、滑冰,看孩子一扫长期思考学习的疲惫,变得一脸神采奕奕,就知道这时间花得值,这计划一定没错!

6.陶冶情操:音乐馆、艺术馆走一趟!

很多人都说,走出校园之后,生命的质量高低、幸福与否取决于你能够在生活中创造美、发现美,能否回馈身旁人以美的感受。这与外貌无关,而是一种从外界汲取美、用自身表达美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成绩以外,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注意对孩子的审美培育。音乐、绘画、书法……很多家长平时就将这些作为孩子的爱好加以培养,小长假中,自然也少不了在音乐馆、艺术馆等地留下孩子的脚印啦。

“宅”家搞事情派:在家也有大收获

当然,即便没有丰富的计划,仅仅是“宅”在家里,孩子依然可以在短短3天里有所收获。毕竟,家是孩子最熟悉、最舒适的地方,只要规划得当不荒废,在家里也完全可以“搞事情”。

7.认真地全心全意地读完一本书

图书馆自然是书籍资源丰富的场所,不过面对其中浩如烟海的图书,短短3天,能够完整地读一本适合孩子的读物,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都说“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比起平时碎片化的图书时间,一个小长假总会有大片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沉浸在书里,一口气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书。那种酣畅淋漓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充实,是任何经历无法替代的。

8.不吼不叫陪孩子写作业

对很多孩子来说,小长假有一样放不下的任务就是完成作业。在有些人眼中,“陪孩子写作业”成了一份“高危工作”,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平时性格很温和、很少发脾气,可是一坐在孩子身旁看着他写作业、给孩子讲题,脾气就仿佛不受控制地暴涌。

其实,你生气,孩子何尝不惊慌?千万别让自己成为孩子恐惧学习的因素之一,小长假,学习节奏毕竟不比平时上学紧迫,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调整一下心绪,给孩子也给自己一次全新的体验,尽量不吼不叫心平气和地陪孩子做一次作业呢?

9.下厨,跟孩子做一桌美食

如果说,通过什么方式能在劳动节里,应景地让孩子体会一下劳动的滋味,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受,体量父母平时操之家务的辛苦,那么做美食可是个好主意!做美味佳肴、烤面包饼干、自制酸奶、冰淇淋……你和孩子一起体验过吗?如果做美食原本就在你的计划里,那么千万别忘了带上孩子一起来!哪怕他还只会择菜、洗水果、切些大小不均的食材,也一定别把他挡在厨房外。在劳动节这个日子,千万别做那种跟孩子说“你只管学习,其他的不用管”的父母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