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測量——解決長距離測量的大難題

“南水北調”,顧名思義,就是將南方的水引到北方來,如圖5-2所示。這主要是因為南方常年遭受洪澇之苦,而北方常年乾旱。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南水北調”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了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衛星導航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和成熟,在國內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中,衛星導航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型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用導航技術所建立的實時測控網,不僅可以直接用於陸地上各放樣點的自動快速和準確的定位,而且可以極大地降低勞動強度和測量工作的複雜性,便於對控制系統檢查和複測。在長距離水道的地形測量、重要堤防隱蔽工程測量、水下地形測量、河道斷面測量等大型水利工程測量等實踐工作中,導航技術的應用可謂不可或缺,尤其像“南水北調”這樣跨越半個中國的大工程更是如此。

南水北調測量——解決長距離測量的大難題

圖5-2 南水北調線路示意

“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輸水線路長,工程涉及面廣,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位於四川、青海省境內,是從長江上游調水入黃河上游的引水工程,是解決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乾旱缺水的戰略性工程,一期規劃引水線路總長為260.3千米,需要修建5個高度為63~ 123米的樞紐大壩,開鑿7條引水隧洞及1條16千米長的導流明渠,4次穿越分水嶺。為滿足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的需要,需要提供引水線路2 700平方千米的1∶2.5萬地形圖、6個水庫1 000平方千米的1∶1萬地形圖測量。由於該地區屬高原地區,河谷沖刷劇烈,高寒缺氧、氣候變化異常,地質條件複雜,測區人煙稀少,交通極為困難,野外條件極其艱苦,這都給測繪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果在以前,這項工作需要3個作業小組連續工作4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由於進度節點的要求,若地形圖在短時間內測不出來,其他專業如地質勘探、水工設計等均無法開展工作。沿用傳統的作業方法是無法按時完成任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