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過年回來,愛米再一次回到長沙,她在暖陽中一一走過長沙的大街小巷。

中山路、蔡鍔路、船山學社、國貨大樓、文運街……

她用身心去感受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在朋友圈裡寫到:感覺長沙也逐漸從所謂娛樂之城,慢慢轉變成一個小確幸的、注重品質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釀酒、烘焙咖啡、做麵包、山居,細細過日子。

01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愛米和《Be Water Journal水象》

愛米看一件事,喜歡往深了看,就象她創辦雜誌寫的文章,也是深刻的。

雜誌《Be Water Journal水象》,和愛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接觸過《Be Water Journal水象》的人,往往會為其細膩而深度的人物內容所感動,在這個淺閱讀的時代,這樣一本厚重的雜誌已經不可多得。

當初創辦這本雜誌,愛米就很認真地想:“我想做的是本地化的獨立紙媒而非簡單地模仿複製外國的雜誌,這是《Be Water Journal水象》創刊號‘回應當下’的考慮,也是創辦這份雜誌的心願。”

這種辦一本好雜誌的心,貫穿了她此前很長的生命。

正如她朋友寫她的一篇文章上說的:雖歷經種種變遷、誘惑、壓力,她還是堅持下來了,正如她的星座,土象大摩羯,不合時宜地執拗固執,卻是令人敬佩的柔韌專一。

這場堅持,走了十年。

十年前,她創辦的那本雜誌,叫《TOO》。

02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愛米在廣州“方所”書店講座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在南京G.TAKAYA書店的分享會,愛米在介紹她多年收藏的雜誌

在他人印象中,愛米是一個文藝的女生,她熱愛音樂、藝術,愛美麗的生活,發現並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

她身上沉澱下來的那份優雅知性,也和她多年來從事的事業有關。

2000年,愛米在長沙撰寫本地搖滾樂隊的採訪、演出報道,甚至策劃演出,跑到電臺裡客串DJ,介紹歐美及本地的搖滾樂文化。直到2001年末,她前往深圳工作,在廣告公司擔任廣告文案。在工作之餘,她和另外一位來自湖南的音樂人,一同創立了“深圳獨立觀影社”。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after 17》

她去任何一座城市,都喜歡往特色的大小書店跑,在雜誌區久久不離開,走的時候甚至買上幾本在朋友看來“又笨又重”的雜誌。

10年前,她當時工作的女性時尚雜誌還不能滿足她對於雜誌的創作欲,所以她就行動起來,與攝影師編號233一起,用僅存的積蓄創辦了視覺類雜誌《TOO》。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TOO》首期

談及《Be Water Journal水象》和十年前做的《TOO》的區別,愛米稍加思考,緩緩道來:“當時可能更強調個人的表達、創意,現在更希望從文化全局觀的角度來挖掘創意背後的故事,尋找表象後的規律。”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在出過一期正刊及別冊之後就無疾而終。

此後,愛米採訪了許多人和事,為她心中不滅的火苗準備著。

終於,籌備幾年,《Be Water Journal水象》橫空出世,藉由這本雜誌,愛米持續她心中未完的夢。

03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愛米採訪過的服裝設計師Dooling Jiang

愛米採訪的人,有首飾設計師、時裝設計師、攝影師等,其中採訪過的兩位服裝設計師Dooling Jiang和張達,他們的訪談錄都高達兩萬餘字。

在所有采訪對象中,愛米對美國攝影師Rian Dundon印象尤深。

Rian Dundon曾在2006年前後在長沙居住,他持續記錄了當時長沙人民的閒暇生活以及城市的變化。2010年,他回到美國後,則開始繼續以個人的角度來拍攝記錄加州的變化。

愛米看到他的照片後,找到了已經回到家鄉加州居住的Rian Dundon,把“長沙”和“加州”兩組城市的影像並列放在雜誌中,藉此去探討城市化與科技議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Be Water Journal水象》中關於長沙和加州的部分內容

愛米說,《Be Water Journal水象》的採訪如同製作紀錄片一般,他們以對當代創作人持續半年到一年的長時間訪談,力圖完整、深度地呈現個體及其作品背後的故事。

十年,《Be Water Journal水象》承載了愛米更多的思考、選取和方向,一路走來,她想創辦一本好雜誌的心不曾改變。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雜誌主編愛米:要像做藝術一樣做雜誌

愛米很看中一份雜誌該承載的深度和存在的意義,正如她在微博中寫到:還是得像做藝術品一樣做雜誌,謹慎地做,稀有的,獨一無二的,才有收藏價值。

這十幾年來,愛米身體力行地去打造自己的伊甸園,一路走來,有質疑,有困惑,但更多的是追隨者和鼓掌人。

《Be Water Journal水象》剛推出,就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一週銷售500多本。

接觸過的人,都佩服愛米身上那股堅韌的力量,一個人,能十來年堅持不懈做一件事,難能可貴。

愛米從容面對所有讚揚,於她而言,她認真去做了,無論成敗,都是她曾經走過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