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一下你們:孩子真是“非生不可”嗎?

我問一下你們:孩子真是“非生不可”嗎?

1.

最近回家,老媽跟我說了一個事,鄰居李婆婆在養老院去世了。李婆婆生了3個兒子,2個出了國,1個在廣州,現在自己卻死在了養老院。

李婆婆丈夫過世多年,去年中風以後生活便不能自理。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兩兒子,她跟不去了;留在國內的兒子,在廣州打理著一盤生意,忙於自己的一地雞毛,也無力照顧在老家的她。

於是仨兒子一起出錢,把她安置在當地一個最好的養老院裡,另外還每月花了8000元為她請護工。

李婆婆在世的時候,我和老媽去探望過她。她直言自己是孤獨終老,白養了三個孩子。

但在我們看來,她三個兒子也沒誰是白眼狼——過年過節都看見他們熱熱鬧鬧地回家團聚了;早年也說要接李婆婆去國外或者北京養老,老人自己說要落葉歸根不能離開老家;該用的用該花的花兒子們也是一樣不省。在我看來,兒子們該做的似乎都做了。

從李婆婆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無論哪個成年人都活得不容易,各有各的難處。

把三個兒子的做法單純的區分為善與惡對抗,那是童話故事裡的題材。而在現實生活中,親人之間的彼此傷害,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李婆婆的事對我觸動很大。

身邊不少同學和朋友都已經成家,一胎剛下二胎又說起來,跟她們聊天才明白生孩子、養孩子是要消耗多少精力、放棄多少東西。

所以我也經常會問她們:“你為什麼要生孩子?”

我問一下你們:孩子真是“非生不可”嗎?

如果她們告訴我“養兒防老”之類的,我可能會跟她打一架。

我一直認為“養兒防老”是一個騙局,意味著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巨大的騙局——你可能以為父母是因為“愛”才有了你,你可能以為父母的“愛”是最單純的人性,但“養兒防老”這個理由一說出口,讓所有的“愛”瞬間崩塌。

原來啊,我們是未經同意被帶到這個世界的?這一切不過是跟動物園的老虎獅子一樣,為了娛樂大家嗎?

其實,“養兒防老”觀念的危害還遠遠不止於此很多人生孩子,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的保障,更多是一門投資。作為一種投資,投入產出比應該是正比的,因此對他們付出是不計成本的。而當孩子長大了,當初這些父母的付出有多狠,後來的索取就有多厲害。

我問一下你們:孩子真是“非生不可”嗎?

2.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養兒不防老,我們為什麼非生不可?”

首先是“我願意”。作為天性之一,我們女性就想知道懷孕生孩子是怎麼回事,想知道被孩子花瓣式的小嘴吮吸胸脯是什麼感受,這有什麼問題嗎?

其次,為了“生活質感”。正在懷二胎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孩子,她一定不會像現在活得這麼努力。雖然說,養孩子是一種負擔,但某種程度上也拓展了我們生活邊界,讓我們更快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大人”。

最後,“孩子”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和夥伴。孩子是未來,而我們屬於過去。我們不求他們養老,只求他們願意帶我一起玩,教會我們更多生活的樂趣。

3.

除了為什麼生,我跟閨蜜們總結三點生孩子的建議,能讓你生了孩子後少點後悔。

第一,有一定經濟基礎再生,而且心有餘力再生。

雖然我支持生孩子,但是孩子並不值得你耗盡所有來替換。如果生一個孩子就馬上讓你的生活檔次降了幾個level,那就請你別生了,這對孩子和對你的家庭都不是一件好事,更別說享受了。

我問一下你們:孩子真是“非生不可”嗎?

第二,如果你想到了養老,那麼留著錢和一副好身體養老,比養兒靠譜。

其實不管有沒有生孩子,你都要為自己都要買房子,以及買保險,還有鍛鍊身體,培養愛好。

還有便是,沒孩子的要趕緊賺錢;有孩子的別把所有都投到孩子身上,給自己留點資本並不犯法。

第三,生命本身就是孤獨,你必須得有認識。

生老病死再正常不過,但這無疑是一件悲慘的事。晚年了看著自己躺在床上動憚不得,這並不是你一睜眼就能看到滿臉憔悴的孩子才叫“幸福”。而是回想一生,每一個選擇都無愧於心,直到最後才把自己交給命運,才叫厲害。

我最喜歡的作家王小波就在《黃金時代》中寫道:“似水流年是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有這個東西,才真正歸你所有。”而似水流年,就是說我們當下的每一天。

為自己而活,就算以後死在養老院,畢竟你在年輕的時候,經過了大風大浪,穿過了人山人海。人生尾聲的悲哀不是死在養老院,而是付出了所有而沒有收穫,還是死在了養老院。

4.

還有另外一對夫妻朋友,結婚4年了,仍是沒有生小孩。因為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雙方父母都異常緊張——關於生小孩相關的神靈神樹神像都扯著朋友夫妻去了朝拜;關於生小孩的所有偏方都在嘗試;關於生小孩的所有檢查都做了。

朋友說,他去看醫生的時候,那個醫生在她父母離場後悄悄問了一句:“你們檢查都正常,其實你們是不是自己不想要小孩的?”朋友笑而不語。

說到這裡,其實我也希望,當父母的別再用“老了怎麼辦”來綁架這一的年輕人去結婚生孩子,更不要說他們不結婚不生孩子,就是不懂生活了。

在不同人面前,即使再平凡的生活,也各有各的活法。因為在平凡之中有無數選擇。世界的美好在於它的豐富,有人奮不顧身投入到熱氣騰騰的生活,就有人冷眼旁觀說“人間不值得”。

如果我們的“道”有所不同,那就彼此祝福,才是最大的善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