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发明纸币这事,对古代民众来说是场灾难么?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

高中历史教材《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中,将“交子”等纸币的出现,归因为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述如下: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这种表述,是不完整的。

中国确是最先使用纸币的国家


中国是纸币的起源地,这个结论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银行的秘密》一书中,将唐朝的“飞钱”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政府纸币。西方要到17世纪晚期,才有政府纸币出现在法国和英属美洲殖民地。法国学者让·里瓦尔在其《货币史》一书中说:

“纸币的确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从9世纪至15世纪,中国人就已经相当有章法地使用它了。”

公元9世纪,正是中国的唐朝后期。显然,里瓦尔也将“飞钱”看作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其实,“飞钱”只是一种汇兑券,缺少流通性,并不能算是纸币。关于“中国最早的纸币”,中国学者张维迎《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说法更加准确:

“人类最早使用纸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北宋初年,当时四川境内出现了一种叫作‘交子’的纸币……到了元代和明代初期,纸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上流通的重要货币形式”。“西方国家发行纸币,则是非常近代的事情”。

在使用纸币方面,中国确实至少领先了西方六、七百年。

中国最早发明纸币这事,对古代民众来说是场灾难么?

图:唐朝的主要货币是铜钱

交子流行的关键,是北宋政府的敛财欲


“交子”在北宋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铜产量不足,四川在北宋初期通行铁钱,其币值小而份量重,使用极为不便。

于是,一些商户推出代存铁钱业务,人们只要拿着商户所开票据——交子,即能在各地分号取钱。此时的交子和唐朝的“飞钱”具有同一性质,相当于现在的支票,还不是纸币。②

交子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伪造、滥印等一系列问题。至1024年,北宋政府宣布接手交子的发行和管理,“官交子”诞生,成为一种地区性的法定货币。

在最初设想中,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界”,每界发行约125万贯,定期回收,且备有准备金。

官交子之所以能较快推广起来,和当时四川广泛存在的“钱荒”有很大关系。

“钱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通常所说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轻便货币。二是民间不顾禁令,私自将铁钱、铜钱熔铸为生活器物。如南宋初期,有四川官员发现:

“民间铸造农器锅釜,及供应官司军器,积日累月,销熔川钱殆尽,以致剑外州县全缺现钱行使”。③

三是大量铜钱外流至辽、西夏、金、大理,以及日本、高丽、交趾等境外地区。

但最重要的原因,仍在于政府希望借推广发行交子敛财,以弥补财政赤字。如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所说:

“两宋政府受到外族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宋神宗面对交子贬值,也曾明言:

“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

宋哲宗为筹措和西夏战争的军费,时常临时印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贯交子。④政府的财政需要,决定着交子的发行量。

南宋、金、元、明各朝,均继承了北宋的纸币政策,发行东南会子、祯佑宝券、元宝交钞、大明宝钞等各种纸币。其主要目的,无不是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通过滥发货币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换言之,商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交子出现以及流行的原因之一,而非全部。

中国最早发明纸币这事,对古代民众来说是场灾难么?

图:成都“交子街”,展示交子诞生的历史

百姓深受纸币之害


1、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全国的那几百年,只有极少数时期,朝廷曾设立准备金、允许自由兑换,并限制发行量,能大体稳定纸币价值。绝大多数时候,纸币都处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

在北宋,交子原定三年一界,回收旧币,再发行新币。但神宗时该制度已无法维持,出现两界交子并行的情况,市面上的纸币数量成倍增加。徽宗时期,仅1103年一年,就加印交子1000多万贯。南宋财政情况更为恶劣,一再加印“钱引”(交子的替代品)及会子。

金、元、明时期亦是如此,朝廷时常大规模加印纸币。金朝前后发行过5种主要纸币,每次皆是以1000:1这样超高的比例进行兑换,导致境内物价疯涨。原为金人的耶律楚材曾言,至金末时,“万贯唯易一饼”,面值1万贯的纸币,只能在市场上买到一张饼。⑤

元朝禁止金银、铜钱流通,强制民间使用纸币。元世祖发行的“中统宝钞”,初期“以金银为本”,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稳定。后来由于减少准备金及战争需要,印钞量从1274年的40万锭,一下增至第二年的100多万锭,到1281年,物价已上涨10倍。元朝人王恽感叹:

“印造无算,一切支度虽千万锭,一于新印料钞内支发,可谓有出而无入”,“物因踊贵而难买”。⑥

意思就是说:朝廷一旦需要钱,就大量加印新钞,而极少回收旧钞,于是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

明太祖发行“大明宝钞”时,规定1贯宝钞等于1两白银,但过了仅仅不到10年,宝钞价值就跌了40%。到了英宗年间,宝钞实际价值只剩下面值的0.1%左右,形同废纸。⑦

2、拒收纸币,遗祸百姓

发行纸币的历代王朝,为自身利益计,都倾向于加大发行量,而减少回收量。如辛弃疾所言,南宋会子贬值,即是因为“朝廷用之自轻”,在收税时多要现钱,而少收会子;对外支出时,又多用会子,而少用现钱。

后来允许百姓纳税时,付现钱、会子各一半,会子的币值不久即有所回升。⑧明人刘定之,也曾指责朝廷不允许用纸币完税的政策。

朝廷方面,从不将纸币看作是和铜钱对等的货币。在皇帝的内库里,通常只有铜钱,没有纸币。1183年,宋孝宗的个人财产是 储存在临安及其他地方的“内外桩积贯钱四千七百余万(贯)”,而在当时“钱荒”严重的南宋全境,流通的铜钱不过2亿贯左右。

3、折算回收,与民争利

古代推行纸币时,通常设有回收旧币的制度,但相同面值的新旧兑换,并非1:1。北宋徽宗时,1贯新交子兑4贯旧交子;南宋时期:

“嘉定以一易二,是负民一半之货也;端平以一易五,是负民四倍之货也”。

因此,元人许衡曾评价南宋政府“无义为甚”。⑨

金朝纸币贬值更为严重,宣宗时期,1贯新出的“贞佑通宝”需要1000贯旧“贞佑宝券”才能兑到。元朝发行的“中统宝钞”贬值后,又发行“至元宝钞”,兑换比例为1:5。

兑换新币时,宋、明等朝往往还要加收每贯30文的“工墨费”,等于让百姓代付印刷成本。

有时候,朝廷甚至会宣布旧币作废。宋徽宗即曾让第41、42界交子直接作废,不允许以旧币兑新币,百姓所持的这部分交子所代表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中国最早发明纸币这事,对古代民众来说是场灾难么?

图:大明宝钞

废除纸币,才是古代的民心所向


从北宋初期到明朝前期,中国有着600多年的纸币发行史。

期间,元、明两朝还曾严禁金银在市场流通,违者严惩。不过,民间私下使用金银的情况,始终没有断绝。当然,中国传统上,金银产量较少,也不足以完全替代纸币。

这种情况随着东西方贸易的繁荣而改变。葡萄牙等西方商人,将巨量美洲白银输入中国,明朝市场上逐渐有了充足的白银,来充当流通货币。

1436年,明英宗被迫放开对白银交易的管控,其结果是:

“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而钞壅不行。”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朝廷发行纸币旨在敛财,绝对无法保值。

此后,银、钞、钱并行。直至1581年,明廷推广“一条鞭法”,以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新货币体系正式确立,“大明宝钞”退出实际流通。⑩

综而言之:中国古代推行纸币,主要动力在于政府在财政方面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而废除纸币、推行白银,才是由市场起决定作用后的结果。

中国最早发明纸币这事,对古代民众来说是场灾难么?

图:明朝银锭上的刻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