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網易科技訊 5月26日消息,據TechCrunch報道,大批資金充裕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正迅速崛起,特別是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它們正挑戰特斯拉汽車公司在電動汽車市場上的領先地位,這也為下一代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全球數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發佈最新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的最初幾個月,電動汽車初創公司就在美國籌集了20多億美元資金,遠遠超過2017年籌集的6.5億美元數額。而投資趨勢表明,在未來幾年裡,特斯拉與老牌汽車公司和新興製造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所有這些活動都要歸功於電動汽車行業迅速擴張的規模。據市場情報公司Absolute Reports預測,到2023年,電動汽車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3565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銷售額可達2059億美元。鑑於這樣的預期,毫無疑問,對電動汽車公司及其支持技術的投資將不斷攀升,而且大部分現金可能被投給新成立的公司。

PitchBook的數據顯示,對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早期階段的投資正快速增加,2017年僅有15項天使投資投給創業型電動汽車公司。而在2018年,這類投資佔了20億美元籌資的大部分。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圖:PitchBook數據顯示,2018年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早期階段獲得的投資正快速增加)

許多電動汽車領域的挑戰者都是踏著其他公司的殘骸脫穎而出的,這些公司都在競爭汽車行業的主導地位中試圖取得有利地位。法拉第未來和Fisker Automotive先是險些崩潰,隨後又在全球億萬富翁的資本扶持下獲得重生,在此過程中已經有幾家新公司崛起,而資金充裕、有風投機構支持的中國創企,從未放棄謀奪特斯拉市場主導地位的努力。

麻煩不斷的特斯拉

雖然電動汽車市場規模擴大是推動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另一個因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獨佔鰲頭的電動汽車市場領軍企業特斯拉犯下的一系列失誤。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都在懷疑,特斯拉能否最終實現其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宏偉願景。

無論如何,進入2018年以來,特斯拉的運氣似乎都很糟糕。《消費者報告》剛剛發佈了一份報告,稱無法推薦該公司的最新產品Model 3。這款新車是特斯拉生產低成本電動汽車的第一次努力,它給馬斯克及其公司帶來了無數困擾和問題。成本超支導致許多媒體推測,特斯拉沒有足夠的現金支撐度過今年。

與老牌汽車製造商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花了太多的錢。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的員工人數已從2010年的不足1000人激增至現在的近4萬人。而與特斯拉相比,通用和福特等競爭對手每位員工創造的收入是特斯拉員工的2.5倍。積極推出新車型的計劃也使生產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特斯拉的宣傳機器已經宣稱,新款Roadster跑車、跨界車以及電動半掛卡車都在未來幾年內上市。

生產停滯不前和成本超支並不是特斯拉唯一的擔憂。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正在調查該公司無人駕駛系統在致命事故中所承擔的責任。隨著馬斯克“扁平化”公司管理結構,導致許多高管們相繼離職。難怪剛剛進入這個市場的初創企業高管們可能會認為,馬斯克和特斯拉可能不再處於主導地位了。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電動汽車創企發起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像Evelozcity和Independent Electric Vehicles這樣的競爭對手已經進入市場,可能挑戰特斯拉的霸主地位。這兩家公司都是法拉第未來離職高管創辦的企業。Independent Electric Vehicles始終保持低調,除了知道它有中國投資者支持,管理團隊以史蒂夫·奧薩里奧(Steve Osario,法拉第未來前設計運營和先進模型開發主管)為首之外,其他資料很少。

但Evelozcity已經引起了轟動。這家公司總部位於洛杉磯,據說已經從國際贊助者那裡獲得10億美元資金支持,並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除了法拉第未來部分高管,還有前寶馬首席財務官斯特凡·克勞斯(Stefan Krause)、幫助開發寶馬i3和i8車載設備的理查德·金(Richard Kim)、通用汽車歐洲分部的卡爾·托馬斯·諾伊曼(Karl Thomas-Neumann)也加入其中。

洛杉磯地區的另外兩家公司,總部位於加州Irvine的Karma Automotive和重新復生的Fisker,也都在向市場投入新車。此外,還有被“重生”的法拉第未來,據稱該公司在被迫破產前獲得10億美元投資。這些特斯拉潛在競爭對手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決心放棄汽車製造的原則,轉而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

一家新成立的早期電動汽車公司高管表示:“對許多人來說,電動汽車行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就像內燃機行業,當它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有成千上萬的公司為更小的市場展開激烈競爭。”

全球競爭,中國有潛力領先

如果美國的新進入者對特斯拉不太感到擔憂,那麼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公司洪流將讓他們警惕起來。此前有媒體列出了10家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它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製造實力,可能給其他獨立電動汽車和專注於無人駕駛的汽車製造商帶來大麻煩。總部位於上海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的美國分公司負責人帕德馬裡·尚德(Padmasree Warrior)表示:“特斯拉為我們鋪平了道路,現在我們又邁出了一步。”

中國投資者大舉進入市場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畢竟亞太地區的電動車銷售額將達到2059億美元。投資者已經預料到需求上升趨勢。僅在2017年,就有至少34家新成立的初創公司來幫助解決電動汽車的生態系統問題。

其中包括拜騰(Byton),它由中國大型基金——傳奇資本(Legend Capital)、汽車製造商和諧汽車公司(Harmony Auto)以及聯盟汽車技術公司(League Automotive Technologies)支持。拜騰預計將於2019年開始生產,其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成員都來自世界上最好的製造商。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針對這三家新進入者的是另外三家公司,如小鵬汽車(由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兩大科技巨頭支持,還有IDG Capital、雲峰資本、CICC以及晨風投資公司等四家投資者)、由安徽銅陵市市政府提供支持的奇點汽車、由浙江利奧集團和常州五南新能源汽車公司支持的“車和家”。

如果有人想知道中國汽車製造商能在市場上產生怎樣的影響,那麼可以看看中國企業在大幅壓低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成本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供應商如今控制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方式。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圖:2018年1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8年CES大會上,人們看到拜騰的聯網汽車

大汽車公司的大賭注

儘管這些公司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數十億美元資金,並承諾打造下一代電動汽車,但最先開發這項技術的大型汽車製造商(隨後又擱置了這項技術)在電動化方面押下了鉅額賭注。據路透社報道,今年年初,大型汽車公司將至少投入900億美元,在未來幾年內至少讓部分最受歡迎的汽車實現電動化。

大型汽車公司的動力部分來自於特斯拉和初創公司的競爭,但更重要的是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的政府監管壓力。一家新興電動汽車公司的高管表示:“這一巨大的市場機遇有三個競爭者,第一個就是OEM(原始設備製造商)。但他們必須向特斯拉學習如何去做。

大量電動車創企湧現,中國車會超越特斯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