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侯张飞:濛山碑文是真是假?

据四川阆中地方记,1985年在当地嘉陵县打捞出一石碑。

新亭侯张飞:濛山碑文是真是假?

​碑上有文“汉将军飞 率精卒万人 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 立马勒铭”,为隶书字体,四列六行共22字。

后专家依据《三国志.张飞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郃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断定此为张飞大败张郃后,兴起在石头上刻下的碑文。

字体刚劲有力,整齐美观,颠覆了以往我们对张飞斗大字不识一个的观念。

以我看来,此碑文未必张飞所做。分析如下。

首先,碑文内容前面似乎与陈寿记载雷同,以“汉将军飞”,代替了记载的“”,也少了一“”字,似乎有抄袭临摹形迹。

此外,看历史来说,此时是张飞杀吕布不过几年,曹操以汉朝统名义封张飞为汉“中郎将”,而公元215年,刘备入住西川成都,也同样受制于汉朝统治,为益州牧。汉将军为汉朝将军统制,名义上与实际上都涵盖了具体将军职位,如“

中郎将”,他的地位明显比益州牧高的多,比如汉朝出名的大将如“卫青”、“霍去病”可称为汉将军,一“中郎将”称“汉将军”是无视与挑衅汉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是大不敬,也把自己凌驾于义兄刘备之上,毫无孝悌之道,明显不妥。
新亭侯张飞:濛山碑文是真是假?

其次,“大破”在古代看来,往往是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如推翻某反动专权,达到斗争巅峰方会用的词句,此战不过是于大局稍有裨益的战争而已,明显名不符实。

最后“贼首”两字,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企图推翻政权或对政权构成威胁的罪魁祸首才用,如同黄巾起义张角,此时曹操与刘备虽然有嫌隙,但彼此都没有表现或说出自己有反汉的心。只是表现出各自匡扶汉室的方式理念不同而存在斗争,曹操仍然为汉朝丞相,是正统的,尚且不能称为贼首,骂曹操部下张郃为贼首,一来用词不对,于理于情不合;二来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很愤怒,但毕竟是很无奈的事,天下人敢怒不敢言,这就是曹操此计的能量。
新亭侯张飞:濛山碑文是真是假?​骂曹操部将张郃为贼首就相当于骂张郃所在组织政权汉朝是伪权。此外前面接受曹操封自己“

中郎将”,后面又骂其部将为“贼首”,显然这样自己前后矛盾,说不通,这是最大的一点。

还有一点,三国时期的人说话与我们现在的主谓宾顺序略有不同,“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我们看没有毛病,但凡自己去参考《三国志》的人物传记,就会发现它不符合那时人说话的规则,主谓宾结构很混乱。

最后一点,按照张飞性格,行军大败张郃,应该很兴奋,写的字应该洋洋洒洒的,如同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的字体。像碑文那样工整的字,需要很细腻耐心的,似乎是专门雕刻的,明显不合情理。

因此我判断,此碑多为后人造假。

《新亭侯张飞》篇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交流,下一篇《铁骑将军吴三桂》为大家还原历史上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的来龙去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