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为什么人称戴老板,戴笠的军衔是什么等级的?

可可

说起戴笠其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国民党政权最有名的特工首脑,组建并长期主持国民政府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工作,在抗日战争中,严厉打击、制裁了汪精卫、傅筱庵、张啸林等一大批敌伪分子,并与美国海军部联合成立了反法西斯情报合作机构中美合作所,在密电破译、气象资料搜集、心理作战、特工训练等方面表现不俗,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做出了贡献。

戴笠黄埔出身,此后一直追随蒋介石,曾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组建军委会调查统计局,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贺耀祖担任第一任局长,戴笠以副局长身份主持日常工作。军统局在抗战期间扩展迅速,建立了庞大的分支体系,其正式注册人员就有45000人,这还不算忠义救国军、交通总队等武装特工部队。

按照惯例,军统单位和人员分秘密和公开两条线,以秘密指挥公开。所谓秘密单位就是军统局本部和派驻各地的区、站机构,这些单位和人员一般不会进行公开活动,秘密单位的特工虽然是军人,但很少穿军服,单位也不会悬挂标志和名称,这和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军统形象大相径庭;军统公开单位指的是由军统局控制和掌握的正式军政机关,一般有各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兵工署稽查处,财政部缉私署,各省市警察局,各行营、战区、"剿总”、长官公署、绥靖区及作战部队的情报处等等,这些单位的负责人一般由军统高层人员担任,军统局执行公开任务就由这些单位出面,这些机关也接受军统局的领导。

戴笠在军统内部威信极高,部下对其大都毕恭毕敬,鉴于军统所从事工作的秘密性质和戴笠在军统的家长地位,所以内部人员一般称呼为他为“戴老板”,很少叫“戴局长”。

对于戴笠的地位,很多人不太清楚,有的人甚至认为戴笠是见官大一级,是国民党内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这就大错特错了。有个读者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戴笠和何应钦谁官大?这位朋友肯定是电视剧看多了。

戴笠权力虽然不小,但在国民党内部资历很浅,地位也不高,套用今天的级别,顶多算个副部级,蒋介石之所以让贺耀祖兼任军统局长就是因为戴笠的资历还不够。

至于戴笠的军衔,很多人不清楚,其实他只是个陆军少将,还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正式公布的。可能有人说不对,因为戴笠有身着陆军中将军服的照片。这就牵扯到国民党时期的职务军衔和叙任军衔,简单说,职务军衔是临时军衔,一般是军衔+职务,比如少将师长,是单位内部自封的,职务没了,军衔也就随之而去,军统局内的大部分军衔都是这种职务军衔;叙任军衔是国民政府公布的正式军衔,一般是兵种+军衔,比如陆军上将,这是终生的。戴笠的中将就是职务军衔,而陆军少将则是正式军衔,直到飞机失事去世后,才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民国年间那些事

泄药。这个问题之前有回答过, 戴笠是黄埔六期肄业,应该讲在黄埔系军事系统中算资历较浅的,机缘巧合,以出色的情报和特工能力逐渐获得蒋介石的信任。为了制衡二陈的中统,从复兴社特务处起,戴笠便一直受到蒋氏重用。

1938年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经蒋介石提议,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武汉分家,徐恩曾的第一处转隶国民党中央党部,挂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以徐恩曾为副局长主持实际工作;戴笠的第二处继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招牌,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军统”。



这是一个权力和级别都较高的单位,并且是现役军事部门,在比较讲究论资排辈的黄埔军界,戴笠这个六期肆业生显然是不够份量的。于是蒋介石转寰一下,以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军界元老贺耀祖中将(后为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挂名军统局局长,以戴笠为副局长实际主持工作,以郑介民为主任秘书协助工作。

贺耀祖比较识趣,从来不插手军统业务,郑介民因为资历高于戴笠,干脆不来就职。所以戴笠在军统局是一手遮天的,他只对蒋介石负责。不久他提升自己的同乡毛人凤为“代理主任秘书”,据估计,“戴老板”这三个字应该是毛人凤发明的。



道理也简单,实际上是一把手的戴笠却是名义上的军统局副局长,下面的大特务称呼他的正式职务太尴尬了,叫戴局长呢名不正言不顺,叫戴副局长简直是侮辱戴笠,所以想出来这么个江湖气较浓的称谓:“戴老板”,于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从效果看,戴笠也默认和满意。

蒋介石是个权谋老手,深谙权力平衡之道,戴笠和他的军统深受信任,一般的集团军总司令都不敢招惹军统,所以权力极大。既然权力已经够大,衔级就不能太高了。同时戴笠的黄埔资历在那摆着,到抗日年代,黄埔一期生大半也不过中将,戴笠授少将已经不低了。

