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过年回来,爱米再一次回到长沙,她在暖阳中一一走过长沙的大街小巷。

中山路、蔡锷路、船山学社、国货大楼、文运街……

她用身心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在朋友圈里写到:感觉长沙也逐渐从所谓娱乐之城,慢慢转变成一个小确幸的、注重品质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酿酒、烘焙咖啡、做面包、山居,细细过日子。

01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爱米和《Be Water Journal水象》

爱米看一件事,喜欢往深了看,就象她创办杂志写的文章,也是深刻的。

杂志《Be Water Journal水象》,和爱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触过《Be Water Journal水象》的人,往往会为其细腻而深度的人物内容所感动,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这样一本厚重的杂志已经不可多得。

当初创办这本杂志,爱米就很认真地想:“我想做的是本地化的独立纸媒而非简单地模仿复制外国的杂志,这是《Be Water Journal水象》创刊号‘回应当下’的考虑,也是创办这份杂志的心愿。”

这种办一本好杂志的心,贯穿了她此前很长的生命。

正如她朋友写她的一篇文章上说的:虽历经种种变迁、诱惑、压力,她还是坚持下来了,正如她的星座,土象大摩羯,不合时宜地执拗固执,却是令人敬佩的柔韧专一。

这场坚持,走了十年。

十年前,她创办的那本杂志,叫《TOO》。

02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爱米在广州“方所”书店讲座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在南京G.TAKAYA书店的分享会,爱米在介绍她多年收藏的杂志

在他人印象中,爱米是一个文艺的女生,她热爱音乐、艺术,爱美丽的生活,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

她身上沉淀下来的那份优雅知性,也和她多年来从事的事业有关。

2000年,爱米在长沙撰写本地摇滚乐队的采访、演出报道,甚至策划演出,跑到电台里客串DJ,介绍欧美及本地的摇滚乐文化。直到2001年末,她前往深圳工作,在广告公司担任广告文案。在工作之余,她和另外一位来自湖南的音乐人,一同创立了“深圳独立观影社”。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after 17》

她去任何一座城市,都喜欢往特色的大小书店跑,在杂志区久久不离开,走的时候甚至买上几本在朋友看来“又笨又重”的杂志。

10年前,她当时工作的女性时尚杂志还不能满足她对于杂志的创作欲,所以她就行动起来,与摄影师编号233一起,用仅存的积蓄创办了视觉类杂志《TOO》。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TOO》首期

谈及《Be Water Journal水象》和十年前做的《TOO》的区别,爱米稍加思考,缓缓道来:“当时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表达、创意,现在更希望从文化全局观的角度来挖掘创意背后的故事,寻找表象后的规律。”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出过一期正刊及别册之后就无疾而终。

此后,爱米采访了许多人和事,为她心中不灭的火苗准备着。

终于,筹备几年,《Be Water Journal水象》横空出世,借由这本杂志,爱米持续她心中未完的梦。

03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爱米采访过的服装设计师Dooling Jiang

爱米采访的人,有首饰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摄影师等,其中采访过的两位服装设计师Dooling Jiang和张达,他们的访谈录都高达两万余字。

在所有采访对象中,爱米对美国摄影师Rian Dundon印象尤深。

Rian Dundon曾在2006年前后在长沙居住,他持续记录了当时长沙人民的闲暇生活以及城市的变化。2010年,他回到美国后,则开始继续以个人的角度来拍摄记录加州的变化。

爱米看到他的照片后,找到了已经回到家乡加州居住的Rian Dundon,把“长沙”和“加州”两组城市的影像并列放在杂志中,借此去探讨城市化与科技议题。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Be Water Journal水象》中关于长沙和加州的部分内容

爱米说,《Be Water Journal水象》的采访如同制作纪录片一般,他们以对当代创作人持续半年到一年的长时间访谈,力图完整、深度地呈现个体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十年,《Be Water Journal水象》承载了爱米更多的思考、选取和方向,一路走来,她想创办一本好杂志的心不曾改变。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杂志主编爱米:要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

爱米很看中一份杂志该承载的深度和存在的意义,正如她在微博中写到:还是得像做艺术品一样做杂志,谨慎地做,稀有的,独一无二的,才有收藏价值。

这十几年来,爱米身体力行地去打造自己的伊甸园,一路走来,有质疑,有困惑,但更多的是追随者和鼓掌人。

《Be Water Journal水象》刚推出,就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一周销售500多本。

接触过的人,都佩服爱米身上那股坚韧的力量,一个人,能十来年坚持不懈做一件事,难能可贵。

爱米从容面对所有赞扬,于她而言,她认真去做了,无论成败,都是她曾经走过的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