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中,美军战死19人,恐怖分子战死3000,为什么美军承认战败?

卖番茄红素的老张

1 .

1993年10月3日14:30分,美军针对摩加迪沙发动一次军事行动,共出动19架飞机,12辆悍马,160名士兵。

行动代号和平女神。

原本1小时的抓捕行动,遭到索马里人激烈抵抗,最后耗时15小时。

美军19人死亡,1人被俘,70余人受伤。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受损。

这是美军自越战以来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两周后,克林顿总统下令,从索马里撤兵。

8年后,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黑鹰坠落》,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黑鹰坠落》里,有的是残酷的战争场面、真实的巷战,有的是像烟花那样绽放的爆炸,像枯木桩那样突然倒地的死亡。

影片有暴力,但没有暴力美学,有英雄,但没有英雄主义。

《黑鹰坠落》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

2 .

抓捕行动针对的是索马里军事政府的政治顾问和内阁部长。

战术部署是,游骑兵的四个班分别乘坐四架黑鹰直升机,空降到目标所在的四个街区,锁死四角,负责掩护。

三角洲部队的一个班,空降目标房屋,实施抓捕。

因为行动所在区域不利于直升机停靠,抓捕完成后,由悍马车队组成的接应部队,负责将人带回军营。

从战术上讲,不可谓不严密。

影片中装备、枪械、单纵队前后配合的战术,被军事迷反复观看考据,几乎可以载入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

艾瑞克·巴纳等人干掉无后坐力炮时的手语,单兵作战时伏身奔跑的姿势。

换弹夹时,在头盔上磕一下,保证供弹顺畅,防止卡壳。

弹夹一正一反用胶带缠上,可以节省时间。正面打完,掉个面就换上另一个。

巷战时不能靠墙站着,防止被贴墙乱飞的流弹击中。

《黑鹰坠落》的残酷在于,将这些专业与荒诞并置。

这起美国越战以来最惨重的军事损失,源于一起低级到匪夷所思的坠机事件。在影片一开始报到的新兵,索降时,失手摔下直升机。

影片中特种部队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脸狐疑,追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这个在报到时,号称要“踢爆敌人”的新兵蛋子,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演。就在《黑鹰坠落》上映的同一年,《指环王:魔戒现身》上映,他凭借精灵王子莱格拉斯一角名满天下。

他的坠机,像是死神吹响的口哨,随着超级61号黑鹰直升机在护卫运送他时被击中、坠落,事情一步步滑向不可控,美军陷入摩加迪沙巷战的汪洋大海。

在这次行动中,装备精良的美军,接二连三地犯低级错误。

即便在布置任务时,负责指挥的盖瑞森将军还在强调,“根据目前的情报,一切都不确定”。

到了执行士兵那里,他们不但没有带水,连夜视镜等装备也没带。用作运输的悍马并不是装甲配置,在布置任务时,盖瑞森将军嘟囔了一句,“请求调动装甲车和AC-130炮艇机,但华府没有同意”。

就连派出人员,除了刚刚入伍的18岁新兵,还包括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文书。

在“波湾战争中煮咖啡,在巴拿马煮咖啡”后,他顶替打乒乓球受伤的同袍出任务。战斗打响时,长官叮嘱他,“向大家射击的方向开枪。”

信息也不通畅,地面人员先与空中指挥的直升机联络,再传递给后方的盖瑞森将军,将军的指示再由直升机传递给地面。

当特种部队抓捕了目标后,等运送的悍马车,就等了40分钟。

悍马车不是装甲配置,无法穿过路障,只能不停地绕路。

最后距离坠机地点一百米时,再次遇到路障,悍马车不得不决定再绕过整个城区,艾瑞克·巴纳只好提出徒步前往。

这是一次典型的办公室思维指挥下的战斗。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副产品,而任何政治斗争都免不了成为时间的笑料。

无论多先进的装备,多专业的作战才能,多令人敬畏的勇敢,多感人的同袍情义,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战争,这个最荒诞事物的配饰。

当年作为苦难标志的柏林墙,后来成为一个旅游观光点。当年真实发生的坠机事件,后来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

信仰“荣誉、勇气、献身”的职业军人,奔跑、战斗在一个盛大庄严的荒诞里。

3 .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对战争的反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视角。