所以戴笠除特别正式的场合,很少穿军装,也是“戴老板”称呼的一个原因。



另外戴笠为了标榜自己只追随蒋介石革命、不追求升官发财的态度,从不提晋升军衔的事情,甚至连国民党都不加入,也算是个策略。

一直到1946年3月戴笠机毁人亡,为示抚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追授戴笠为陆军中将。


度度狼gg

军统中的人之所以称戴笠为戴老板,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戴笠虽然是军统的真正掌权人物、是军统的一哥,但实际上戴笠到死也只是军统的副局长而已。


在成立特务处的时候,蒋介石破格提拔能力非常强的戴笠担任了特务处的处长,当时的戴笠就因为资历以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处处受国民党中人挤兑、下绊子,以至于当时的戴笠委屈万分的想要找蒋介石辞职。

所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立军统部门的时候蒋介石就吸取了这个教训,他安排了在国民党内极有威望的高层担任了军统的局长,身份显赫却没有实权,戴笠虽然在身份上只是军统的副局长,但是军统的所有事务都是由他一个人决定掌管的。


这个时候,军统内部对戴笠的称呼就显得非常的微妙了,作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作为当时中国最为神秘的人物,如果天天在称呼上称他为副局长的话,想必谁听着也不会高兴,更何况是戴笠这样的大人物了。

于是接下来戴老板这个称呼就应运而出了,老板这个称呼亲切而且非常适合戴笠这种曾经混迹江湖的人,最重要的是在很多时候老板这个称呼会避免很多麻烦,因为军统在很多时候要求保密,所以老板这个称号在很多场合可以避免一些麻烦。

所以这就是戴笠被称为戴老板的原因了,一个是因为称呼上的尴尬,一个是因为情报工作需要身份上的保密,所以老板这个称呼巧妙的解决了很多问题。

戴笠到死都只是少将军衔,直到死后才会蒋介石追授了中将军衔,但这并不意味着戴笠的实际权力只限于少将,按照戴笠在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功劳其实是可以加授中将军衔的。

但是同样因为资历的问题戴笠才不得不在少将的军衔上踏步不动,蒋介石虽然独掌着国民党的大权,但很多时候国民党并不是他的一言堂,还在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内的派系非常复杂,甚至因此蒋介石还有过两次下野的经历,所以他想提拔戴笠的军衔也是没有办法的。

在戴笠还是上校军衔的时候,他的手下就已经掌管着几个少将了,当军统成立之后戴笠升为了少将军衔,他手下的少将们更是多了起来,仅是分布在各地的军统一级站的站长就是由少将担任的,他们与戴笠的中间还有好几位军统实权派的距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戴笠有着少将的军衔却有着接近上将的权力。


所以说虽然在很多时候出现在我们眼中的戴笠是一个足以呼风唤雨的人物,但是他在派阀林立的国民政府中却因为资历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太高的职位与军衔,戴笠的能力是无法否认的,在他的带领下军统走向了辉煌,成为了在抗日战争中令敌人胆寒的一把尖刀,无数的汉奸以及日寇首领为之胆寒,美国的媒体以及军队都对其赞叹有加,由此可见其厉害程度。


孤客生

戴笠虽然是军统的掌门人,但他的军衔一直不高,只是少将而已,这显得有些跟他的权势不配,要知道他手下的沈醉、毛人凤、姜毅英,以及各大城市分站站长等人,大多也都是少将军衔,甚至在他死后不久很多还升了中将。

还有一点,戴笠不仅军衔不高,他为了表示对蒋介石的忠诚,甚至一生都没有加入国民党,这在国民党一方都是极为罕见的。

戴笠之所以军衔不高,第一是他虽然是军统实际的领导,但他的职位确是军统副局长,局长是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贺耀祖挂的虚职,而贺耀祖的军衔是中将,所以戴笠的军衔也只能在贺耀祖之下了。

其次是戴笠虽然号称是黄埔六期,但他毕业时因故没有参加毕业典礼,没有毕业证,所以起码在明面上,他享受不到黄埔军校生的特殊加持待遇。

最后,这也跟蒋介石的用人之道有关,他给了戴笠这么大的权力,就不再给他高级军衔的荣誉,就像明朝的锦衣卫一样,权力很大,官职很小,这也算是一种上位者的平衡之道。

戴笠生前虽然是少将,不过他于1946年飞机失事去世后,被蒋介石追认为中将,其实按照戴笠在抗日时的表现和功绩,完全是配得上中将甚至是上将的军衔的。


渔樵侃史

很巧,今天是戴笠的生日。他1897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保安乡,是黄埔六期生。其下属称呼“戴老板”,既有规避直接称呼职务的尴尬,也有表忠心亲切的江湖意味。戴笠生前是少将军衔,1946年因飞机失事身亡,追赠陆军中将。

"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是"中华复兴社"的特务处。 而特务处的前身则为军事委员会密查组。

