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滅這個國家,又不被兒子認同,都是因為一個男人

秦始皇不滅這個國家,又不被兒子認同,都是因為一個男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中國,創立帝制,當上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你知道嗎,在當時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被秦始皇消滅了。當時,還有一個小國碩果僅存,並沒有被徹底的從地圖上抹去。這個國家還有自己的君主,並且保留了宗廟祭祀。

秦始皇

這個神奇的國家就是衛國,一個戰國時代的小國,小到只有作為大國的附屬才能生存的小國。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先是作為魏國的附屬,秦滅魏後又作為秦國的附屬,卻要比戰國六雄都要活的長久。

以秦始皇的雄心壯志為什麼滅了六國後,會把這樣一個小國留存下來?難道是因為始皇帝不想打仗了嗎?不是,秦滅六國後,始皇帝又開始了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的征程,而衛國本來就已經是沒有任何戰鬥力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是不存在的。

那又是為什麼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秦國崛起的大功臣,一個叫公孫鞅的人。什麼,公孫鞅你不熟悉?那麼換一種叫法,叫商鞅,這下總該如雷貫耳,人人皆知了吧。

商鞅原本是衛國人,而且是衛國國君的後代。有一種說法是國君的兒子稱為公子,國君的孫子稱為公孫,商鞅當時被叫做公孫鞅很可能就是當時衛國君主的直系孫子。後來,公孫鞅由於幫助秦國收復了河西之地,因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這才稱之為商鞅。

秦朝軍隊天下無敵

然而,商鞅對於秦國真正的貢獻在於他在秦國進行變法,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並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為秦國立下了不世功勳,這一切都是秦國興起的根本,為以後秦國統一中華打下了基礎。

但是商鞅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秦國是有很大的阻力的。特別是遭到了一些舊貴族和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阻止新法令的實行。而商鞅也絕不服軟,以鐵血手段進行回應。他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七百名囚犯,河水因之變紅,岸邊哭嚎震天。矛盾在激烈的時候甚至連國君的弟弟,儲君的老師,贏虔的鼻子也割了。這自然是同舊貴族們結下了血海深仇了。

當變法的堅定支持者秦孝公死後,繼承者秦惠王終於在舊貴族的強烈要求下把商鞅給車裂了。

秦始皇不滅這個國家,又不被兒子認同,都是因為一個男人秦惠王雖然殺了商鞅,但是在內心對商鞅的做法還是贊同的。所以保留了變法的內容,對於新法並沒有廢除。後來秦國的歷代國君在這一點上都是看法一致的。

對於商鞅只是當時的局勢不得不這麼去做,不殺商鞅,新法施行的阻力會更大,鬧不好,秦國宗族內部就要分裂。所以,商鞅的死是對秦國內部矛盾的一個緩衝。

正是因為如此,在秦國的歷代國君心裡,對商鞅似乎總有一點愧疚感。所以在對待商鞅母國-衛國的政策上歷代秦國國君都顯得比較溫和。甚至到了秦王政這一代,在大軍一掃六合的情況下仍然保住了衛國的宗祀。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顧及到了秦國和商鞅之間的淵源。

但是,秦始皇的這種做法並沒有被他的兒子胡亥所認同。在秦二世胡亥統治時期的公元前209年,衛國的君主被二世廢為庶人,衛秦始皇不滅這個國家,又不被兒子認同,都是因為一個男人國徹底的滅亡了。當然,兩年後,秦王朝自己也被楚軍滅了宗祀。

秦二世不僅葬送了江山還把自己搭了進去

秦始皇雄才大略,胸襟寬廣所以能建立不世功業,而二世胡亥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則葬送了祖輩打下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