这一点尤其伟大。

麦克杜伦被俘后,对方将领和他说了一句话,“我们都是军人”。这是影片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句话。

军人保卫和平,但是以杀戮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没有道德,只关乎利益。

“你们能杀人却不能谈判”,“在索马里,杀人就是谈判”,“你们真的以为杀了艾迪德将军,就能停止杀戮吗”,“我只知道没有胜利,就没有和平”。

黑鹰坠落于美军自大的尘埃里。

美军在索马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保护联合国救援组织的粮食分配。但黑鹰直升机一出现,摩加迪沙全城百姓自发地烧轮胎,制造烟雾,扰乱飞行视线。

因为不久前,在一次针对部族长老会议会场行动时,美军火箭弹炸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部族宗教领袖,温和派被彻底激怒,仇恨燃烧,站在了对立的一面。

影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在摩加迪沙,投入战斗的还有妇女和儿童。索马里人丧尸一样源源不断地扑来,淹没了坠落的黑鹰直升机。

当地居民用石块,砸死飞机里的人。

无论是用现代武器还是石块,人类从来都没有在战争这一层面,有过任何进化。

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蛮荒地带。

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两架黑鹰直升机都被击中尾翼坠落。

这是当年本·拉登对武装民兵培训的结果,他叫人在火箭弹上绑缚定时爆炸装置,专攻直升机最薄弱的尾翼。

影片中最壮烈的一幕是,特种部队两名队员舒哈和葛顿要求下飞机,“前往坠机地点救援”,经过反复确认和表明是自己主动行为后,获得批准。

两人和机上幸存的同袍一起战斗。葛顿战死,舒哈给后来被俘虏的杜伦一个弹夹,告诉他,“葛顿已经战死,我出去拼了”,“祝你好运”,然后战死。

最血腥的一幕出现在夜晚据守环节,同袍受伤,麻醉药用完,医官徒手扩张伤口,给断了的筋脉止血。铁打的汉子,发出牛一样的嚎叫。

最热血的一幕是,回到军营的士兵,决定返回摩加迪沙,营救同袍。一人说,“我不能再回去”,另一人说“大家都很害怕,但我们必须回去”。

因为打乒乓球受伤的大兵,背着武器,紧跑几步,跳进悍马。

4 .

影片的视听语言非常出色。

配乐尤其难忘,非洲鼓、弦乐在战斗中萦绕不散,唱经的声音回荡在摩加迪沙的晚霞里。

子弹声、螺旋桨声,爆炸声,呼呵声,跑动声,飞机坠地时螺旋桨叶擦地时砂砾飞溅声,构成了影片动人心魄的声效。

画面残酷,但美得不像话。

尤其是影片开始前,东非人民在自己的沙漠里,掩埋同族,抱起孩子,为死去的人缠上白布。

唱经声,萦绕不绝。

美军士兵在黄金海岸跑步,烧烤,摩加迪沙人,在楼顶礼拜。镜头温情地掠过这座即将被战火焚毁的城市,如男人的手,掠过情人的发梢。

战前是仪式感,一旦开战,是混乱。

黑鹰直升机一次次出现,划破黄金海岸蔚蓝的天际。成为动与静、蔚蓝与金黄、尘土与炊烟、人声与风声、大地与天空的分界线。

地上,悍马车飞奔,卷起一道道浓烟,久久不散。

第44分钟时,老兵刚教完伊万·麦克格雷格“子弹咻的一声,就表示敌人在向我们射击”后,一颗子弹咻地一声飞过,战斗打响。

没有暴力美学,没有英雄主义,到处是慌不择路、抱头鼠窜的人,到处是横飞的子弹,此起彼伏的惨叫,摩沙迪加成为人间炼狱。

不是具体事情降临,你永远也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凶恶,也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勇敢。

摩沙迪加的一个小男孩失手射死了站在对面的亲人,扔掉枪,趴在尸体上大哭。

这时,他由悍匪变回孩子。

一个女人走到路边,捡起树丛的AK47,向美军扫射。

风吹起她红褐色的长裙,如傍晚的云彩,如干涸的鲜血。

伊万·麦克格雷格被困在街区时,给大家磨了一杯咖啡,“磨咖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影片最后徒步跑回军营后,一个战友递给他一杯茶,“没有咖啡了,喝茶。”

