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功能重构下的战略开放窗口

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功能重构下的战略开放窗口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引导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档提速的战略选择。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实现城市群功能和空间体系的重组,雄安新区引导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京津冀腹地转移。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北京新机场2019年10月即将投入试运营。仲量联行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张莹表示:“坐落于京津冀交界处的北京新机场将与现有的首都国际机场在市场腹地、客群结构、货运功能等方面形成协同互补,并与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形成民航机场群,连接起北京、雄安、天津和河北,成为华北地区战略开放的窗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指出,规模效应递增使交通枢纽城市成为产业聚集的最佳区位选择,即使出于历史的偶然,城市的枢纽地位可以自我加强和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交通枢纽城市通常通过与广阔腹地市场的后向联系和与要素供应的前向联系进一步加强枢纽地位。从国际经验看,大型枢纽机场建设会带动临空经济区金融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娱乐、高技术研发、国际教育、高端制造等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北京新机场本期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50平方公里,河北100平方公里。航空城的产业聚集和发展将会为京津冀腹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机遇。

“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京津冀腹地的互联互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先行项目,”仲量联行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张莹进一步表示:“北京新机场将提升雄安新区影响全球、服务全国、引领京津冀发展的能力;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京津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举,促进对外开放和贸易平衡的积极要素。”

北京南中轴腾飞的“新门户”

在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特别强调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北京传统中轴线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随着新机场在2019年内通航,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批发市场搬迁、绿隔生态建设、南苑机场搬迁等,北京南中轴地区将迎来重塑未来的重大机遇。2018年2月份,北京市启动了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和永外-大红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未来,南中轴地区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北京腾飞的南大门。此外,依托新机场枢纽,新机场线、新机场高速公路、地铁19号线二期以及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将给大兴、丰台以及通州副中心注入新的动能。

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张艺艺认为:“今年3月份发布的北京建设项目正负清单,明确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做好有机更新,体现现代文明魅力。北京新机场作为南中轴延长线的起点,将成为促进北京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门户。”

TOD商业创新的“新标杆”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已经成为城市新开发和重建的主流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新机场航站楼的设计更加集约高效,将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旅客的进出港时间和中转衔接时间,同时兼顾了商业运营中关注的客流动线。2017年北京游客接待量达到29746万人次,未来环球影城、冬奥会等将带来大量国内外旅游客群。北京新机场将会全面建设智慧商业系统,引入主题街区、创新业态、大数据分析、线上线下互动等创新商业体验。随着移动通讯进入5G时代,采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消费者习惯,根据客群消费结构和习惯适时调整业态结构比例。

“依托机场枢纽建设办公楼、酒店、零售等在内的商业综合体,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经验,但这依赖于办公市场的成熟、经济腹地的支撑。“

仲量联行北京战略顾问部总监王飞最后补充道:“北京新机场在综合体的开发运营方面要更多考虑客户微观需求和市场基准,特别关注国内外游客的消费升级和中转旅客的消费服务,以及临空产业拓展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