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艾葉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幹。作煎勿令見風。

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治癬甚良。

《中藥大辭典》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曬乾或陰乾。

生長於路旁、草地、荒野等處。亦有栽培者。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

性味功效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

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治癬甚良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

味苦,性微溫,無毒,入肝、脾二經,主灸百病,溫中理氣,開鬱調經,安胎種子,止崩漏,除久痢,闢鬼邪,定霍亂,生搗汁,理吐衄血

艾葉溫能令肝脾疏暢,而無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茲氣血兩端,今土木既調,則營衛和而百病自卻矣。至於溼中等效,又舉其偏長耳。煎服者宜新鮮,灸火者宜陳久。生用則寒,熟用則熱。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苦、辛,氣溫,入足厥陰肝經。燥溼除寒,溫經止血。

艾葉煮水泡腳效果也很好!

歸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

歸肝、脾經

《長沙藥解》

歸肝經

別名

蘄艾、艾

《本草經集註》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冰臺、醫草

炮製

《中藥大辭典》

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艾絨:取曬乾淨艾葉碾碎成絨,揀去硬莖及葉柄,篩去灰屑。

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每艾葉100斤,用醋15斤)

“端午時分艾草青,登高來頡憶別情”之艾葉功效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