他们在头顶子弹的尖叫声中,身旁无坐力后炮的轰炸中,互相鼓励,“车队一定会回来”。

在这样的情境下,回到军营的人,收拾了弹药决定“再回去”。

英雄不是不害怕,也不是天生嗜血。不害怕的,是傻逼,嗜血的,是魔鬼。害怕但还是要去营救同袍的,是军人,是英雄。

《黑鹰坠落》和以往战争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它聚焦宏大,更注目于渺小,赞美勇敢,更歌颂胆怯,庆祝胜利,更祝福失败。

影片最后,未被完全销毁的黑鹰直升机,成为摩沙迪加孩子的游乐场。顽皮的男孩坐在螺旋桨上摇晃,调皮的女孩子沿着机身来回奔跑。

行人带着小狗经过,远处是坍塌的房屋,房屋上晾晒的衣衫,随风飘摇。

“之前一个朋友问我,那是我们在派来之前,他问我,你为什么去打别人的仗。你自以为是英雄吗,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现在我的答案是不,我不想当英雄,没人想当英雄,只是有时候时势造英雄。”

反恐部队的中士舒哈和葛顿被追赠荣誉勋章,他们是越战后第一次追赠荣誉勋章的士兵。

至今,索马里仍处于战火之中。


阿郎看电影

“黑鹰坠落”电影取材自“摩加迪沙之战”。

美军部队:

4架MH-6“小鸟”直升机;6架合UH-60黑鹰直升机;4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

另外支援部队有1架P-3侦察机战区高空拍摄,3架OH-58D直升机提供现场情报,一架黑鹰指挥直升机。

7辆武装悍马,2辆货车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共12辆。

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2名海豹部队共160人,另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留守机场作为机动部队。

索马里部队:4000-6000武装民兵和市民,配有火箭筒、迫击炮等重火力。

1993年10月2日,美军进行突袭( 此战美军可谓精锐部队尽出,武器装备武装到牙齿,各项战略支援也到位。(除AC130空中炮艇部署未获批准)),虽然前期逮捕目标非常顺利,但随之而来四面八方的武装人员将他们包围,黑鹰遭到袭击,随之陷入苦战。当晚深夜,美军派出第10山地师满编连150名士兵、9辆卡车、12辆悍马救援,直到次日凌晨才脱困。

失败原因:

一.指挥部对索马里武装分子的实力过于低估,太轻敌。即便士兵也是如此,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的任务,很快就会回来,很多必要装备都没有带齐。比如“夜视仪”、“防弹陶瓷板”,未带足量的饮用水和弹药等,除了黑鹰和悍马上的机枪更未携带多少重火力支持,相反索马里人数众多还有部分重火力支持。

二.战争由奇袭变成了正面交战,三角洲和游骑兵部队擅长敌后特种作战。部队接敌后,指挥混乱,游骑兵指挥不了三角洲部队,而且部队人数不多且被武装分子分割开,所有人都是各自为战。火力上美军又是绝对劣势。

三.对敌占区情报不足便发动袭击,城区过多路障让美军车队无法机动转移。

双方伤亡:

美军阵亡19人,受伤84人,1人被俘;坠机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伤2架黑鹰直升机、数辆悍马车和3量装甲车被击毁。加上后面支援的150人,美军伤亡比例仍然高达38%,

索马里阵亡1300余人,并有大量民众受到波及。

此战是美军越战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失败,不但没有抓住艾迪德,而且战后美军被杀士兵尸体被直播游街示众,被俘虏的美军也上了电视。此事世界周知,美国国内和国际上更是一片抨击声音。时任总统克林顿在电视上单方面说出来美军撤军索马里的最后期限。

