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與民同心 為您守護

2018年5月15日是公安部確定的第九個全國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為有效防範經濟犯罪,提高人民群眾防範意識,增強群眾對經濟犯罪的辨別能力,5月15日上午,高臺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聯合城區金融部門在縣城中心廣場開展了主題為“與民同心 為您守護”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集中宣傳活動。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宣傳活動中,經偵大隊民警與銀行工作人員通過懸掛宣傳條幅、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諮詢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講了銀行卡犯罪、假幣、假髮票、非法集資、傳銷等熱點經濟犯罪的本質及其特點,重點介紹了銀行卡犯罪的手段、假幣識別技巧、假髮票、傳銷犯罪、非法集資犯罪的危害等相關知識。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此次活動,共設立經濟犯罪舉報點和諮詢臺5處,展示宣傳板20塊,懸掛橫幅15條,發放宣傳資料1000餘份,接受群眾諮詢300餘人次。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515宣傳日 高臺經偵與您相約中心廣場

接下來,蜀黍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經濟犯罪

常見經濟犯罪——假幣

某些犯罪團伙為了利益,大量印製假幣並流通到市場中,使很多人深受其害,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掌握一些假幣的識別方法,以防自己受騙。

假幣識別口訣:一看、二摸、三聽、四測

一看:就是靠肉眼仔細觀察鈔票的顏色、圖案、花紋等外觀情況。觀察票面顏色、白水印、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線、膠印縮微文字、隱形面額數字、光變油墨面額數字和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等特徵。

二摸:就是指依靠手指觸摸鈔票的感覺來分辨人民幣的真假。人民幣紙張手感光潔、厚薄均勻、堅挺有韌性;假人民幣用普通商業用紙製造,厚薄不一,手感粗糙、鬆軟、挺度差,還有的表面塗有蠟狀物,手摸發滑。

三聽:就是指根據抖動鈔票發出的聲音來判別人民幣的真偽。人民幣是專用特製紙張製成的,具有挺韌、耐折、不易撕裂的特點,手持鈔票用力凌空抖動,手指輕彈,或用兩手一張一弛輕輕對稱拉動鈔票,均能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而假幣聲音發悶,且易撕斷。

四測:藉助一些簡單工具和專用儀器來辨別人民幣的真偽。可以藉助放大鏡來觀察票面線條的清晰度、膠印微縮文字、膠印對印圖案等;用紫外燈光照射鈔票,觀察有色和無色熒光油墨印刷圖案;用磁性檢測儀檢測橫號碼的磁性。

常見經濟犯罪——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形式和手段層出不窮,矇蔽人民群眾,損害人民利益,為了避免傷害,我們必須需提高對非法集資的認識,保護自身財產不受損失。

常見非法集資的手段有:

1、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為吸引群眾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2、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註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以簽訂合同、投資理財、投資入股等名義,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3、以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為了騙取社會公眾信任,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採取聘請明星代言、在大的電視臺、廣播、報紙上發佈廣告、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僱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製造虛假聲勢,騙取社會公眾投資。有的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和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騙取社會公眾投資。

4、利用親情誘騙

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係,用高額回報誘惑社會公眾參與投資。有些類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係,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蜀黍提醒廣大群眾,務必謹慎投資,高度警惕。

常見經濟犯罪——傳銷

傳銷

傳銷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髮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髮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取得利益。

以發展會員、加盟等名義要求您繳納資金、購買產品、發展下線,並以下線所交納的資金或銷售額為報酬依據的,均涉嫌傳銷違法犯罪,請提高警惕!

一、誘惑力十足的“誘餌”。

  傳銷組織者或“上線”往往編造“高薪招聘”、“提供就業”、“投資做生意”等極具誘惑力的理由。

二、假裝溫馨的“親情友情”。

  傳銷人員往往將個人人際交往網絡成員作為首先考慮吸納的對象。

三、難以抗拒的“精神控制”。

  不間斷地進行高強度“洗腦”,全面營造“傳銷致富”的氛圍,從精神上控制新加入的傳銷人員。

四、似是而非的“營銷理論”。

“消費聯盟”、“連鎖加盟”、“框架營銷”、“互動式科學營銷”等層出不窮的新名詞,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假。

五、虛張聲勢的“互聯網傳銷”。

  藉助互聯網推銷實物產品,發展下線,或者靠發展下線會員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佣金回報。

  六、時常變幻的“傳銷噱頭”。

  傳銷組織者、策劃者還利用“股票分紅”、“會員制”、“電子商務”、“資本運作”、“連鎖經營”、“直銷”等種種噱頭。

七、厚顏無恥的“政治旗號”。

  傳銷組織者打著“支持西部大開發”等幌子,曲解國家政策,增強傳銷欺騙性。

  八、涉黑性質的“暴力傳銷”。

  以限制人身自由為主的“暴力傳銷”,對新來的人員,傳銷組織者收掉其身上的手機、財物和身份證件,派人跟蹤和監視,限制人身自由。

常見經濟犯罪——合同詐騙

合同詐騙犯罪最常見的作案手段有:

1、以假亂真“飾耳目”。犯罪分子以虛假的證明材料虛構不存在的單位,或偽造身份證明、冒用他人名義,在簽訂合同騙取錢財後就溜之大吉。

2、招搖撞騙“唱空城”。犯罪分子虛構購銷產品、發包工程、投資協作等名目騙籤合同,待收受對方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得到擔保財產後迅速逃逸。

3、一唱一和“演雙簧”。犯罪分子利用媒體和網絡先發布虛假廣告,冒充國家行政機關、國有企業、部隊和知名民營企業等單位名義,以緊俏和滯銷商品為誘餌,通過以一方需購買某種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來演“雙簧”,隨後誘惑第三方參與進來,上當受騙。

4、虛張聲勢“空手道”。為證明自己“有經濟實力”,犯罪分子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虛假的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等作擔保,誘使對方當事人信任,再利用經濟合同詐騙錢財。

5、先舍後取“釣大魚”。犯罪分子本沒有實際履行能力,為達到其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使對方當事人相信其履約能力和誠意,進而與之簽訂標的額更大的合同,待詐騙到大量錢財後立即銷聲匿跡。

6、高進低出“連環套”。犯罪分子先以高價簽訂買賣合同並交付小額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貨款,在騙取對方信任後,想方設法拿到全部貨物,然後迅速將這些貨物進行低價傾銷,隨後迅速逃跑。

蜀黍在此呼籲大家

關注身邊的經濟犯罪,提高自身防範意識,共同參與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工作.

當然,蜀黍也將一如既往堅守在崗

用實際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捍衛群眾的利益,守護千家萬戶的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