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易患大腸癌?

一滴淚丶忘卻一切

以下幾種高危人群易患大腸癌:

1.喜歡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因為長期過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會增加胃腸功能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同時高油脂高蛋白飲食必然會導致纖維素的攝入不足,從而引發排便困難,不利於身體有毒物質的排洩。

2.長期排便困難甚至便血的人群 大便帶血是大腸癌的癌前信號,長期排便困難導致大便乾結,有毒物質累計於腸道中無法排洩,更加容易誘發大腸癌。

3.長期精神緊張的人群 長期的精神高度緊張,進一步誘發情緒低落、抑鬱、煩躁等會誘發身體內分泌的紊亂、代謝降低,導致有毒物質無法排洩,同時自身抵抗力下降會可能會讓腫瘤細胞乘虛而入。

4.有相關腸道基礎疾病的人群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人群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要比普通人高。

5.有家族性大腸癌病史的40歲以上人群 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的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高,可能與基因具有相關性。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臨床數據顯示,40歲以上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所以建議此類人群應該定期規律性進行體檢,包括腸鏡檢查等。


KK健康

大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肥胖、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這幾類人容易患大腸癌:①有大腸癌家族史者;②有大腸息肉家族史者;③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症狀人群;④大腸癌術後人群;⑤有慢性潰瘍型結腸炎患者;⑥有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的患者;⑦膽囊切除術後的人群。 這七類人需經常觀察自己大便習慣、大便形態、大便有無血便,過了中年即使無症狀也應定期行腸鏡的檢查,我們建議1-2年做腸鏡檢查一次,可發現癌前病變——大腸腺瘤和早期癌。此外,大家公認的是:大腸癌與不良生活習慣一切相關,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類食品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概率明顯增高。喜吃肉,少粗糧,少運動,絕對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因此說,合理膳食多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低下,食不飽腹,半年吃不上一頓肉,那時候結直腸癌患者真的很少,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結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近年來發現大腸癌患者年輕化,雖然年輕人比例不高,但是已明確和飲食結構(尤其是久坐辦公室,常吃高能量洋快餐,運動少)有關係。前陣子,有一位29歲的西門子員工查出直腸癌晚期,這傢伙身高不到170Cm,體重達200多斤,平時無肉不歡,喜歡吃燒烤,喝啤酒,因便血來看門診,經全面檢查最終確定直腸癌晚期。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把加工肉、紅肉列為致癌物,明確指出每天攝入過量肉會增加腸癌風險。纖維素是腸道的保護劑,食物纖維可增加腸蠕動,吃的太精細,不吃水果、常喝果汁都會減纖維素攝入,對身體極為不利。預防腸癌從口做起,從合理運動做起!



腫瘤何大夫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究竟什麼原因會導致大腸癌呢?研究表明,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菸等有關,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更為重要。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飲食增加、纖維素飲食減少所致。我國近年來城市中大腸癌發病率增加,也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纖維類食品的人群,患腸癌的概率要明顯高於食用這些食品較少的人群,這是因為動物脂肪代謝的產物、低纖維素的飲食以及細菌分解的產物都能夠直接導致腸蠕動功能的減緩,並且糞便長期停留在結腸會使吸收毒物質的機會大大增加,尤其是誘發腸道疾病的發生。第二,環境和大腸癌的關係很密切。環境因素主要有:①土壤中缺硒;②血吸蟲病的影響,血吸蟲病高發區同樣是大腸癌的高發區;③吸菸易引起大腸癌。第三,就是遺傳因素。約10%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所以,對於確診為家族性結腸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及散發性遺傳性大腸癌的患者的後代,要密切追蹤隨訪。同時,也不能忽視大腸的一些稱為息肉的良性腫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也有較大的機會患上大腸癌。


醫語破天機

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歐美地區最為常見。但是近年來,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威脅了我們的健康。