1932年,复兴社成立(也称"力行社"),蒋介石兼任社长。下设:组织、宣传、训练、特务四个处,由戴笠任特务处长,郑介民任副处长。不久戴笠又兼任由陈立夫主持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以给特务工作做掩饰。

由陈立夫任局长的军统局,不同于后来戴笠负责的军统局。

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3月,蒋介石提出了增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由徐恩曾为局长。原由陈立夫任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则全部交给戴笠。但因为戴笠在党内资历浅,在黄埔生中才是第六期,直接任局长很难服众,所以任命其为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这个职务一职到他飞机失事。局长一职则由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先后有贺耀组、钱大钧、林蔚等,也都是蒋介石的亲信。但历来挂名局长并不管事,军统工作全权有戴笠负责,并直接向蒋介石汇报和听取命令。


几苇渡

1938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设的几个处被独立出来,其中第二处被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由于戴笠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资料较浅、任命戴笠为军统局局长,国民党内部不能服众。于是蒋介石任命贺耀祖(组)为军统局局长,戴笠为副局长。贺耀祖也非常识趣,从不干预军统局的事务,实际的权力掌握在副局长戴笠的手里。因此,叫戴笠为副局长,戴笠会显得不高兴。于是乎,戴笠的手下想出来一个词——老板,这个江湖气息比较浓厚的词汇。戴笠也很乐于接受,这样既能代表自己,又不显得尴尬,掉自己的身价。

对于戴笠的军衔,通常会有少将和中将这两种说法。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在前面的悟空问答中我已经答过。国民党从1934年开始设立了铨叙军衔,军衔的晋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年限。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铨叙上,戴笠的铨叙军衔为少将。但是铨叙军衔和自己实际的职务并不相符,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戴笠也不例外,戴笠实际上也佩戴与自己职务相匹配的中将军衔。因此,我们会看到戴笠佩戴中将军衔的图片。

(佩戴中将军衔的戴笠)


历史军魂

戴笠被称为戴老板,而不是戴局长,是因为他一直就是军统局副局长。正局长是比他年深望重的蒋介石心腹。

这是蒋介石的策略,给特务权但不给名。戴掌实权但只是副局长,正局长另有其人但不管事。

所以戴称局长就有点尴尬了。

况且,特务工作首要的是秘密,称官衔是暴露自己身份,有时侯不利于工作。所以戴笠需要一个代号。

那么为什么叫老板呢?

这就和戴笠早年的经历有关了。

戴笠年龄很大才进入黄埔军校,因为之前他一直在混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滩结识了杜月笙等人。这些青帮大佬的为人处事深刻影响了戴笠。日后军统的管理很大程度借鉴了帮会的方法。比如军统执行纪律就叫做"执行家法"。

因为,杜月笙、黄金荣这些人被称做杜老板、黄老板,自然戴笠也自称戴老板了。

戴笠生前最高军衔是少将,死后追晋为中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8日国民政府令:“陆军步兵上校孙立人、凌琦、戴笠、……晋任为陆军少将。此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11日国民政府令:“故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戴笠,……应予明令褒扬,着追赠陆军中将,准照集团军总司令阵亡例公葬,并交部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示政府笃念勋劳之至意。此令。”

照此命令来看,戴笠是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才晋升的少将,一年后的1946年即去世。

可是,无论是当时人回忆,还是现存照片,戴笠很早就佩戴了中将的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看上面的命令,抗日名将孙立人是和戴笠一起晋升少将的。而在一年前的1944年5月孙立人已经是新一军军长。

更离谱的是,廖耀湘在1947年9月便是辖有两个军六个师的第九兵团司令官了,任新六军军长则是在1944年5月,但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升少将。

难道他们曾经是上校军长、上校兵团司令官吗?

实际上为了避免将军泛滥,国民政府对军衔晋升有着严格的规定。有所谓“停年”的严格限制。所谓“停年”,就是某一军衔必须停留的年数,也就是最低任官年限。

按规定,各级停年为:

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年,少校升中校三年,中校升上校三年,上校升少将四年,少将升中将三年,中将升上将用选升。

照此算起来,一名少尉要升到少将最快也要十七年半的时间。

然而在战争期间,这样的规定完全行不通,但是国民政府又机械的执行这套规定。

为此,在实际上就出现了"职务军衔"。

简单说,如果你升任了师长,而师长职务一般由少将担任,你就可以佩戴少将军衔。

这个军衔没由国民政府认证,只是为了方便实际上的使用。如果你卸任师长,也就不能再佩戴少将军衔了。

戴笠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戴笠属黄埔六期,资历浅。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抗战胜利时,军统已经有十多万大小特务,武装军队几十万。从戴笠掌握部门规模来看,他完全可以佩戴中将军衔。

另外,军统特务很多都有公开的身份,有一些特务的公开身份已经是中将了。那么,做为领导,戴笠也必须戴中将军衔。

基于此,尽管戴笠实际并未晋升少将、中将,但他仍依据惯例,在生前就佩戴了中将"职务军衔"。


故纸汇

戴笠从1928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但为什么军统的特务们和其他人,都习惯称戴笠为“戴老板”呢?