此战可以说美国战术上是惨胜,战略上惨败。最终美国不得不和艾迪德谈判妥协。1995年3月2日,随着最后一批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黑鹰坠落实际上只是电影的名字,真实的战斗叫摩加迪沙(索马里首都)之战,美军到底胜利与否,我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执着于双方的战损比,也不要太过于夸张美军的战斗力,实际上这场战斗到后期美军实在扛不住了还求救了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部队,恐怖分子也只是死亡了一千人左右,没有三千人这么夸张。战斗过程我就不长篇累牍了,大概就是美军在索马里充当民主斗士,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索马里军阀艾迪德的两个高级幕僚,外围抓捕结束以后遭遇了成千上万索马里民兵的伏击,导致被打下两架直升机,最后死伤惨重,狼狈突围的故事。详细情况说起来太长,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索,关于这场战斗为什么称之失败,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美军损失巨大

参与这场战斗的主要是16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特种部队以及负责运输的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这三者都是美军中的精英,游骑兵是从普通部队中选拔训练考核,合格就授予游骑兵臂章,通过率一般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而三角洲部队是和海豹突击队一样美军最高等级的特种部队,主要从游骑兵和绿色贝雷帽中选拔。负责运输的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第1营是德黑兰解救人质事件结束后专门成立的用于特种部队空中支援的部队。






在摩加迪沙之战中,在我们看来只是损失了两架直升机,死了16个人,被俘虏1人,好像没什么,可是这三只精英部队总共在索马里只部署了180人和16架直升机,只看战死率就高达10%,如果加上受伤73人,整个伤亡率高达50%。如果在后期盖瑞森将军没有紧急呼叫美军第十山地师和巴基斯坦自己马来西亚的维和部队支援,陷入全军覆灭都有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也认为这是越战后美军单次战斗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对战AK47和RPG火箭筒的索马里游击队,当时一超独霸的美国人打出这么难看的战绩确实没脸说胜利。


美军没有达成军事政治目的

摩加迪沙之战后,索马里人拖着美军尸体游街侮辱的视频通过电视传向了世界各地。这不仅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全世界都认为美军过分干涉索马里的内政,索马里人更是认为美国人就是来抢夺自己国家的油田开采权的,这让当时的克林顿感受到了极大的执政压力,不得已只能放弃军事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主动联系当时的索马里军阀艾迪德谈判,在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之后,十一天后被俘美军和美军尸体被释放返还,随后美军部队从索马里这个伤心之地退出,1995年3月2日,随着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以美军为首的维和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总结


军史吐槽君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战争不以消灭人数来定输赢,而是以是否达到战争的战略目标来定义的。最明显的就是1945年的柏林之战,苏军伤亡比德军大得多,但是没人说德军赢了。美军能承认自己输了,不丢人。反而是我朝1962年的战争,国内媒体包括90%的网友都说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歼灭对方几个旅,抓了多少战俘……但是从来没人敢说我们其实完败!因为这战丢了藏南,印度从此公开在藏南驻军,更要命的是还比原来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现在这后撤的20公里全让印度控制住了,去年洞朗出事的对面,全是印度的永久工事,有机会去那旅游的,一定去看看,不过要到边境上要办手续,不是人人都能去,有个技巧,你可以先去印度在到边境就容易了。所以印度敢在洞朗呆两个月,屁事没有回去了!


东吴龙抓手



首先更正一下索马里武装分子战死3000这个说法,不知道题主是在哪里看的,美国没有丢原子弹的话,就是割三千株草也要时间人力吧。

美国折戟索马里事件,起因是美国想通过特种作战行动抓捕军阀头子爱迪德的助手,最终胁迫爱迪德接受联合国调解和安排,恢复索马里和平。这个爱迪德也是个传奇人物,在美国读过书,参过军,还是海军陆战队员,所以美国那一套行动章程他是了如指掌的。


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美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不是在跟一支游击队作战,而是跟整个摩加迪沙的所有人民作战。因为在爱迪德的宣传中,所有人民都憎恨外来侵略者。

美军在得手后返程过程中遭到伏击和突袭,损失三架武装直升机,死亡十九名特战人员,被俘一名。共计伤亡70余人,救援过程中美军进行空袭,致摩加迪沙人民和武装分子伤亡逾千人。

所以美国装备再先进,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伤亡1000多人不是武装分子,大部分是遭池鱼之殃的普通百姓。在那种激烈巷战环境下,就是要一个一个的把武装分子找出来,找到3000名武装分子也会把160名大兵累死,何况全部歼灭?

