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第一香出自河南 傳承1000多年 女人最益 不是沉香不是印度香


我記得唐代詩人曾這樣描寫牡丹的色與香:“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春醒憶老家,踏青賞花季。牡丹真得很香嗎?這讓我今年回老家洛陽賞牡丹又多了一份期盼。

清晨,我早早地趕到國花園,沒想到牡丹比我醒得還早,滿園的花兒已悄悄地開了。牡丹園裡果真瀰漫著淡淡的清香氣味,於微微春風裡輕揚,飄著飄著,樹木香了,院落香了,人也香了。

洛陽美,牡丹香。古代詩人詠歎的佳章俯拾皆是。“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須慚傅粉郎。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唐代詩人韋莊的《白牡丹》,讚的就是牡丹香。

秦韜玉也在《牡丹》裡用“壓枝金蕊香如撲”來形容牡丹香氣之遠透。

而李商隱的《牡丹》,雖沒有提及一句“牡丹”二字,卻以“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形容了牡丹的色香之極。

據記載,洛陽牡丹香文化興盛於唐、宋,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洛陽也是中國宮廷香道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製作牡丹香需要先把原料打粉,再加入植物粘粉和(huò)香;最後才能製成線香、盤香、香粉。

牡丹香的配料十分講究,是香道中最為複雜的。與中藥配方有些類似,講究“君臣佐使”。

原來,牡丹最初被人們熟知並不是她“國色天香”的容顏,而是具有藥用價值和特殊的香氣的丹皮,其養血和肝,特別益於女人調經活血;所以牡丹皮是傳統和香中常用的香料。

點一支牡丹香,煙霧嫋嫋,悠悠飄蕩。清空一氣,攪之不碎,揮之不開。

我一直非常喜歡牡丹,然而直到今天才懂得賞牡丹不僅賞其雍容的姿態,更需全身心地投入,細細品味,方識這人間第一香。【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新浪微博 @三姐姐視界 ,微信公眾號:三姐影話【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