本答案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

第二部分:如何預防大腸癌

第三部分:大腸癌有哪些症狀可以有助於我們早期發現



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

1. 飲食以高脂肪、高肉類食物為主者容易患大腸癌;而多吃素菜有助於預防結腸癌

過多攝入肉類食物、進食動物油可以促進膽汁分泌,膽汁在腸道菌群作用下生成脫氧膽酸等次級膽汁酸,對結腸隱窩上皮細胞有毒害作用。

正常情況下,機體能夠清除由於次級膽汁酸帶來的危害,免疫系統可以將病變的細胞清除。但是如果大量進食肉食、脂肪,那麼我的免疫系統就可能力不從心了。

2. 喜食燒烤、醃製、油炸、煙燻食物者更容易患大腸癌

燒烤、煙燻食物中多含雜環胺類物質,醃製食物中多含亞硝胺類物質,這些都是致癌物。

3. C型行為模式的人易患大腸癌

研究發現長期抑鬱、精神壓抑,與周圍人人際關係緊張是癌症的易感原因。因此長期精神緊張、不善於自我調節的人也更容易患大腸癌

4. 患有腸道慢性疾病者。

根據臨床觀察,患有10年以上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者,患腸道癌症的風險增高。

5. 遺傳原因

遺傳因素至少在20%以上的大腸癌中起重要作用。瑞典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患有結腸癌,其子女在50歲前患結腸直腸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美國的研究也發現,如果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那麼患病風險比常人增高了1.7倍。

天津市進行大腸癌篩查,張大爺家一家人中有四人查出患有大腸癌。因此如果自己的親屬查出患有大腸癌,自己也應該提高警惕。

6. 久坐、缺乏運動者容易得大腸癌

去年已經有一篇科學界的熱門文章出現,證明運動可以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生風險。運動可以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對我們身體健康十分有益。每天應該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運動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肉類的攝入。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普遍吃用肉食過多,可以適當減少肉食食用,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的比例。

2、加強運動,每天保證適當的鍛鍊

3、保持心情樂觀開朗,多於人溝通

4、少吃燒烤、油炸、煙燻類食物

5、45歲(或50歲,目前意見不統一)以上的人群應該常規行直腸癌的檢查。 因為早期發現直腸癌,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有哪些症狀可以提示患者早期發現大腸癌呢?

1、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之前排便規律,現在排便次數突然增加或者減少了。大便形狀不規則。

2、長期便秘,一次無法拉乾淨大便

3、長期便血

4、肛門疼痛


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回關,如果你關注了我,我還沒有關注你,那是因為今日關注人數達到了上限,第二天我也會及時回關。

我們是一群專業醫生為大家帶來的靠譜醫學知識,文章寫得可能沒有那些傳媒號吸睛,內容可能沒有他們那麼勁爆,我們也不喜歡去趕熱點。但是傳播的都是靠譜的醫學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汪祥輝等,大腸癌高發區居民結腸癌危險因素研究.《中華腫瘤雜誌》 , 2001 , 23 (6) :480-482

2.RA Kerber,et al.Risk of colo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or colorectal polyps: The Diet, Activity, and Reproduction in Colon Cancer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Journal,1998,78 (2) :157-60

3.陳坤等,大腸癌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 2002 , 31 (4) :254-258


人體探索者

大腸主要指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還有盲腸,闌尾,肛管,但出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結直腸。大腸癌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120萬新增病例,死亡人數超過60萬。



平常講課中我會提醒大家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排便後即便嫌棄也要回頭看一眼,觀察便便是否有異常情況,比方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原來正常的香蕉條,變成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或者出現黏液血便,或者大便變細變扁,總之便便突然跟平時不一樣了,這是身體給你的預警,一定要引起重視才行。

腸鏡是檢查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腸鏡,肛門鏡的檢測,不僅能檢查出早期腸癌,還可以分辨腸息肉的性質,大小,通過腸鏡可以直接對高危息肉同步無痛切除,降低癌變的幾率。即便通過腸鏡發現早期大腸癌,其治癒率可達90%左右,所以可以考慮將腸鏡列為體檢項目之一,腸鏡檢查正常者,3年左右複查;有息肉者需3~6個月複查或者擇機切除;多發腸息肉,可在腸鏡檢查時同步摘除。



那麼哪些人群需要額外注意,是大腸癌的易感人群呢?