伤亡那一千多人是在美军空中支援时无差别空袭的结果,作为一次有目标的作战行动,目标没有达成,还导致了巨大伤亡,并在爱迪德的国际宣传下造成灰头土脸的巨大影响,这当然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



谢金澎

黑鹰坠落中三千多战死的只会是平民,不可能是恐怖分子,恐怖分子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可供战死!三千多人的武装可是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以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为例,常年维护其统治的军事力量也不过几千人而已。美国一战就能打掉一支国家卫队规模的武装力量?美国人在把全世界当傻瓜!在当时的情况是索马里出动了一千三百多武装人员,然后战死大约在三百人左右,其余人员被巴基斯坦军队驱散。至于打死的那几千人则是后来美军报复屠城所为。

在真实战场上,真正的武装人员很难被打死的,包括士兵的伤亡率其实也是很低的,被打死的大部分是平民!由于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使得这些武装分子拥有了一些相应的战斗素养。他们懂得隐蔽,懂得操作各种武器。按着黑鹰坠落当时的情况,能够打死19名美军特战士兵的武装力量绝对不是乌合之众。而以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为例,平均每一个b52轰炸机的飞行架次才能炸死一名武装人员。因此,说打死三千恐怖分子只能说是美国屠杀当地平民泄愤而已,然后再给这些平民扣上恐怖分子的称号!

至于黑鹰坠落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军事行动!这起战争的起因是因为一架黑鹰直升机被武装分子击落,然后美军展开的对这架直升机人员的营救与支援。结果呢,原本只是一架战机被击落,一架战机的人员需要营救,结果反而搭进去更多的直升机跟人员。甚至不得不向巴基斯坦驻防部队求援,最终,巴基斯坦军队成建制推进,驱散了索马里武装人员,护送剩余美军战士离开,美军甚至来不及带走战死士兵的尸体,最终还被索马里人拿去游街!这是一起从头输到尾的战争!


优己

黑鹰坠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的,1993年的索马里行动中,美军因为情报泄露,导致两辆黑鹰武装直升机被反动派的RPG火箭弹击落,并导致整个城市的反动派前来抓捕美国大兵的事件。最终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候因为得到基地的驰援才得意返回,虽然击毙了3000名反动武装,可是自己也有人战死。

另外我不认为他们能击毙这么多人


其一,现代战争中,尤其是美国,很多吨,没你看错,是吨,这个单位,很多吨的枪支弹药才能打死一个人。据统计,一二战时期,杀一名敌人大概要消耗两万发子弹。抗美援朝战争消耗掉了五万发子弹,而越战升级到了二十万发。海湾战争时期已经可以用吨来形容了,当今世界战争,就需要更多的子弹。

其二,我讲一个笑话,发生在我个人身上的,一次我们同学组织去喝酒,当天都挺尽兴,最后是我代表班级去结账,一共喝了一件半的啤酒,10多个人,评论也就是一人一两瓶而已。可是第二天,有的同学说自己喝6瓶,有的说喝8瓶。说多少的都有,就没有说一两瓶的,我说你们说的这些全部加起来都得喝个四五件,关键我去结账的我不知道咋回事么?

所以说具体击毙多少人根本不确定,同时飞机也炸毁了,目标也丢失了,作战人物没达到,己方还死了人,能不失败么?

战斗经过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说是发现了头目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

1993年10月3日下午3时32分两辆直升机互送地面车队向目标前进。当赶到反动派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铁门就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就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

正在此时,艾迪德的部队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于是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携带着AK47包围了美国部队,战斗持续了一夜,半夜的时候才开始撤退,天亮的时候才到达基地,经过统计,美军死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越战以来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失败的胜利

美军的行动失败了,但是救援实行的确很成功,在索马里人拥有各种重武器的情况下还是将被困人员营救而出。在整个交战过程中,共有约6000人参与了对美军的攻击。而美军要防守住四个防线,平均防线只能有10多个人行动,却坚持到了营救人员到来。不过据统计,射杀了1000人的恐怖分子还是有的,因为之前用武装飞机在城中进行了设计。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叨叨娱乐团

