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讽刺柴进,被柴进识破,当头回击!

柴进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大周柴世忠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

宋公明杀了阎婆惜,摊了人命官司,逃到柴进庄上避难。柴进笑道:“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觑着小庄。”一句话,“我祖上是柴士宗!”历史真是有趣,时隔一千年,同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了——“我爸是李刚!”

书中说柴进是个现世的孟尝君,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其实这些都是柴进沽名钓誉罢了,他的庄上并没有一条真正的好汉。只有一个挺爱装逼的洪教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觉着自己会两下子,谁都不放在眼里,结果被林冲一棒打翻在地。就是这样一个人,柴进居然收留在庄上,还认作老师。而真好汉来投奔他的时候,他把林冲打发梁山落草,对武松玩起了冷战。

武松讽刺柴进,被柴进识破,当头回击!

武松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书中给出的解释是:武松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把责任都推在了武松身上。一个巴掌拍不响,凡事都要从双方找原因。看一下柴进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梁山泊落草的小肚鸡肠的白衣秀士王伦、沧州牢城营里只知道敲诈犯人银钱的管营和差拨。他经常和这些小人有书信来往,显然,他的境界并没有他自己吹嘘的那样高——“专一结识天下好汉。”实际上,他识不得真好汉,也更容不得真好汉的过失。他和武松之间有一段对话,两个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好汉玩起了心理战:

武松讽刺柴进,被柴进识破,当头回击!

柴进问:“大汉,你认得宋押司不?”连姓名都不称呼,直接叫“大汉”,跟现在常说的“那小子”差不多,可见,他对武松并不敬重。

武松说:“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无疑,武松是在借夸宋江来贬低柴进,即使柴进不追问:“如何见得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武松也会接着说:“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便去投奔他。”

这里说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说的并不是宋江,因为他只是听说过宋江,并未有过交往,因此“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根本无从说起。这句话实际是在挖苦柴进,说柴进做不到“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也就不是“真大丈夫”。因为他刚来时,柴进待他不错,后来就不行了,这就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非真大丈夫!

武松讽刺柴进,被柴进识破,当头回击!

当然,柴进也不是宽宏大量的,面对武松的冷嘲热讽,柴进当头回击:“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矣。”是对宋江说的,我都收留他一年多了,够义气吧!也是给武松听的,都他妈待一年多了,唧唧歪歪的,不愿待就麻溜滚犊子!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