(2)有腸息肉或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雖然時間漫長,可能要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但危險因素一直存在,建議40歲以上男性定期腸鏡檢測,高危息肉及時切除。

(3)無酒不歡,無肉不香的人群。酒精已被明確列為一級致癌物,與多種癌症發生相關,其中就包括大腸癌;愛吃肉也是大腸癌的又一潛在危險因素,有研究證明經常吃紅肉會增加大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經常吃加工肉類會增加大腸癌與胃癌的發病風險。正所謂‘紅肉有風險,加工肉需謹慎’。

(4)久坐不動人群。大量的研究顯示:每天久坐不動時間越長,死亡風險越大,久坐不動也會增加大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推薦大家看看TED的科普短片《久坐的危害居然這麼大》,相信看完你立馬就會站起來,動起來,生命在於運動一點不假。

(5)肥胖人群。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列出肥胖與22種癌症相關,其中包括食管癌,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如果你的BMI超過28,就屬於肥胖人群,。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不只增加癌症發病風險,還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誘發因素,所以保持健康體重是防癌的必要措施。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以前患上大腸癌的人群多是中老年人,是一種呈現老齡化的狀態,而現如今這已經開始低齡化不在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開始有更多低於30歲的年輕人患上這種癌症。而大腸癌現在患病的整體人群比重越來越大,那麼,究竟什麼人易患大腸癌?

1、有惡性腫瘤家族史、接觸放射性物質和有毒化學物質的人,生活不規律、吸菸、酗酒,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過食甘肥,吃得過燙的,接觸汙染空氣的人,慢性炎症沒有治好的人,情緒不好的人容易得癌症。

2、大腸癌高發區的成人,如我國的大城市及東南沿海一帶;大腸腺瘤患者,有多發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員;以前患過大腸癌的患者;血吸蟲病患者;大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癌症家庭綜合徵的成員。

3、喜食肉、不吃粗糧的人,腸道喜歡粗纖維食物和水分,很多人容易患便秘,就因為他們的飲水量和吃的水果等粗纖維較少,腸道水分變少,因此大便就容易乾燥。

近年來發現患腸癌的年齡有所提前,雖然年輕人比例不高,但是已明確和飲食結構有關係。動物脂肪代謝的產物、低纖維素的飲食以及細菌分解的產物都能夠直接導致腸蠕動功能的減緩,並且糞便長期停留在結腸會使吸收毒物質的機會大大增加,尤其是誘發腸道疾病的發生。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生活習慣規律,平日裡營養要均衡,減少吃高熱量、油炸食物,同時也要積極鍛鍊身體。

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醫聯媒體

的確如問題中所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近些年的發病率逐步攀升,尤其是結腸癌,僅在上世紀末的20年裡,結腸癌的發病男性就增加了104%,女性增加了99%。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腸癌高發,又有什麼可以預防的措施呢?

1、年齡因素

一般來講,大腸癌的高發年齡在40-50之間,男性多於女性,所以人到中年時應該注意防範大腸癌的發生。

2、肥胖

肥胖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不只是大腸癌,多種癌症的發病都和肥胖有關,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尤其是腹型肥胖,和大腸腺瘤與大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3、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

平時喜食肉食,尤其高脂肪類食物的長期、過多的攝入,相對較少食用蔬菜、果蔬、雜糧等食物的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明顯增高。

4、慢性腸炎及腸息肉的人群

5、精神心理因素

長期壓抑、抑鬱,精神緊張,自我調節困難的人群,也是大腸癌發病的一個因素。其實情緒致病不光是大腸癌,在多種癌症的發病原因裡,都有情緒不良的這一誘因。

6、其他原因

有研究認為糖尿病人患大腸癌的風險要高於非糖尿病人;另外長期的吸菸、飲酒等也是大腸癌的發病一個不利因素。

綜上,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雖然有著不可預防的先天因素,但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和平時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及性格因素等有關,所以,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愉快,注意健康體檢,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深藍醫生

直腸是從肛門邊緣起 向上15公分的大腸 這一段大腸叫直腸 直腸得癌就叫直腸癌 它也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一個大腸癌的 因為在大腸癌裡頭直腸癌最容易得病 它是佔有60%以上