说美军失败是个很扯的话,说美国承认失败倒是真实的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美军无疑是全世界最强军队之一,而索马里地方军阀无疑是根本无法对抗的,这是个大前提。第二就是美军再自大也不敢认为自已一百多人的轻装部队能控制和占领一个城市吧,哪怕是非洲的城市,所以美军在索马里的那次行动与其说是军事行动还不如说是警察的执法行动,并不代表美军真正实力。第三美军在索马里的行动指挥上从上到下都从未将行动上升到战争地步,评估上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甚至没有预备队,各方面准备可以说基本没有,象什么炮火准备、电磁准备、空中火力支援等统须没有,但谁敢说美军没有这些?第四美军后续评估体系预判对索马里上升到战争方面的得失不当,我们可能没谁认为美军死几个人就怕得不敢打仗了吧,而且如果美军对索马里上升到战争层面的话,美军一定能拿下摩加迪沙,这个是无可争辩的。所以说美军在索马里不是失败,而是不想打下去才是真的,这里面应该有军队内部评估,也应该有政府方面压力。而说政府方面为什么愿意承认失败呢?一个是美国没有利益在索马里,当时出兵都是欧洲一帮小弟加联合国一在要求而美国当时又以世界老大和警察自居,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而为的,这是背景。二个呢索马里最后发现是个硬茬子,以突击行动式的执法必须上升到战争层面才行,但那个成本太大,本来就不想来,后面继续还得提升各方面成本那就明显不符合国家利益了,所以正好以死了人为由承认战败退出索马里才是符合美国一贯行为准则,因此个人认为美军失败是假,美国想承认和承认失败是真。


守望相助8237838

恐怖分子战死3000人,没想到谣言也有人信。说摩加迪沙那帮人是恐怖分子,实在抬举他们了。他们最多也就是一群民兵,而且是无组织无训练缺少重武器的民兵。这种所谓兵,别说阵亡三千,阵亡三百就溃散了。如果美军真的杀了三千人,可以肯定,其中至少两千人是被无差别攻击,杀死的无辜平民。

至于美军承认失败,理论上说,任务没完成就算失败。不过这无所谓,美军放弃索马里,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利益。承认失败,实际上,也是美军想要的结果。打伊拉克,死十几个人美军怎么不放弃。利益还是利益,只要利益够,死多少人都无所谓。而索马里,鸟不拉屎的地方,死一个人,美军都觉得亏。


千里寻猪

想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流血的政治。”这句话开始,否则无法理解死伤比可以到达150左右,仍然会被认为是失败。


对于那天的美军来说,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掉多少敌对武装人员,而是通过“抓捕艾迪德的高级助手”达到一个“打击和削弱艾迪德武装,最终掌控索马里局势”的目的。可是尽管美军杀人甚众,却因为索马里方的民兵抵抗剧烈,最后造成了己方出现死伤和战俘,并且阵亡士兵的尸体也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最后美军不得不通过谈判,放弃摧垮艾迪德的尝试换回被俘士兵。


打不垮艾迪德,美军就无法掌握索马里,继续待下去只会有无尽头的无谓牺牲。可是能打垮艾迪德么?这就是大问题了。对于美国公众来说,前不久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几百小时地面战,死伤不过数百,就能打垮萨达姆装备尚可的百万正规军。而今天就是摩加迪沙几个小时激战,竟然能落得一个如此结局,那种自信心一把就被打碎了。他们必须认真考虑,那么未来美国要想控制这里的局势,需要什么代价?换句话说,萨达姆积极渴求的效果,在这里让这些不知生死的索马里人办到了。


既然这个额问题出现了,那么美国在索马里的远期政治利益确实不错,但是这东西并不紧迫,美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在不见得付出这么多可以预期的人命基础上办到,为啥要现在用美国人命来填呢?因此,对于老布什政府来说,政治上肯定是压力山大喽。最后不得不放弃颇有远见的一个布局,反而成了盲目出兵无谓牺牲的政治包袱。


因此,美军不管杀了多少人,都是办了一件自己没法承受成本,更是难以让公众看见直接好处的事情,必定会无以为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次失败,彻底的失败,丝毫也不过分喽。


其实人类战争史上此类的事情一点都不少,从典故“皮洛士的胜利”到日德兰海战,单纯计算双方的实际损失比例,很容易忽视了究竟是谁没有达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战略目的,任何损失都是没有意义的浪费,就是失败,这一点已经被历史充分证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