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一般那种从小家庭环境很好,父母疼爱的女孩子,都有什么特点?

天真单纯善良,相信世界都特别美好;

从来不怀疑别人的动机啊,大家一心向善;

三观跟十岁小孩儿似的,明眼人看的出来的东西,她说什么都不信;

不会斤斤计较,因为她想要的一般都能得到。

……

哦,这真是个令人羡慕的成长环境。不少网友曾聚集群里吐槽身边那些个“傻白甜”们。

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除去一些真心任性作死的奇葩公主病重症患者,其实大部分都还是心底里善良的“傻”姑娘:看到乞丐临街乞讨会主动给钱,没现金刷二维码的时候脑回路也不多转几圈;水果商贩超出市场价几倍的水果买起来也毫不迟疑,就是被“姑娘你真是好人,全家老小等着我挣钱回家养活”的话戳中泪点;要是赶上小姑娘卖身救母的,铺在地上的大字报根本看都不看,从头到脚能掏多少掏多少,也没想过出几道古诗微积分马哲毛概的题目考考这位自称大学生的姑娘是否具备高等教育者的基本素养……

你要是不能静下心来和乞丐比比,你永远都不知道谁更惨。

网友们的心思都不坏,就是会隐隐担忧这些天真烂漫的姑娘们的善心有天会被人渣利用,纯净的玻璃心受到污染,生活从此一蹶不振。我们不怕遇到挫折,如果你本就相信人性善恶参半。我们怕你始终坚信的东西被现实击败,那是信仰被践踏的灭顶之灾。所以在连出了几起因善举而招致的社会恶性伤害事件后,“我情愿你不善良”成了公众认可的社会生存法则。不是不愿善良,是怕善良最终成为了伤害自己的利器。

施与帮助,是在保全自己前提下的一种消遣。

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Ok,为了保全自己而考量,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给予那些孩子傻的称号,并归因于父母爱的供养。亲爱的,你哪里来的勇气这么讲?梁静茹给的吗?

望着好友一副失落的表情,我大概可以猜想到领导与其父亲对照顾的理解分歧。领导对好友的工作要求,除去硬性的工作能力指标,还有一项难以量化的感觉性指标——世俗化,或者说,办公室文化。这个没法教,言传身教更不可能,因为并没有提纲挈领的东西做指导方针,只能靠新人的经验积累。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多指的是社会化,是孩童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个性发展。它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有着善与恶,对与错的明确区分。

那么,当世俗化碰上了社会化,面对这种尴尬的两难选择,究竟要听从谁的呢?

父母:我们一直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是面对横插队伍的老人,真的不知道怎么解释。

规则,指的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它可以是书面写下的成文条理,供大家共同遵守。也可以是约定俗成,靠人事积累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时候,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命令式的:这个你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也就是说,在成人世界里讲求利弊和斡旋的中庸之道,到了孩童这里统统简化到一分为二。

简化的教育方式单独放在孩童身上可以,但是放在孩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则会比较麻烦。刚刚才信誓旦旦为孩子构造了梦境一般的美好世界,转眼现实的一头棒喝给孩子上了生动一课。什么才是真实的?见到的才是。这个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大人口头是难以说服的。

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三陪女陪什么?那么高的领导为什么会犯错?看到乞丐为什么不给钱了?他们为什么不给老人让座?不让座的话老人怎么可以打人?……

这些问题绝对会让你焦头烂额。

你发现规则在社会化层面完全解释的通,在孩子面前有时却不能了。因为在孩童社会化教育的道路上,成人往往选择净化周围环境,选择性忽视不良现象,在真空的环境中给孩子大谈人性真善美,呼吁本真。然而,社会化不是乌托邦社会,是现实世界的社会化,势必伴随着世俗化的发展,理想主义教育也要添上现实利己的一笔。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可从孩童的发展上看,注入太多的世俗化教育又会让孩子显得非常早熟,察言观色,以个人需求为主要导向,行为举止充满现实意义,原始的驱动力无影无踪。这样的孩子,过早学会了压抑,在成年期统统会以井喷式的方式爆发。

所以,父母应该如何在孩子教育中把握好社会化与世俗化的平衡呢?

不能回避现实

目前社会的信息蜂拥而至,孩子在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力后,会尝试着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堵上孩子的耳朵,也不能捂住孩子的眼睛,让他们不去听不去看。过于武断的让孩子避开,或者斥责孩子的询问,反而会激起好奇心。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每天面对的生活信息,弱化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影响。

迁回引导、正确诱导

当垃圾信息袭来我们不能阻挡的时候,就要引导孩子从其他角度上去看问题。

有的社会阴暗面被孩子知晓后,可能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一时不好讲的很明白。比如孩子会提问,“班级里XX的成绩没有我好,他爸爸和班主任熟悉,怎么就可以让他做班长呢?”等等。如果此时家长否认孩子的疑问,选择直接忽视,势必会伤及孩子的感受,疏离亲密距离。而一味迎合孩子,肯定孩子的看法,又失去了一次让孩子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在这里给父母提一个建议,不妨先肯定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让其从心底对父母表示肯定。之后告诉孩子这种现象并不值得推崇,但是依然客观存在。需要孩子在认识的同时,依然坚持住自己的信念。

例如:宝贝,你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委屈吧?妈妈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有时候妈妈在单位也会经历和你一样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也很不开心。这种现象看起来很不公平,因为我们学到的都是公平,对不对?可是社会上是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的,这些都是不对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让它消失。就像你不爱吃胡萝卜,可是超市还是有卖的啊!你选择不买就可以了。面对不公平,你要坚持公平,你是对的。(敲黑板了各位家长,划重点啊~)

在孩子面前发挥好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非识别能力是有限的。特别在家里,孩子的偶像就是他的父母。因此,作为家长,建议在孩子面前应该“做正确事、说正确话”,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形象感染孩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在现如今的社会,因为看到年轻人不懂明文规定外的潜在规则、人情世故而扣上了“傻”的帽子,还连带着拖着父母下水,实在是过于主观了。如果TA价值观里秉持着超出自身利益的东西,是世俗外的道德底线,那是个人的坚守,外人无权评价。如果TA在关心着自己的利益,前辈们也不必推波助澜强调现实,反而要去劝导年轻人注意一下自我主义之外的眼界。

很喜欢高晓松在一次节目中对好友老狼的评价:我们生存的时代,需要大批的弄潮儿引领,但也需要有人坚守住本来的东西,不然走的太远,谁来帮我们确定从前出发的位置呢?

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这个逻辑从来没有变过:你不关心超出你自身利益的东西,你的自身利益也得不到,即使得到也守不住。

你这么傻,一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