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为了理想,自学获得大学文凭,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倌”


李福生是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李家疃镇李重村一名普通村民。1973年出生的他,从小患有脑瘫,直到11岁才上小学。但是,凭着一句“我想做生活中的强者,我要自立!”如今,已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脑瘫猪倌”。

李福生小的时候有点“与众不同”。同龄孩子都能来回跑了,他还站不稳。起初,母亲以为他发育晚,并未放在心上。不久后,她又发现福生的手拿不住东西,说话也有障碍。到医院一检查,原来福生患的是重度脑瘫。

因为肢体和语言的缺陷,直到11岁,福生才上小学。从那时起,他每天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上下学扶着墙走路,一步一跤两步一跌。但最让他心痛的不是这些,而是不绝于耳的嘲讽,多少次含泪上下学,多少夜含泪而眠。15岁时,本该升初中的他退学了。

退学后,父母不忍让他干重活,让他看瓜消遣时间。母亲每天还给他一些零花钱,可他把这些钱攒了起来,请邻居从县城新华书店捎来两本有关养猪的书,没日没夜地读起来。

有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身边,狠狠地说:“你有钱没地方花了?”李福生哭着说:“俺想过好多遍,俺最适合养猪,因为,维修电器,俺的手不行,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但父亲厉声道:“不行!多少大学生都养不成,何况是你?”面对父亲的冷言,李福生下定决心养猪,不仅让别人看看残疾人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还要证明给父亲看。

20岁那一年,福生家的一头猪,养了八个月还不足130斤。福生寻思机会来了,找到母亲说:“俺能让这头猪长快点。”母亲偷偷给了他些钱,让他从县城买回配饲料的原料。为了算出最合理的配料方案,他两昼夜没合眼。用他的饲料喂了两个月后,这头猪果然肯长了,事实打消了父亲的疑虑。


有了这次成功,李福生更坚定了养猪的决心。他的决心打动了大哥李文生。1994年,大哥给了他2000元资金,他买回3头本地小母猪做种猪,从此开始了养猪生涯。在他的精心饲养下,每头猪平均每天增重1.3斤。两个月后,李福生又买了七头仔猪育肥。五个月后,这些猪平均长到230斤,获纯利1000多元。看着自己挣的第一笔钱,他激动地流下眼泪。

为了扩大养猪规模,他上街捡碎砖头盖猪舍,用手拉车拉两三百斤的玉米配猪饲料,对平常人来说也许并不困难,可对肢体残疾的他而言,却比千斤还重。

为了养好猪,他还疯狂读书,先是邮购了《猪病防治》和《畜禽药物手册》两本书,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用了一年时间才弄明白书中内容。随后他又订了一份《新农民》杂志,了解市场信息。他还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函授的《畜禽饲养》专科,为了弄清那些化学符号,他自学完初、高中化学,终于1997年拿到了毕业证。

福生白天干活,深夜研书,本就身体不好的他病倒了,烧到42度,经化验是出血热,医生让他休息,可他一天也没休息。母亲看得直掉眼泪,他安慰道:“我想做生活中的强者。”

1995年,李福生已养育了50多头猪,盖了三个新猪舍。1999年,他遭遇了第一波挫折,北上衡水买优种猪期间,存栏的猪没照顾好,造成7头种猪病死,一下子赔了1万多元。2006年,又遭遇前所未有的价格低谷,紧跟一场无名高热病,横扫他的猪场,原有的300多头猪,只剩下十几头。面对接连的打击,他不断告诉自己: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纵然有一千次、一万次的失败,只要还有一点点机会,我依然可以重新来过。

于是,别人还在梦乡时,他在猪舍打扫卫生;别人在乘凉时,他在猪舍为猪降温;别人打牌消遣时,他在观察猪的情况……李福生的勤奋让养猪场有了转机,一头母猪产崽22头,因乳头少需间隔一两小时换班吃奶一次,他独自奋战了四十个日夜,最终成活了19头小猪崽。凭着一种韧劲,如今,原先只有3头小猪的猪圈,发展成一处3000平方米、平均年出栏量500头的规模化养猪场。


李福生成功后,不忘乡亲父老。他说:“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实现人生价值。”

2004年3月,李福生建起全村第一个沼气池,基本实现了做饭不用煤、点灯不用电。2008年9月,他建成成安县第一个生态发酵床猪舍,使猪粪废水自动消化,猪肉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还降低了养猪成本。2009年,他又建成该县第一个残疾人培训基地和第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免费为养猪户设计猪舍,传授防疫和管理技术。2014年,李福生向25户残疾农民每户赠送两头小母猪,努力带动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他的善心不仅给予乡亲,还有更多素昧平生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灾区捐献了1000元现金。玉树遭遇地震,他正在石家庄看病,拿着看病剩下的1000多元和从亲戚处借来的1000元,到河北省残联捐给玉树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