在1932年至1945年期间,戴笠曾先后担任南京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处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并曾兼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署署长、财政部战时货物运输管理局局长。

其中,从南京的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成立,到后来,特务处扩大变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再一直到戴笠乘坐飞机失事身亡期间,戴笠都是军统的实际领导人。

但人们不好称呼戴笠为戴局长,因为虽然戴笠能力出众、功勋卓著,而且在军统里拥有实际的领导权,但他至死也只是军统的副局长,从未担任过局长。


因此,军统的特务们称呼戴笠为“戴老板”,这样,即不失大体,同时也能烘托出戴笠在军统里老大的地位。

接着,在回答戴笠的军衔等级的问题之前,有书君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中国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军衔等级的划分情况。

中国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军衔分为军官、士官、士兵三个级别,其中军官的等级自上而下可分为:

1.将官,可细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2.校官,可细分为:上校、中校、少校;

3.尉官,可细分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那么戴笠属于哪个等级呢?答案是,戴笠一直到死的那一天,也只是一个少将,死后才被追封为中将。

虽然戴笠生前的军衔等级不算高,但他在情报界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无可抹灭的贡献。

其中就包括:破获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英明自导自演的失踪案、派间谍暗杀汪精卫、在东南亚建立庞大的情报网、破译日军密码等重大贡献,所以国民党在他死后追封他为中将,确实也不为过。


有书共读

"龙头大哥"如此称呼已经低调

戴笠通过塞"包袱""走后门"终于在黃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成绩吗中下水平,看不出有半点名将潜质。

1926年戴笠从黄埔军校毕业后、1928年进入蒋介石的南昌行营,戴笠相当聪明,当年就跟在戴季陶、蒋介石身边,用四川袍哥大爷"哈哥"的话来说就是要"贴得帮🐔口紧",话说蒋公原配毛福梅是江山人,戴笠围着"师娘"嘴巴很甜,一口道地江山话犹如见到娘家侄儿。
戴笠很快成为蒋介石的情报组织和秘密行动组织蓝衣社的负责人之一。

而蒋介石则是利用自己青红帮那一套江湖义气、使这批少壮力量激动不已,而蓝衣社的一切都是以推翻为目的,用暴力手段直接了当的达到目的,不说半句废话,用行动直接回答问题。

蓝衣社早期领袖贺衷寒提出的所谓"第二期目的":削藩统一国家,重整军备以抗战,禁烟,反腐败,复兴农村。

蒋介石同意並批准。并为其社拟定宗旨:开发实业,调剂劳资,统制工商⋯誓服兵役,恢复领土,还我主权。

于是蓝衣社逐渐被戴笠撑握后,开始生财有道,军商,黑白通吃。

所以部下都称呼"戴老扳"。戴老板虽然实授少将军衔,那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

蓝衣社鼎盛时期遍及全国和东南亚各地,有三十多万人,能管理如此庞大的秘密组织,戴笠的能力完全配得上"戴老板"的称呼。

而王亚樵就是在戴笠荣登"青龙堂大哥"以后,被一个翻天印打了五枪一刀。


良人执戟2

国民党中的大特务头子戴笠,本名戴春风,进入黄埔学习改名戴笠,原因是他很迷信,相信五行缺水,因笠之名,字雨农。因缘机巧,改了名倒也一顺大顺,终至青云,但死在飞机失事,一头扎进困雨沟中,倒应了因水而生,遇雨而死的五行之说。又有巧合的是,天生一幅马面,方颐大口,巧了,此人一生喜欢骑马,相书云,天生马相主大贵,曾化名马行健。以为全然附会。

且说戴笠属下皆呼为戴老板,原因有自。老板系昵称,属下鞍前马后追随其左右,经营了一个硕大的公司,明里暗里事业庞大,要人有人,要枪有枪,为蒋家立下不世之功,1949老蒋怆惶,感而有语,评定戴笠道,雨农不死,不至如此。可见戴深为蒋器重。情报机关事关重大,戴家店称为老板,实属自然。

致说军衔。准确的史料是,1945年3月晋升为少将,可是在史料之中却明明有其佩戴中将的照片,为什么?原来国民党有两套授衔系统,分别是国民政府和其军事委员会,国民政府称正式军衔,其军事委员会为临时军衔,又叫职务军衔。职务军衔随职务变动而发生改变,正式军衔则不同,比较固定。戴笠1945年3月的晋升为正式衔,此前的中将衔为职务衔,追认为中将也是国民政府所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