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易·系辞》:“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上有脊檩,下面有屋檐,就可以躲避风雨了)。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有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上,很自然地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设为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则设有翘起的飞檐。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斜坡排水是为远古时代人类一项伟大的防水技术。斜坡屋面至今以其造型优美、排水方便等优点被建筑师采用。建筑屋面发展至今,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满足屋面保温、围护等基本功能的专业性屋面系统和可以赋予屋面更多附件功能,诸如上人活动平台、种植花园(ARC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设备平台的综合性屋面。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我们也具备了发展工业化装配式屋面的能力。装配式屋面可装、可拆、可局部维护维修、可局部更换更新,其成品建材能发挥出其最长的使用寿命,且80%以上材料在寿命终了后可回收再利用。东方雨虹经过潜心研究,开发出以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估为理论基础的工业化整体装配式屋面系统,该系统包含六个功能互补的独立子系统,通过科学的系统组合设计,实现整体屋面体系永久性无致命缺陷,可在任何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上实现各种功能屋面的装配式营造。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瓦】

  《诗》:“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生下女孩,就让她玩瓦片,希望她日后胜任女工,纺织织布,操持家务[弄瓦之喜])

  瓦是从西周开始出现,至今3000年的历史。瓦是用泥土做成坯子,然后焙烧而成,表面不上釉,成为青瓦、布瓦、片瓦,上釉的则是琉璃瓦。一般屋面使用较多的有筒瓦、板瓦、勾头和滴水等。瓦的作用是隔热并防止雨水渗漏至屋内。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举折】

  《周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匠人规划井田,设计水利工程、仓库及有关附属建筑,草屋举高为跨度的三分之一,瓦屋举高为跨度的四分之一)。

  所谓举折,“举”指脊槫和橑檐枋的高度,也就是屋架的高度;"折"指屋剖面的折线。举折是以房屋的前后橑檐枋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深度。举架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这样形成中国古建筑独有的风貌。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涂】

  《论语》:“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用加入马粪的草泥涂墙,不要使用杇这样的涂墙工具。

  《释名》:“泥,迩近也,以水沃土,使相黏近也。”“墍犹煟;煟,细泽茂也。”(“泥,就是迩近,用水发调润泥土,以便使其相粘黏。”“墍和煟相近,煟,指细腻湿润的样子。”)(其实虹小妹也没懂。)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汉代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在西北地区用土坯筑墙修筑了许多边防工程,其中有长城、城堡、烽燧等等,但缺点是会留下缝隙。西北地区季风强烈,大风会钻入缝隙之中产生破坏作用,称作风蚀,会导致墙体坍塌毁坏,为此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墙面上涂抹草泥,防止风蚀破坏的发生。草泥是以泥中有草屑得名,草屑可以增强墙皮的整体性,防止其皲裂脱落。草屑的功用,与今日水泥浇铸中的钢筋相似。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用于搅拌泥浆的草屑,不是一般的草,而是牛马的粪便。在汉代简牍中,被称作“马矢涂”,“马矢”即马屎。“马矢涂”的墙壁干了以后,有的呈白色,有的呈土红色。草泥不仅用于涂抹城墙,也用于涂抹房墙,故汉简中常见有“草涂内屋”、“涂内地”的记载。

千年前的排水之道,那些令人折服的思维

  涂墙的草泥用马粪,据说是有科学道理的。和泥的草屑必须短小柔软,现割的野草很难达到要求。马不是反刍类动物,所食的野草在胃肠中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有一部分残渣要排出体外,因此马粪中有较多的草屑。经过马的咀嚼,牧草变成短小柔软的细屑,最适于草泥使用,因而马粪成为草泥最方便最理想的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