同樣它也是高發於中老年人這樣的情況 但是對於中國的直腸癌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個是男性比較多 另外年輕化比較多 同時它的病理分型以潰瘍型的腫瘤比較多


Health Talk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關於大腸癌的致病原因,簡言之,大腸癌的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具體講其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以及吸菸等有關。另外,目前,大腸癌發病年齡趨老年化,我國大腸癌發病的平均年齡是45歲,大多數患者在五十歲以後發病。

經臨床實踐證明,患大腸癌有一定的特點人群,據此,以下人群應警惕大腸癌的發生:


1、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消化道疾患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而大腸息肉患者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和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克隆氏病、血吸蟲病患者等。


4、有盆腔放療史者,有數據表明,盆腔放療後10-20年易患直腸癌。




家庭醫生在線

大腸癌,因為很多症狀和與痔瘡、肛裂相似,常被人混淆和忽視,但其實只要你細心一點,上廁所時回頭看一眼便便,或者留心一下日常的排便習慣,就不會錯過大腸癌的信號!

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還有一些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1、年齡較大的人,90%以上的大腸癌是50歲以上的人得的;

2、有過腸道息肉或者大腸癌歷史的人;

3、有過炎症性腸病的人,如原來有過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羅恩病的人;

4、有兩種家族性遺傳病的人:一種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另一種是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

5、家人得過大腸癌或者結腸息肉的人。

大腸癌的五大信號,千萬別錯過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的改變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

比如:之前排便很規律,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裡,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十分頻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卻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廁所。

2、便血

血便也是發生疾病的標誌。很多人誤以為造成血便的是痔瘡,一般都不當回事,但如果真是癌症類的重大疾病,你說耽誤了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

在糞便通過已有癌變的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從而引起血便;如果持續出血,還會導致貧血。

所以,出現便血,自己拿不準就不要輕易下結論~

3、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如果一會便秘一會腹瀉,便便真是捉摸不定你就要特別留心了~

如果在靠近肛門的位置發生癌症,腸道會變得狹窄,糞便不易通過,會導致便秘或者便便變細。

同時,由於腸道變窄,為了將糞便從腸道中擠出來,大腸就得更賣力地促進排便,腸道運動就變得活躍,所以也可能會導致腹瀉。

4、持續腹瀉

如果是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瀉,通常幾天內就會好轉痊癒。

大腸癌導致的腹瀉,常常是水性糞便中混雜著血液,排便後還有便便殘留的感覺,同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反覆發生。

5、便便突然變細,排便不爽

如果平時的便便較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也有可能是大腸癌出現了~

腫瘤變大,就會影響便便排出,所以會變細,而且一次不能完全排盡,總是有一種想排又老排不淨的感覺。

所以,一旦持續一段時間排出的均為柔軟的細便,並且總有排不盡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需要接受內鏡檢查。

提醒:當我們發現身體有上述異常狀況時,意味著大腸癌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了。而在早期,人們卻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症狀,所以經常被忽視。

一張試紙,發現早期大腸癌

最簡單的檢查:大便潛血試驗

血便是大腸癌的重要標誌,但早期出血量少肉眼很難觀察到,大便潛血試驗就能發現那些非常少的血,可別小瞧了它,尤其對早期大腸癌篩查十分有用。

這樣做:

老辦法就是採集便便樣本,用消毒棉籤蘸取中央部分或疑似有異部分送檢;

新辦法就是目前已經出現的便隱血檢測試紙,無需特殊準備,便後將試紙直接投入馬桶或便池即可,簡單易行,2分鐘快速出結果,只需觀察試紙顏色有無變化。

最不該忽略的檢查:肛門指診

因為難為情,很多人不願接受肛門指診檢查。但殊不知這是肛門直腸病檢查中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

指診是醫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門內進行觸摸,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可靠性,能及時發現肛門直腸的諸多早期病變。

我國的直腸癌者較多,佔大腸癌患者總數的60%左右,80%的直腸癌可靠指診摸到。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